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2017-06-08高海燕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师范类教育功能志愿服务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师范类大学生为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健全制度保障等优化志愿者服务教育功能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范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功能

志愿者服务对于师范类大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师范类大学生实践精神的体现,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过程,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服务育人。

一、志愿服务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1、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化

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是师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师范类大学生将来主要会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通过到乡村学校支教、向贫困山区学校捐赠图书等志愿者活动,可以使师范类大学生尽早体验服务育人的高尚理念。在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较强的服务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为步入社会,贡献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环境,为师范类大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经超出了以往助人为乐的范围,体现的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自愿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从而不断改变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营造出了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

二、师范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具体内涵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导功能

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师范类大学生信仰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因为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凝聚功能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要以一个小组、团队、集体组织的形式开展,體现的是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凝聚功能。大学生在进行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会得到自身价值的升华,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社会奉献精神的体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民族的向心力。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功能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高等教育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每一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都会面临一定挫折与问题,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与安排。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对其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正是这种不断思考,不断奉献的过程,使大学生感受到了荣誉感、责任感与自豪感,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

三、师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志愿者队伍组织体系不完善,队伍流失率高

新时期,师范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但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志愿者队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总队、社团组织等是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的重要平台与基地。其成员的组成主要以大一新生为主,到了第二年会继续招募的新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志愿者组织成员的稳定性,队伍成员流失率高,影响到了志愿者组织活动衔接、精神传承的连贯性。

2、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是有效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体现志愿者精神、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的基础与保障。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在志愿者社团纳新时,会对新成员进行登记注册,但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乏对于新会员的培训与引导。新成员加入后只是简单参加几次活动,没有对参加后的收获、不足之处进行系统总结,对于志愿者服务活动质量缺乏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致使部分新成员产生了失落感,影响到了今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志愿者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

3、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新时期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一批批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但部分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活动缺乏一定创新性与吸引力,基本每年都是一样的内容,有时虽然注重了形式的多样性,但是未根据学校、组织成员特点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内涵与品牌文化。未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实现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有机融合。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注重活动形式、数量的同时应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提高其吸引力与创新性。

四、师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实施路径与体系构建

1、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招募的组织管理

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首先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学校团委、学院辅导员等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公开的竞聘与考核环节,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报名志愿者专业、兴趣爱好、服务志向等划分相应的部门,并且建立详细的档案,在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时根据申请意愿、特点等配置相应的人员。其次,志愿者服务组织应该依据其宗旨与发展理念成立相应的部门,比如实践部、外联部、秘书处等,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高效开展工作。同时可以聘任学校团委老师、专业教师等作为志愿者组织的指导老师,提升志愿者活动的质量,形成一定的品牌,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功能。

2、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教育功能

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为志愿者服务提供动力。学校要发挥激励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在一个志愿活动中,尽可能地把每位志愿者都安排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让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能。志愿服务工作是多种多样、层次不一的。不能因为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就忽略对于志愿者工作适应性的安排,恰当、合理地安排志愿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能使志愿者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2)建立表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针对志愿活动组织举办表彰大会。荣誉激励机制是对志愿者服务最普遍的激励。

3、师范类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网络公益平台相结合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志愿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参与志愿行动。网络志愿者,是以网络为主要工具,为了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以腾讯公益网为例,这个平台既是公益组织的运作平台,又是志愿者的参与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师范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校园文化互动的内容,是高校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措施,是师范类大学生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培养奉献精神、尽早树立优秀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5-32.

[2] 余逸群.论青年志愿服务的时代要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3] 王伟达.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特殊功能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D].2010.

[4] 郑金凤.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6-15.

[5] 付蕊.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的深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效性的发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28-129.

【作者简介】

高海燕(1977-)女,陕西榆林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师范类教育功能志愿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