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2017-06-08谭明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

内容摘要:生命化教学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理念,对于正处于改革期中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同时其在具体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同期的情感体验与课程的生成,学生的主动求索与教学情境的构建以及基于教学互动的“问题”的共建与思考三者都成为课堂生命化教学的重要体现,这于中学语文教学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探索都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其研究价值。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命化教学 过程研究

生命化教学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生命化教学理念最早是由叶澜教授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面对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与困境,其提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反对传统课堂将教学简约化归为认识活动,忽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提倡生命化教学和生成式的课程,创造和构建更为互动和具有生成性的教学,并在努力推动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中,实现卓有成效的教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生命化教学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当前许多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而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其学段和学科的特性则更加成为了生命化教学的重要阵地,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生命化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前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生命化教学与语文课程联系的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具体策略,但缺乏对于生命化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实际的应用过程作出深入探讨和分析归纳。由此,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思考以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文《背影》为例,尝试探讨生命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师生同期的情感体验与课程的生成过程

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教学并不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教案进行,而应是在不断生成中进行,这是生命化教学的对于教学的生成性提出的重要观点,而这其中教师与学生基于文章内容所开始的同期情感体验则尤为重要。教学中实在的文本作为客观对象,是静止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段内去接受和发现文章情感的表达,而此时教学基于在情感体验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需要达到同期共鸣,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才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在主动认知中感受自己的主动学习和多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在新的文章阅读和理解中改善自身的教学和思维发展,课堂整体也成为在师生共同活动体验中融为一体,而这无论是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思想情感的理解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更有利于课堂的生成,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背影》一文主要讲述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深厚亲情,而这种情感并不是实际文本直接表露和反映的,所以在《背影》课堂教学中,直接预设和阐述其思想感情是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学应从具体的课文内容出发,教学前期不预设文章的思想情感基调和直接讲授文章的创作背景,而通过文中四次背影的具体描写去发现去体味,与学生一同去感悟出文章中四次背影的具体描写,即怀念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忆背影以及三次真情流泪的不断感染下的“我”与父亲之间的浓浓深情。同时注重从具体细节中突出情感表达的过程,如“我”对于父亲买橘过程中的细致观察以及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等,再结合学生通过对于文章大意和情感联系到生活和情感经历而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共鸣,知人论“事”,事理交融,而不限于对于文字层面的意义的理解,这时候亲情与人生意味感染至师生心中,课堂的生命活力则开始得到凸显,整个课堂则更富有生机和互动性。

二.学生的主动求索与教学情境的构建

语文的人文性,更多的是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中生成的。只有放置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文章内容,在发现学习中得到知识和心灵的多面发展,教学才有更加具有生机活力。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相对稳固和占据主动的,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强调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寻得某种意义上主体的平衡,使得整个教学有意义和富有活力地开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给学生设置多重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情境,结合教学目标,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使教学在具有引导性的同时也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回到《背影》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三个层面设置情境,即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具体来言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教学预设,首先通过多媒体或口述的方式,营造一个凝望背影的情境,学生自主在课文阅读中找出背影描写的段落,并分析和思考四次背影描寫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一层次是针对课文内容的,通过第一情境地设置引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主动研读和思考,学生把握了文章叙述的主干,并能从中体味到作者背影描写时候的情感变化;第二,通过先前联想和设问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到自身情感浓烈时的情境中,回响当时自己的反应,提出文中的“我”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问题,学生产生对比阅读的兴趣,从而再次回到课文当中去寻找文中的“我”在对背影的描写中情感的集中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三次反复描写流泪,作者的真情流露是为何?这是从思想情感的角度切入,在这环节中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为先导,通过设置情境,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情感体验出发去感知和理解文中思想感情的抒发,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思想情感的丰富和感知,同样使得课堂整个气氛调动起来,在情感的思考和回味中,这也同样是课堂生命活力的重要体现;最后,第三个场景从写作方法和特点的设置情境,可以采用仿写和对比的方式,当面临类似经历时,你会如何抒发情感,或者对比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表达作者对于阿长的深情时,有何不同,从而思考和体味《背影》在文章情感的抒发外,其如此感人至深的原因还为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朱自清写作特点和手法有着重要作用。

三.基于教学互动的“问题”的共建与思考

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的互动间展开,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则更有利于课堂主体的联系,但问题不是预设的,也不是有既定答案的。问题的提出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间产生,教师要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引导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这是问题的共建。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也并非简单地给出“参考答案”,其应该是在师生之间讨论,生生之间交流之后得出,通过讨论和交流间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打磨和接受理解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教师也同样参与进问题的建立和解答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教案的实施者,而同样是课堂的学习者和思考者、参与者,这样参与方式成为教师新的课堂定位,这是容易被当前教学忽略的一点,而这对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对教学的持久信心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但是只有当两者都共同融入其中时,课程成为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的整体时,课堂互动性和课堂活力的抒发才最终有了载体和发挥空间。

在《背影》课堂教学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和问题的答案,而问题大致可有两个层面,文章内容与思想感情,文章写作艺术与语言特点。它们的产生同样会出现在上文所述的两点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此强调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学进展时,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学是动态和生成性的,师生的互动也是基于对于问题的共同创建和思考交流之上,才可以使得整个教学卓有成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带动学生和教师以及课堂本身生动活泼地进行下去,使得整个课堂富有生命活力。

生命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其教育理念是与整个时代发展以及其对教育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契合的,这正反映出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所具有重要价值和空间,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也正处在改革和完善的阶段,如何转型成功,如何调整语文教育教学的自身发展,生命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重要价值教育理念势必会给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以及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向。

(作者介绍:谭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能力训练的重要成果
关于《中学语文》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