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机遇下中国扶贫模式创新分析
2017-06-08王怡忱
【摘 要】 本文以“一带一路”的经济意义为起点,通过分布图比照发现,“一带一路”和贫困县范围有大面积重合。探讨“一带一路”为扶贫模式创新提供新机遇,助力扶贫模式创新。从社会资本理论、社会分层理论、价值理性理论出发,具体分析了扶贫模式创新的新要求。最后从政策沟通促进技术研发、设施联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保障产品销路、资金融通进行资金供给、民心相通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度五个方面梳理了“一带一路”与扶贫模式创新的连接点。
【关键词】 “一带一路”;扶贫模式;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一带一路”被绘在中国的宏伟蓝图上,陆上丝绸之路宛若巨龙贯穿欧亚大陆,传承中华底蕴和贸易通路,应和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犹如金凤环绕沿海各地,联通一海二洋,助力东部振兴和率先发展。龙凤呈祥的“一带一路”用外形的祥瑞表征着其对于中国发展的优势和意义。它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政治调整、民生改善、危机应对的记忆,不断增进着东西方的信任、包容与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西藏、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13省。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5省。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别在云南73个、陕西50个、贵州50个、甘肃43个、河北39个、四川36个、山西35个、河南31个、内蒙古31个、广西28个、新疆27个、湖北25个、江西21个、湖南20个、安徽19个、青海15个、黑龙江14个、重庆14个、宁夏8个、吉林8个、海南5个。通过分布图比照发现,“一带一路”和贫困县范围有大面积重合。笔者预测,“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可对贫困地区产生联动作用从而助力扶贫工作创新。
贫困问题愈渐严峻的当下,传统扶贫模式存在资金、环境、目标、主体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要求使传统扶贫模式渐渐褪色。“一带一路”战略为扶贫创新提供新机遇。
二、“一带一路”对扶贫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为扶贫提供新机遇,能够助力扶贫创新。“一带一路”的经济意义远不仅仅限于区域、中外的合作与交流,用“一带一路”向内自省、助力实现中国梦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一带一路”相关制度的构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贫困地区在资金、环境、目标、主体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本内容可以为造血式的创新扶贫保障销路、供给资金、研发技术、建设基础设施、树立市场主体,把握新机遇,提供有利资源。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打造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友好合作关系,还要看到外国经验带给中国的借鉴与启示;不仅看到其辐射作用可以巩固和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扩大中国影响力,还要看到它能带动内部沿边开放、扩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空间的强大引擎作用;不仅看到东部地区对外投资的贸易驱动型转变,还要关注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产品转型升级。
三、“一带一路”扶贫创新的理论视角
1、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用以支撑伙伴和同盟关系的一种网络。“一带一路”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良性循环,使贫困地区通过高度信任和共同价值取向的合作网络获得物质和人力資本。其助力创新扶贫产生的“外溢”效应,能吸引和启发公民加入社会资本的合作网络,推动创新扶贫。
2、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使各阶级群体因经济地位、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地位差异结构。“一带一路”辐射周边地区为贫困地区带来的资金、市场、技术、人力,有利于优化资源分配,调整中低收入群体比重,使贫困地区享有向上流动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促进社会流动,扩大消费。
3、价值理性理论
价值理性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赢。扶贫模式由输血转为造血,需要扶贫理念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一带一路”联系外国所引进的先进理念,启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扶贫,关注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情况、项目开展后的环境影响、产品成熟后的销售路径、人力资源的就业机会等。
四、扶贫创新的新要求
1、扶贫传统模式的弱化
资金方面,来源渠道单一,所需资金远超出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政府负担大;利用效率低,缺少专业人员统筹规划和管理;浪费和流失严重,农村信贷监管和审计限制或资金分块使用易使资金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目标方面,贫困群体脱贫目标超越实际发展水平,一味追求高目标而成本投入过高,功亏一篑;或由于脱贫期待过高,结果与预期落差较大丧失积极性;“政府+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中龙头企业追求各自获利忽视扶贫。
资源方面,生态环境破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植农作物以获取高额利润,忽视实际生态和资源情况;扶贫项目开发整合力量不足,分割实施,程序复杂,影响实施进程。
主体方面,贫困群体参与度较低,安于现状或文化素质低不知如何改变,主体意识缺乏。
2、扶贫创新模式兴起
笔者将扶贫创新模式定义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统筹协调的方式对销路保障、资金融通、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市场主体、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保障和优化的扶贫模式。
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强调扶贫要注重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机会给予、技术指导、岗位培训,给予合适的帮扶方式使其自食其力、老有所养。政府引导、企业帮扶,利用专项对口扶贫,并择优推广。
系统理念。创新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建立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村镇银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支持链条,并争取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的大力支持。抓好公共脱贫路、水、电、网的基础设施问题,实现通讯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条件。
发展理念。实现高科技和农业的对接,更多地向技术密集型高智能职业发展。建立高校合作,增加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在发展特色产业、高效产业、高端产业过程中不仅要辅助其进行前期的生产,还要尽量保证销路,统一收购价,打造品牌,保障稳定销售。
五、“一带一路”的“五通”带来扶贫创新模式
1、政策沟通促进技术研发
“一带一路”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互利互信、深化合作。政策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便是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沿线地区可以充分交流对接,为创新扶贫延伸科研方向、提供技术资源。
2、设施联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输油、输气、输电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建设,同样可为贫困地区带来福祉,为创新扶贫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3、贸易畅通保障产品销路
“一带一路”将投资和贸易相结合,电子商务与实体相结合,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体系,为创新扶贫工作产品的销售提供可靠销路,实行固定点挂钩以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4、资金融通增加资金供给
“一带一路”推进银行筹建、建立融资机构,社会企业和银行的发展以及基金会等NGO的涉足将为创新扶贫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保障资金供给。
5、民心相通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度
“一带一路”各国多元文化的影响利于提高贫困群体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进而提高其作为市场主体的意识和创新扶贫的民众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发展主义的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3.6.207-214.
[2] 王义栀.一带一路”的三重使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3.28(001).
【作者简介】
王怡忱(1996.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