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教材注重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17-06-08王亮
王亮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用好用活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兴趣;提供质疑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素养;拓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材;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80-01
数学是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数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数学教学目标。新课标理念的载体是教材,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大多是“用教材教”,即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模式。教师对教材不同的理解会催生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用好、用活教材,既是构建高效课堂、“减负提质”的有效举措,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用好、用活教材并注重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兴趣
只有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的兴趣。兴趣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生活情境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魅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鼓掌现象,并给学生演示:手心与手背相击、手背与手背相击、先相合后相离。然后再演示:把两只手放在左右两个不同的地方,然后做相向运动,再用力击掌,两只手合在一起,这就是生活中的鼓掌现象。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鼓掌现象自然过渡到相遇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提供质疑空间,激发学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人类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科学发明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适当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探究欲望,从内心引发思考,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比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小李今年7岁,过了7个生日,小张今年8岁,可只过了2个生日,猜猜这是怎么回事?”问题一出,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起,进而顺利融入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该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质疑。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讨论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师生讨论解决。教师通过持之以恒的引导和训练,会使学生越来越善于质疑。有质疑则易诱发探究,有探究则易发现真理。数学教学离不开探究,探究可以让数学教学更生动,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三、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要让学生的思维积极投入探究过程,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并和学生达成共识:将大象变成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学生明白“替换”的内涵后,教师教学例题时就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对这个例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替换策略,既有把1个大杯转换成3个小杯的想法,又有把3个小杯转换成1个大杯的思路。可见,在替换思想的推动下,学生获得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同时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学得生动而且扎实,提升了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拓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创新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启发性、实践性的任务,或根据课堂需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聯系。比如,检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有42名学生要去坐船。大船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0元;中船可以坐6人,每次收费8元;小船可以坐4人,每次收费6元。请问:怎样坐船最合理?对于这道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样的题目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总之,以“应用、实践”为线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结束语
总之,如何用好、用活教材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形成技能。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与开发,让教材充满活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要精心安排和设计,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精彩,学生的能力也会更强。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何火禄.小学数学教学四“法”拨千斤[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