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2017-06-07胡蓓蓓矛秋霞
汪 煜,吴 瑜,胡蓓蓓,矛秋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个性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汪 煜,吴 瑜,胡蓓蓓,矛秋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情绪评分皆有改善,但观察组SDS(23.32±4.87)分,SAS(22.01±5.03)分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估表的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得较大提高[活动受限(73±4)分,哮喘症状(61±5)分,心理状态(38±1)分,对刺激的反应(36±6)分,对自身的关关心(24±2)分)],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个性化护理;支气管哮喘;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从而继发广泛支气管狭窄的一种可逆性疾病。本病病情迁延,发作频繁,常合并多种并发症,一直以来广受西医以及中医学界的关注[1]。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导致身心健康严重受累,出现多种负性消极的情绪,影响生活质量[2]。本研究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分析并比较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采用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3]中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18~58岁,平均(40.0±6.4)岁;观察组男21例,
女21例,年龄19~60岁,平均(39.0±6.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发现合并冠心病、肾炎、肝硬化等严重脏器疾病,否认药物依赖史、精神病史,并排除妊娠及哺乳期。两组患者各项个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分别接受不同护理。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即治疗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吸氧;提醒患者注意休息,防止增加过多的氧耗,加重呼吸负担;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痰,帮助其掌握正确呼吸方式。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护理模式,包括(1)心理护理: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建立友好互信的医患关系,获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焦虑等情况,并及时对其进行耐心的解答。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应寻机适当了解患者的家庭关系、工作情况、经济收入等个人信息,深切关怀患者的同时,注意避免其产生抵触、猜疑的情绪。(2)资料建档和系统评估:将前期收集来的患者个人资料及患病情况等信息归入档案,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预后的期望、社会及其家庭的支持力度和医院医疗资源的可利用度。(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综合分析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医疗资源的情况后,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包括:与患者一起制定饮食计划,心理护理的加强加宽,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适时增加医生查房、护士巡视的次数和时间,及时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必要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介入等。(4)延续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自身要求采取适当的延续护理,包括对其家属进行生活护理的指导以及定期的上门沟通、检查、宣教等。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的评分。注意在情绪自评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指导,保证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填写。生存质量评估表分为五个维度:活动受限、症状、心理、应激、对自身健康的关心。总共35个项目,采用7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得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x±s)
2.2 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估表的各 个维度的得分均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x±s)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全世界人口中,本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死亡。研究发现[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且组胺往往是发病过程中的第一介质。本病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与奈多罗米、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异性抗体、免疫抑制药、中医中药等,临床上还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既脱敏疗法)使患者产生免疫耐受,预防哮喘的发生。虽然临床上大多治疗是以解痉平喘为目的,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本病的治疗原则应向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炎症转变。
支气管哮喘发作最大的特点是反复、迁延,病情未得良好控制的患者常因咳喘难忍,身体状况下降而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往往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需加大对哮喘患者的关注和护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蓝凤清[5]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更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恰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广泛推广。
[1]曹晓焕,李玉华,司英奎,等.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2011,9(24):153-160.
[2]孙宏伟,宋玉萍,王艳郁,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10-1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8):615-622.
[4]郑海燕.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J].海峡药学,2011,23(2):87-92.
[5]蓝凤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5,19(13):1826-18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