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
2017-06-08钟莎莉
【摘 要】 本文在調研分析西安数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学校相应设立个人修养、法律意识、文学素养、公民道德常识等课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奖励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塑造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研;培养途径
本课题对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及西安工程大学的文史类和理工类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兴趣和学习愿望、人文知识、行为道德规范、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况及学生认为影响人文素养的因素和提高途径等。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及西安工程大学为调查对象进行文史类和理工类的对比,但是对结果分析以后发现文史类与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差距不是特别显著。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文史类理工类各三百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24份,其中文史类收回250份,理工类收回274份,收回率和有效度达到了83.3%。
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养不仅能帮助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人文学科教育,且侧重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注重人文知识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基本了解,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非常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愿意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并且平时也会有意去提高。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理工类学生和66.67%的文史类学生认为他们对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基本了解。22%的理工类学生和13.33%的文史类学生认为不是特别了解,有20%的文史类学生认为自己对人文素养非常了解,只有4%的理工学生认为自己对人文素养非常了解。另外,64.67%的理工类学生和60%的文史类学生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基本满意,但有22%的理工类学生和26.67%文史类表示不满意,只有2%的理工学生和2.67%的文史学生非常满意。关于对文理学生人文素养差距的看法,69.33%的理工类学生和38.67%的文史类学生认为文史类和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差不多。20.67%理工类和54.67%文史类认为文史类较理工类好。10%的理工类学生和6.67%的文史类学生认为理工类较文史类好。对于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态度。72%的理工类学生和71.33%的文史类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22.67的理工类学生和25.33%的文史类学生认为都重要,但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甚至还有少数理工和文史类同学认为人文素养一点都不重要,可以不加重视。有54%的理工类学生和66.67%的文史类学生平时会刻意去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希望得到全面发展。但这个比率是不乐观的。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内涵和意义基本了解,大部分学生愿意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有部分学生平时也会有意去提高。第二,大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是在某些具体领域还是有所欠缺,需要提高,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美学等。第三,大学生人文精神状况的调查涉及到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根据问卷调查,面对一些缺乏人文素养的行为时,少部分学生选择当作没看到,但是保证自己不这么做。有一些学生选择主动指出并提出建议。而且,大学生也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如上课迟到、考试作弊、乱丢乱扔东西、上厕所不冲水等现象。第四,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严重缺乏锻炼。绝大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有近一半学生偶尔参加科研活动,只有5.33%的理工类学生和12%的文史类学生经常参加,只有11.33%的理工类学生和6.67%的文史类学生获得过奖项。只有20.67%学生33.33%的文史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经常做兼职。第五,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只追求高分,只重视考取与就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
三、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针对以上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一些具体的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在人文知识的储备方面,学校相应设立一些课程,如个人修养,法律意识的培养,文学素养,公民基本道德常识
以选修课加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美学,文学、史学等方面进行学习,能够掌握充分的人文知识,以提升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以及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内外活动,学校也要多多举办各种社团活动,给学生创造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多和社会接触,培养和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知识活学活用,转化为能力。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课外活动,全面发展,例如组织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和参观著名博物馆等。
3、奖励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有一定成绩的学生
在学校奖励机制层面,鼓励和奖励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有一定成绩的学生,特别是在就业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4、塑造校园人文环境
在校园内设立人性化设施,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如在食堂、澡堂等地方设立“文化角”提供书籍让学生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
5、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
在个人层面,作为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自身人文素养,自我认知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行为道德素养,从内心里将自己充实强大起来。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并给自己定阅读目标,不断增加人文知识储备,修身养性的同时,也从中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如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创业创新活动、周末兼职等。
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培养学生学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熏陶,注重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对于建立富强,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中.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2.
[2] 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3] 史良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及作用[J].好家长,2016.46.
[4] 易建勇.人文素养读本[M].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钟莎莉,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5级英语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