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刊文本的对话性初步研究
2017-06-08孙娜
孙娜
内容摘要:对话性是社会交际关系中的言语体现。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报刊语言也有较深远的影响,受到最直接、最明显作用的是俄罗斯的报刊形式,从以媒体为核心逐渐转向以人为核心,最终确立了完善的对话性原则。本文从俄报刊政论语言的模式类型分析对话性的结构类型,对俄罗斯报刊文本的对话性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苏联解体 报刊文本 俄语
语言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写照,它如实反映着社会的进化变化。苏联解体给俄罗斯报刊带来了巨变,这种变化在日常生活、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等领域均有体现,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际交往模式都产生了根本转变。在极权社会时期,多元化社会的对话模式代替了独白思維模式。对俄罗斯报刊语言而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报刊形式由最初的以媒体为中心,逐渐转向以读者为中心,最终确立了对话性原则。报刊文本在后序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话性原则。
一.言语的对话性
具有相同价值,不同的个体思想在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之为言语的对话性。该定义表明,对话性的存在具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地位平等;二是有两个相互作用的话语加以对话的形式,形成“同意或肯定或问的形式,对反对、补充、与答的关系”。对话性在语言范畴里属于本质属性,它是由语言的社会性、社会交际的目的性来决定的。话语在对话时是否具有直观形态,对于对话性有决定性作用。
即使是非常极端的独白形式,既无人参与对话的自言自语,也可以被理解为有一个潜在的自我与说话者对话。把这个自我当作对话的对象时,对话的过程是内在的。书面篇章尽管看起来是独白形式,但同样具有对话性,通过篇章与今人或后人进行交流和对话。这类对话实际也属于口头的对话形式,但是这类对话不是人与人见面的对话方式,不用面对面交流。这种口语形式的对话性,在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通常会使读者一目了然。从广义上来看,所有书面形式的语言,在对话的统一体系里都可以是一个部分,说话者同时就是一个应答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对话统一体的反应部分。
对话性的重要体现在其是信息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市场经济趋向于大众,报刊能否生存取决于读者。因此,报刊是面向读者的。报刊只有向读者广开对话渠道,反映读者的兴趣,希望获得的利益和愿望,读者才会把报刊当作自己“亲近”的读物,是报刊的长久发展之道。从表面看,报刊是典型的以书面独白形式而产生的语言,但它必须变着花样的用诸多手段来丰富本身的单调性,来增强其对话性。
二.俄语报刊政论语言对话性的模式类型
参照俄罗斯学者对语言对话过程重要作用的科学研究,在此将俄语报刊语言中归纳的对话性概括为以下三种主要表现模式:
1.我—你们(я—вы)模式
作者与读者通过这种报刊形式对话,争取达成共识有共同思想。在这种模式下作者通常可以成功烘托出报刊中的对话气氛,从而引发读者共鸣,以此吸引社会大众共同关注报刊中所出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同一部分读者中产生一致性。这种手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缩短和读者的距离,促使读者一起思考、分析,并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感染读者。这种“亲昵化”的模式在当今的俄报刊中使用得相当频繁。
在苏联时期,有法制性质的原则要属列宁提出的报刊党性原则,这是不可动摇的。报刊是党和政府向大众的“传话筒”,宣传党所指挥的方针、政策。报刊读者是思想指示的潜在的被动接受者。在那个时期,“说话人”其实代表的是官方,所谓对话性,都具有指令性和教导性的特征。在政治民主化的社会环境下,政论文章的观点广开言路,政论文作者开始意识一个重点,就是读者均有独立思想,是不同的个体,因此作者所用的语气,开始趋向于讨论式的,渐渐与读者进行平等对话,阐述的观点力求贴近读者,更能说服、感染不同的人群。
有学者研究,作者与读者用报刊形式的对话称为——独白体文章,内涵潜在对话。潜在的对话在表现力上具有鲜明的意义。作者用特殊的方式吸引读者并引发读者思考,造成共同经历、感受的实质意义,最终相互理解。
2.我们—你们(мы—вы)模式
在苏联时期,这种模式在政论语言中表现为作者代表读者表达意愿、态度,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政论文作者努力使读者达到自己的认识水平,接受官方立场,保持思想上的一致。
现在,政论文作者会用“我们—你们”的模式来表达和读者的观点、立场是一致的。模式中所体现的是作者本身要向读者传达自身对话的方式。通过这种模式,作者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自我反省,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启发其思考。
3.我—他—他们—你们(я—он—они—в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作者力求收到更好的效果,使与第三人的对话能确立对作者的支持性和对权威言语的论据;另一方面,引用他人话语作为评论对象以此来创造阅读兴趣,作者可以对读者的言论做出相应的支持或反对评论。
在苏联时期,常常以引用领袖的学说或者国家领导人讲座的这种对话形式最常见。用大众评价主体的权威性,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阐述的观点是极具说服力的。
俄罗斯报刊政论文成为媒体交锋的论坛,是各方观点的汇集地,各种声音来源使政论语言充满极具辩论的语气,不存在原有的“传话筒”功能。一般做法是引用某一社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而且更加注重论据的事实性。这种对话方式的出现,反映的是大众与媒体所重视的共同兴趣和利益,在俄罗斯报刊中出现频繁。
4.我1—我2(я1—я2)模式
这种对话模式出现的不普遍,在苏联时期也不作为报刊政论文中的典型,作者往往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充满目的性甚至盲目性,经过深思熟虑后,以结论形式体现。作者要先对所要阐述的观点进行反思,考虑到读者可能会产生怀疑认同的观点,做出相应的让步,然后对观点加以注解、补充、最后修正后发表,这是作者的一种策略,论述过程中的表现。
如今,在对话关系的性质上,俄罗斯政论语言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俄罗斯政论总是对读者板起面孔,以说教为主要方式,在转变为以平等语言为基础的对话关系后,毫无悬念的占领主导地位,发展到今天多种声音以平等共存的方式存在,政论语言的风格在这种转变中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当代俄语报刊政论语言对话性的结构形式
书面性文章具备特殊意义和结构形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以语言手段做支持,也可称之为“对话统一体。”形式上是“独白”类型,细致划分可是单成分,或是双成分。单成分的表现,按照对话统一体的要求只出现一个明显语句,另一个的出现形式则为暗示,这种形式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作者和读者的对话以独白的形式,是隐藏的但又能充分体现的。
对话性结构形式,会向对方交代并指明话语是借鉴他人的,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作者自身的评价态度,经常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从这些对话统一体等结构形式不难看出,俄罗斯报刊政论文章作者对读者所呈现的对话程度是相当高的,这在“辩论性”对话中有尤为明显的表现。
四.现代俄报刊语言对话性的表达手段
作者不出现在读者面前,以报刊的形式和读者对话,因此大众读者想参与和作者对话,必须先建立对话渠道,通常会采取特定的手段,这些手段主要表现在篇章、句法、词汇、形态以及一些修辞格层上。
1.篇章手段
作为言语形象性和生动性的重要体现,作为保证思想连贯性的连接手段,作为贯穿整个篇章的主线,对话性体现在篇章的各个方面。
A.体裁
目前,俄报刊文章朝着对话性的体裁体系等多方向发展,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报刊,俄报刊的体裁处于分化、重组阶段,研究发现,文艺政论性体裁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排挤,逐渐被信息化和具有分析性体裁的报刊文章所取代,对话性以访谈的形式和信息主题分析性体裁文章形式为主,如以评论为主的互动形式文章。如提问、自问自答、讨论、商量等话语形式。这些对话性语言形式的增多,正是“作者——讀者”平等对话关系的体现。
B.标题
标题在文章中,相当于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标题的设定扣准主题,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在篇章中。因此,一篇文章的标题,会使读者在最短时间确定是阅读还是放弃阅读。可以说,标题是作者与读者进行对话、刺激读者积极反应的重要话语成分。现代俄报刊文章作者日益重视标题的构建,为吸引读者的注意,作者或使用熟语、谚语、俗语,或使用语化的句法结构,或使用一些符号及其他新颖的表达方式。
C.回顾和前瞻
回顾:多元化,不受文体形式限制,可以是主观的由读者参与评论的回顾,还可以是客观的,即作者的回顾。客观回顾是指作者用文章的魅力使读者返回到篇章中,对某些片段回顾的手段。主观的回顾是指由于读者被所表达思想的新颖性、论述的独特性或事实的贴近性所吸引,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此前报道过的内容上。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客观回顾中加强。在报刊形式中主观回顾是作者与读者通过文章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较长应用于现代俄报刊中。
所谓前瞻是调动背景信息,让读者通过猜测来预测作者的思想。通过作者的实际表述与读者所预测的表述之间的差异,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对话的桥梁。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俄罗斯政论语言在报刊中的对话关系是通过引用不同的对话形式,逐渐把读者看作是重要、平等的交际主体,从占主导地位的某个声音享有绝对权威的话语权,到今天以读者身份出现的多种声音在政论文中的和平相处平等并存,俄报刊的对话性程度大大增强。假使报刊具有鲜活的生命,那么对话性绝对是跳动的心脏,是不可或缺的。了解当代俄报刊语言的对话性,对编辑、记者、报刊研究者和广大读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国江.后苏联时期俄语构词中的新趋势[J].俄语学习,2017(3).
2.赵慧青.俄汉语被动句结构类型对比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7年度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苏联时期俄语语言的变化和发展》(RWY201706)”资助。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