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内化知识能力,提高备考效率
2017-06-07林艺芳
林艺芳
摘要: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面对困难和新挑战,应该迎难而上,积极研究全国卷,在学科视野、概念解读、学科素养等方面狠下功夫,增强学生内化知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复习、考试效率。
关键词:史料教学;全国卷;学科素养
自2016年起,福建学生将面临全国卷的考验,全国卷十分重视对学生史学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更高,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适应这种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将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糅合起来的试题,提高应试水平,将是接下来重点突破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内化”这些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这些能力,一轮复习上将做怎样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备考,下面就从復习课、讲评课等类型课的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复习课上。利用教材、习题等补充史料,增强史料解读能力
历史全国卷的一大特色是史料的丰富性,尤其注重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史料探析题成为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历史的明确方向。大量的图、表、文字史料无一不是老师、学生第一次所见,新史料大量的出现在高考中,无疑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一条条史料,使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恐怕就是高考对于学生最重要的能力要求。然而学生在一轮复习时,特别是复习高一年级就是未进入文科班之前的历史知识时,出现生疏、吃力的现象。因此在备课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另外,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中逐渐进行,加强学生解读文本、口头表达等历史基本能力的培养。简单的知识传授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的。在分析问题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渐进行能力培养。
因此,在高三年级要适当调整复习方法,改变之前单纯讲解知识点的单一教法,回归课本与练习,选取课本或习题中的某些材料,让学生在解读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不仅如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不断渗透做题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二、讲评课上。注重专项训练,提高新题型的解题能力
历史全国卷在题型分布上与福建卷最大的不同是41题的开放性题目,此类型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他省份这道题的得分率都不高。所以高三年级以来,我十分注重这一题型的训练。目前已通过考试、练习等方式向学生呈现了此类题型的三种考法,今后会继续介绍其他考法。由于这一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在训练这一类题型时,比较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规范表达。平常讲评时,经常通过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评分、纠错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做题效果。
一开始,学生对此类题型有畏惧感。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在答题格式和自信心上有很大提高。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有欠缺,这跟学生目前注重知识点,但不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有很大关系,接下来要在平时复习课上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改“背诵”为“推导”。提高学习效率
高三年级的考试范围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多而杂,复习时间显得尤为紧张。不少同学在考后分析时都反映知识点的缺漏问题。但在与学生谈话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复习历史时还是采取背诵这个单一且效率低的方法。
所以在考后要学生改变复习方法。即首先,在复习知识点时,先不背课本或笔记,而是自己组织相关知识点,然后再对照课本或笔记,一看思路,二看表述。能自己推导的就放过,缺漏的做记号,考前复习做记号的知识点。这样一来,知识点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学生推导出来的,增强学生知识点理解、迁移、组织的能力。另外,学生也能不通过考试就明确自己的缺漏,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复习完知识点后不急着复习下一个知识点,而是停下来找相关练习的错题,分析错题原因。这样既可进一步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又可逐步总结出自己做题方法上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做题的能力。以上三点是在一轮复习上做的一些调整,是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做的一个尝试,效果还要继续跟踪。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全国卷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焕发了新的活力,给广大教师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研究全国卷,运用相关材料,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深入探索,才能达到增强学生内化知识能力,提高全国卷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