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6-08唐玉婷
唐玉婷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在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激活。文章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并从以兴趣为起点、激发思维活跃性,以导入为抓手、启迪思维发散性,以思考为指引、增强思维探究性等方面,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27-0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新课标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当前数学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并不理想。一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不少学生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自主性较差。在长期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学生基本上是教师说什么自己做什么,能动性方面明显较差。二是学生的数学灵活解题能力比较弱。有时候题型稍有变化或者题目意思变换一下,学生就不会进行灵活应对。三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数学说到底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如果思维上没有创造性,那么数学学习的灵性就无法呈现出来。由此可见,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
就当前来说,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化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过,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呈现出理想的效果,而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激活。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维是学生获得知识、培育能力、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以下就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研究。
1. 以兴趣为起点,激发思维活跃性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发現,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为直接的动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趣味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机、网络课程等途径对“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学习,不同方式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认识和体会,学习兴趣也由此而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注重倾听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是对教学方式的评价。认真做一名“倾听者”,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平等交流,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用“同学们,这节课,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要学的知识”这句话将学生的兴趣点燃。听到这句话,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惊讶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更多的是一种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接着说:“仔细看看离你最近的桌子,如果老师具有高超的拍照技术,老师一定能把你的桌子拍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认真思考“轴对称图形是怎样的图形呢”,同时还会想着“轴对称图形肯定很有意思”,从而思绪随着兴趣的萌发而渐入佳境。
2. 以导入为抓手,启迪思维发散性
数学是一门对发散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了践行新课标理念,教师可以采用灵活有效的导入形式来启迪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都深有体会:每节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引起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头,就像一部乐章演奏好序曲,或是一场话剧表演完序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情绪高涨而饱满地主动学习。比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不一样的开场白,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呈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用这样的名言开场,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随后,可以呈现三个谜语,引导学生猜谜语。“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针对这三个成语,分别打一条线的名称。结合之前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以这样的场景作为开场白,能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入复习状态,一改以往过于紧张的氛围,给数学课堂注入人文性。
3. 以思考为指引,增强思维探究性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它对于思维过程能产生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思考为指引,增强学生思维的探究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不少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时会出现退缩、畏首畏尾等现象,这样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增强学生思维的探究性,促使学生勇于探索各种疑难问题。以数学复习课为例,复习课的作用和目的是为了扫除学生心中的困惑,所以复习课中应以“巧设铺垫化解难点”作为最终目标,对整个复习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针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画一张基本表格,将这三种线的特点分别列出来。当罗列知识点时,课堂反应热烈,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很快解决。然后,有对比意识的学生能猜到接下来老师会要求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接着思维灵活的学生还能想到老师也许会要求讨论生活中三种线的应用:哪里有直线、哪里有射线以及哪里有线段。在诸多的讨论中,学生的思考持续不断,从而增强思维的探究性。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挥者。因此,要善于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促进学生思维一步步深化。当学生思路不畅时,教师就应合理点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当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疑问很多时,教师就应及时帮助归纳、整理学生零乱的思路;当学生议论纷纷、观点不一时,教师就应集思广益、当机立断,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师想要讲解的问题时,教师要伺机而行,不必急于讲解,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增强思维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如果我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那我就去看看孩子眼里的光芒。”一直以来,正是这样的一份信念甚至可以说是信仰支撑了教师的教学生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体味着韩愈的教育格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动性,让学生理解学习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何火禄.小学数学教学四“法”拨千斤[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4]徐娟.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5]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
[6]陈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三个切入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