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发力短视频的着力点与补短板之策

2017-06-08文/李

中国记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内容

□ 文/李 丹

地方媒体发力短视频的着力点与补短板之策

□ 文/李 丹

不少中央媒体已试水短视频,好评不断。地方媒体如何掌握这一进入门槛较高的传播手段?本文在观察研究国内部分地方媒体的实践后认为,地方媒体不仅有资源、有能力做好短视频,而且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并提出了补齐“短板”的几个方法。

新闻短视频 地方媒体 大连日报 融合传播

回望全国两会新闻大战,在众多传播形式中,不难发现短视频的力量仍在加速拓展,更广泛地延伸到每一个报道领域中。一个个制作精良的新闻短视频刷爆朋友圈,如《“剧透”2017全国两会》《国家相册之2017两会特别节目——共商国是》《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透过这些创新作品,能感受到中央级新闻媒体通过一步步探索,已为业界树立起新闻短视频的标杆。

对地方传统媒体而言,目前还处在从“观望”到“践行”的尝试阶段。新闻短视频创作该如何发力?以中央级新闻媒体为学习目标,结合自身发展体系创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媒体发展短视频应找准着力点

新媒体时代,无论探索何种表达形式,都离不开对新闻本质的思考。要想实现精准的传播效果,地方媒体首先要找准短视频的着力点,打造自己的独特气质:

发出主流声音。在手机端流传的产品中,多数以追求流量为目的,调侃、吐槽成风,制作粗糙,优质内容稀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在本地空间中发出主流声音,引领短视频创业风口,传递正确价值观,汇聚社会正能量。

专注新闻性。新闻一直是媒体传播信息的“核心竞争力”。细数今日头条、秒拍、快手等平台所推送的短视频内容,多数集中在时尚、旅行、美食等生活类,专业的新闻短视频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形下,更显示出新闻类短视频的差异化品质。在地方传统媒体中,较早试水短视频的《新京报》,其公众号“我们视频”一直在坚持“只做新闻,不做其他”,成为短视频领域独树一帜的品牌。

维护公信力。“媒体的责任就是选择一些对于国家、社会、老百姓重要的并且有益于解决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引导,而对于那些跟此无关的事情,有一个筛选机制。”[1]以此长期持续地维护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在新闻短视频主题、内容的选择中,传统媒体这个把关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二、分清优劣势,地方传统媒体大有可为

一则几分钟甚至十几秒的视频,如何用最精炼的画面吸引“注意力”,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把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创意地呈现出来,让人们忍不住分享和回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致力于特色创新,做透本地文章

所谓“做透本地文章”,就是在策划短视频选题时,应坚持“双管齐下”,既要对内及时传达解读当地政府相关方针政策,用亲民的方式,关注民生;又要对外为上一级平台提供地方视角,传播地方的发展图景。

以2016年12月上线的“辣焦视频”为例,它是《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合力打造的一个以舆论监督、热点关注为特色的视频微信公众号。在地方新闻中,政府中心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社会不良风气是否抬头,违法乱纪行为是否显现……均是“辣焦视频”聚焦曝光的对象。《杭州地铁口,共享单车被堵在角落,谁干的?》《城中村变身“城中景”白沙泉还你绝美容颜》《杭州民营足球场数量两年翻了一番 到底是赚还是赔?》……仔细翻看这些充满热度的微信文章,可发现每推送一条新闻短视频都配以相关内容的导读、背景、政策等延伸阅读的图文信息,可谓全方位、全视角的解读新闻,真正做足做透本地热点。

做足本地文章,还表现在立体呈现新闻,《大连日报》也进行了有益尝试。2016年11月,《大连日报》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了两条新闻短视频,《美cry!最新航拍带你飞阅大连夜色!》和《你好,我是大连!这是我入夜之后的样子》,从高空的广阔视角俯瞰大连。一石激起千层浪,繁华都市的浪漫夜色迅速惊艳了大连市民的朋友圈,大家纷纷惊叹:“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这么漂亮!”这条短视频是以大连亮化工程推进为背景,用罕见的视角,恰到好处地将迷人的海滨城市夜景呈现于受众眼前。该视频的成功在于,一方面传递了政府暖民心的举措,另一方面提升了大连市民的幸福指数。

又如,2017年2月14日的《龙王塘海灯节,这样的景儿你看过没有?》,视频中浓浓的民俗气氛,制作饱含新春祝福的船型海灯、充满渔家风情的施放海灯、龙王塘海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在时长4分16秒的短视频里,记者现场解说,边演示边讲解,既生动又充满趣味。通过移动端屏幕,人们犹如亲临现场,感受着大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让这个传承了三百年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 《大连日报》相关短视频报道截屏。

(二)致力融合传播,善用多渠道矩阵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短视频绝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与其他传播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或客户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最终形成合力矩阵,实现全覆盖。

2016年6月,《大连日报》报道了全盲女孩满林锦的新闻,她是教育部出台盲聋学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政策以来,辽宁第一位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园的全盲考生。满林锦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大连市民,充满正能量。紧随其后,《大连日报》又陆续以《全盲女孩满林锦交出优异答卷》《大连全盲女孩满林锦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全盲女孩满林锦上大学了》为题进行了后续的文字报道。

两个月后,人们更关心这个乐观坚强的女孩在大学生活得怎么样?《大连日报》记者再次进行跟踪采访,于 2016年11月30日刊发《全盲女孩满林锦的一天》,与此同时在“视觉·现场”版以图片故事形式推出《全盲女大学生满林锦: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引领更多的盲童改变命运》专版。而2016年12月14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短视频《感人!全盲女孩的大学生活》则掀起系列报道的高潮。在这组报道中,动静结合,报端、移动端的微信、短视频联动,融合传播。其中,新闻短视频的推波助澜,延续了报端新闻,用一组组充满温情的细节镜头打动人,把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如此组合,既彰显主流媒体的综合实力,又足够精彩!

(三)致力深耕细作,从细节入手

优质内容始终是“王道”。地方传统媒体拥有一批内容生产的优秀人才,对内容的积淀和打磨是其他创作者无法比拟的。他们对短视频内容的打造更具有深度和细节。

“澎湃视频”的一个聚合类产品《59”重返头条区》提出一个概念“59秒温故,还有1秒知新。”就此概念,澎湃副总编辑夏正玉解读为,即便是聚合,也要生产观点,而观点的表达就是最有编辑意识的东西,也是澎湃的优势。

优质内容至上,迁移于新闻短视频中,体现在深耕细作的过程。深耕,是指精心策划,广泛地采集新闻素材,敏锐筛选、判断新闻内容;细作,则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表达细节,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呈现新闻。比如,平衡短时间与完整信息的矛盾,具体到短视频中人物、场景的镜头分配……每一步的精耕细作都是内容品质的体现。再如,从受众角度设计短视频的总时长、视觉画面的清晰与简洁,包括脚本内容的浅白、字幕字体的大小都是值得斟酌的细节问题。

三、补齐“短板”,新闻短视频助力媒体深度融合

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从纸质到网络、电子媒介,地方传统媒体在涉足新闻短视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显现不足,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如何补齐“短板”,解决途径有三方面:

(一)优化流程,科学配比编采力量

新闻短视频创作,意味着地方媒体内部生产方式的转换。这就要求内部生产流程重组、更优化,充分释放编采人员的能动性。2016年年底,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体制入手,将原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与原浙江在线视频新闻部、图片新闻部深度融合,成立全新的“全媒体视频影像部”,下设“四室”,即采访室、编辑室、直播室和技术室。新改组的全媒体视频影像部犹如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为原创视频新闻生产注入了“新动力”。其新闻产品“浙视频”已于2017年1月1日上线运行,受到广泛关注。

(二)编采人员转换语言,建立移动互联网思维

新闻短视频创作,意味着地方媒体话语表达的全新改变。这要求编采人员转换模式,跳出以往文字表达的新闻定势来思考问题,带着移动互联网思维去工作,头脑中建立移动端意识、视觉意识和交互意识。例如,具体到一个短视频采编任务时,可尝试做如下几个角度的思考:哪些新闻素材适合通过短视频表达,现场哪些内容适合手机小屏幕展示,什么样的镜头画面适合移动着观看;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拍摄角度带给受众不同的理解,如何选取镜头,镜头前主体是什么,背景怎样处理;镜头中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在与受众互动,如何与受众做情感上的沟通等等。

2017年3月21日,“澎湃视频”发布的短视频《遭遇“睡魔”:他们随时入睡并无法治愈》中,几名患病者分别讲述自己被病魔困扰的经历,语速平缓,画面背景素净、简洁,旁白音乐温暖轻松,整体氛围轻松自然,好似朋友间的一次聊天,镜头中主人公直视镜头,给人亲近、私密的感觉。每个细节的设置都是在与受众做有效的情感互动。

(三)专业化培训,提高技能应对挑战

新闻短视频创作,意味着地方媒体人员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短视频制作不同于图文内容,既依赖于前期的精心策划、团队协作,又依赖于后期的音视频剪辑、字幕添加等编辑制作,另外还有关于镜头切换、视频流畅度、软硬件更新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操作。掌握视觉化的制作程序,无论是对于文字记者,还是对于摄影记者,都需要专业化的培训。

从全能转型来说,编采人员更需要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对文字记者而言,从幕后走向前台,直面镜头,控制现场的感染力、亲和力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摄影记者更相当于一部电视剧的导演,不仅要关注整个新闻事件的始末,提取主题,还需要同文字记者密切配合,增强现场的应变能力。

(四)搭建推送平台,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

新闻短视频创作,也意味着地方媒体传播渠道的全面改造。数字阅读时代,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考虑交接棒的传递,产出内容如何与人们手中的移动端对接,成为媒体价值实现的途径。实践中,地方媒体很难取得短视频的发布渠道,现阶段只能借助于腾讯、乐视等视频分发平台,导致短视频推送时间受限的弊端。即使传统媒体通过自己的App发布,也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传播不畅。如何搭建推送平台,将优质内容快速传递至用户移动端,成为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为止,较好解决平台分发难的是“我们视频”,由《新京报》与腾讯联手推出,一面是高质量新闻视频的生产者,一面是互联网分发巨头,实现了内容与传播渠道的完美组合。

(作者单位:《大连日报》摄影美术部)

【注释】

[1]专家眼中的舆情分析[N].中国青年报.2015-4-27(T03)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