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采编审校质量夜班十悟

2017-06-08文/杨

中国记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夜班差错报纸

□ 文/杨 敏

提高采编审校质量夜班十悟

□ 文/杨 敏

本文作者是位长期从事编校工作的报社“老夜班”,在多年的编校工作中,他总结出提高报纸采编审校质量的十点体会。

审校质量 报纸 防范差错

长期以来,各报编辑部通过对采编审校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内部采编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范了采编流程中的若干差错,对提高报纸质量、保证出版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笔者结合多年采编工作的实践梳理发现,频频发生的差错,往往起于源头,而若干防范措施的重心却落在后续工序上。

一、差错防范的重心应当前移

某报制定的差错处罚规定,对采编流程中记者、编辑、校对、签发稿人、夜班对不同差错所应负的责任做了详尽规定,每月都会对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差错责任人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因在具体操作时有一定难度,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各个主体想方设法规避责任,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甚至制度失效,提高报纸质量,减少差错,尤其是发生重大差错的防范程序过多地移到办报的终端——夜班。

杨 敏江西日报高级记者、记者通联部主任

对差错责任人予以处罚,目的是为了防止差错,最终落到提高报纸质量上。由于新闻产品生产处理流程的特殊性,要防范差错,必须有效地堵住源头,才能更好地保证差错少发生或不发生。有些差错只有作者能防堵,可一些相关规定却对见报前所堵住的差错处罚减半,见报后的差错则加倍来处罚。这样做的结果,导致防堵重心的颠倒,使防堵差错难度增加,目的难以达到。

从一些技术性差错发生的情况来看,绝不是记者、编辑、签发稿人的水平问题,纯粹是采编作风不严谨所致。如有篇消息只有区区几百字,一个概念性的术语却错了好几处,夜班同志只能无奈地一一改正过来。有的记者随意标个标点符号,看似十分简单的差错,但夜班必须改动。若要改动,首先要发现它,其次要把光标对准它,第三要删掉它。报纸夜班的工作十分紧张,虽然说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省略任何一道工序都无法完成。作为靠文字吃饭的记者,出现这样的差错,是基本功欠缺,还是习性使然?

二、重发稿为何到夜班才被发现

任何一个人的记忆都是有缺陷的,一个人能记住的东西毕竟有限,谁都无法把某年某月某张报纸发了哪些稿件完全记住。这就需要每位记者、编辑、签发稿人都来防范稿件重发现象。可是,一篇稿件见报当天,两个部门的记者仍采写了同一新闻的稿件,两个部门的签发稿人都把稿件签发到夜班。这种现象令夜班的同志十分不安。对夜班而言,凡签发到夜班的重发稿件,没堵住就是工作失职,就必须接受相关处罚。这种规定,造成夜班所担责任和压力过于宽泛,无形当中,使他们成了弱势群体。更为滑稽的是,同一新闻事件,记者刚发了消息见报,没两天,另外的记者又去采写发稿,由于记者身份不同,后面的稿件照样能顺利刊发,且获得较此前更为优厚的报酬。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既会伤害原来发稿的记者,又会使报纸的权威性下降。

三、制作好标题体现责任感

每篇稿件作者都会制作出标题,但往往因偷懒而随便标个题就发到夜班。夜班是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急的工作,为保证报纸的出版时间、出版质量、出版安全,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要为每一篇稿件重新制作标题是不现实的。

有的稿件夜班绞尽脑汁地在纠错做题改文,第二天好评如潮。一篇本来满是硬伤的稿件经过夜班的处理身价倍增,甚至获得等级很高的奖项,但夜班同志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所付出的心血都是免费的。若按相关规定,对那些差错要予以处罚,所得稿酬可能还不够扣罚。更有贪他人之功为己有者,夜班制作的标题申报评选每月好标题,讨了便宜再得好处。于是,有时能过得去的标题,后面工序就不会花心思去修改。

四、发生了差错要公之于众

从报纸质量检查情况看,许多采编人员并不注意的差错一一被列出,足以说明报纸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全体采编人员加强语言文字等业务学习,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但是,有的报纸编辑部对发生的差错十分宽容,也不予以公布,许多人不能从中汲取教训。

五、解剖差错是为了防止差错

长期以来,各报编辑部对采编审校质量都很重视,也都有一套规章制度。但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对文字水平要求不高,业务学习风气不浓。有的记者采访回来,马马虎虎写出稿件,自己也不做进一步检查就发给下一道工序。一些签发稿人收到记者、编辑发过来的稿件,也不做认真的编辑、核对就予以签发,没人把消灭差错“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

1942年《解放日报》曾发表《党与党报》的社论,其中说“报馆的同人应该知道自己是掌握党的新闻政策的人,自己在党报上写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选的消息和标的题目,直到排字和校对,都对全党负了责任,如果自己的工作发生了疏忽或错误,那并不是仅仅关于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问题,而是有关于整个党的工作和影响的问题”。假如记者、编辑、签发稿人都能把经过自己之手的稿件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恐怕所写、所编、所签发的稿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差错了。

鲁迅主张凡有稿子要出版,最好是著译者自己当校对,亲自看一遍。他自己的文章,除了发表在报纸上的因限于时间外,一般都要自己校对。据说,《呐喊》出版前,他自己校了五遍之多,甚至做到没有标错一个标点符号。鲁迅对待自己的文章都持如此认真的态度,记者、编辑、签发稿人为什么对自己所写、所编、所签的稿件就不能再仔细地校对几遍?

六、几易其稿绝非小题大做

对自己所写稿件的修改,仍然是写稿工作,目的是把事实、思想表达得更准确,受众更能看得懂,更充分地起到宣传教育鼓舞的作用。如果每位记者、编辑、签发稿人都能对自己所写、所编、所签的稿件多看几遍,认真地加以删改,许多差错是可以在自己手上消灭掉的。

无论是写稿、编稿还是签发稿,对自己不了解的词句最好查考一下,可以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意思相反等差错。一张报纸发行量几十万份,错一字影响很大,若出现一些关键字差错,还会造成很大麻烦,甚至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尽心敬业,平时注意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齐心协力来把好报纸稿件质量关。

防堵差错绝非小事,应作为报纸编辑部重要的监控内容之一。凡评选好稿,应采取差错一票否决制。对记者、编辑常犯的文字差错,应结合业务学习进行讲评,提醒辨别词义,防范常犯之错,引导大家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水平。提高采编质量,确保报纸出版安全,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统一有序的工作合力。只有真正把消灭差错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通过各种形式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让大家入脑入心,才能减少差错,从而达到提高报纸质量、保证出版安全的目的。

七、把握字义方能准确构词

稿件的用词造句离不开稿件的中心思想,有的用词造句没有错别字,但一般人难以理解,有的凭臆断而致不合情理,甚至于把意思搞反了。写稿、编稿、签发稿时应对自己所使用的词语进行辨析,弄清楚所用词语的真正含义。如某报一些稿件出现这样的标题:《走出深山新天地》《重建: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撑起灾害“保护伞”》……表面上看,没有一个错别字,但每一个都是“玫瑰陷阱”。如有一篇稿件标题为《XX椪柑基本售彀》,彀是张满弓之意,也通“够”,此字还有一种意思是比喻圈套、陷阱。从字义来讲,上述这个“彀”字怎么也不好用在此处。

对于词语要进行辨析,最好要前后连贯起来理解,有助于读者对整个意思的理解,这样可以对词语的效用理解得更深更透。作为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一定要苦练基本功,过好文字关,而要过好文字关,正确理解字义相当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正确理解了各个字的字义,才能准确构词,让各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八、提法要与时俱进

有的提法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如“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但有些记者往往习惯性地写错。另外,平时对一些法律、政策层面的提法要留心注意,善于学习,不断积累,提法一变,在写稿时就要及时变换过来。否则,所写稿件既违规违法,又会闹出笑话。如一再提示新闻媒体不能使用“行政村”,但这种违法的称谓仍屡屡见诸报端。作为记者、编辑平时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对这些细节、常识必须准确掌握认真对待。

九、应精准划分差错责任

防范差错重点应放在堵源头上,所以必须明确:夜班编辑着眼“抓大放小”。由于时间所限,夜班处理新闻稿件不能像文学创作一样反复修改,这就要求编辑对来稿在整体判断新闻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标题,提升稿件的品位,前提条件是不能出属于夜班编辑范畴之外的差错。

有些稿件差错较多,强迫编审校工序把小样或大样改得像大花脸,这既耽误了出版时效,也拖累了自己。更为糟糕的是,反正后面有人会改,前面工序又在放松,结果陷入恶性循环,对报纸质量的提升和出版安全保证形成严重影响。就机制而言,必须明确记者、编辑、签发稿人对自己过手的稿件负责,对每一篇稿件精益求精,把属于自己工作职责之内的差错消灭干净。

报刊质量检查工作表明,有一年某省报刊的文字差错率和不合格率均较高,差错率这项指标不合格的报纸占受检报纸的86%,其中最高差错率的报纸是万分之八十六。如此高的差错率,要求采编人员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采编审校队伍素质。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采编审校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采编审校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又要通过改革创新,强化精细管理,使新闻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为提高报纸质量和出版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十、语言文字规范是做精做强报纸的硬性指标

作为新闻采编审校人员要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掌握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做到正确地使用和书写每一个汉字,消灭错别字。尤其应注意的是,有些字读音相近而义不同,或形异而义相同,使用时应注意对近义但内涵有区别的概念不搞错,避免望义生义导致差错的发生。平时采编审校稿件除了消灭错别字等硬伤外,还有注意推敲、环顾技巧,就是注意文字背后的东西。

一位记者在稿件中写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就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能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说成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呢?党和政府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理应想方设法加以解决,怎么能让公安机关去打击?有篇稿件是宣传某地加强党建工作的,介绍了一系列措施,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实现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全覆盖。”另外,有记者对某市调整“五年规划”一事进行报道。按规定,对“五年规划”,市委只能建议,政府具体起草,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政府执行。在实施过程中,若要予以调整则须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这是法定程序,而报道中没有提到这一程序,只说是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决策。

现在有的同志写东西实在太过马虎。据媒体报道,海口市某法院一位法官作出的一份民事判决书,竟出现12处文字表述错误。媒体曝光后,法院责令该法官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全院对其通报批评。而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在报纸采编审校过程中不时也会遇到。如,由于记者、编辑、签发稿人责任心缺失、把关不严,导致2017年1月10日的某晚报出现“哑巴说话”细节失实,在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报社按照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采编审校都要遵循“三审三校”流程,严格落实把关责任。新闻舆论无小事,采编审校须字字谨慎。

(作者是江西日报高级记者、记者通联部主任)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夜班差错报纸
一不小心就……
上夜班 升血压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