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06-07王淑玉林碧辉陈英

中外医疗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程护理临床疗效

王淑玉++林碧辉++陈英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9.15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就诊过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 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6年5月开始为期 3 个月的全程护理模式探讨,并比较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前(2016 年2 —4月) 和应用后(2016年8—10月)共120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焦虑(SAS)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67%、护理满意度88.83%,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焦虑情绪(61.60±3.20)分,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 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c)-0150-03

Study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the Rescue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ANG Shu-yu, LIN Bi-hui, CHEN Ying

Emergency Center,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the rescue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The whole course nursing model of 3 month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 Fujian AAA Hospital since May 2016 was discussed and 120 case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model ( February 2016 to April 2016)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model (August 2016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SA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fter the application were respectively 91.67% and 91.67%,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application(P<0.05), and the anxiety emotion after application was(61.60±3.20)marks, 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applic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the rescue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relieve the anxiety emotion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Whole course nursing;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急诊科的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若得不到及时的急救措施,则可能错失最佳的抢救时机。此外,急诊科的患者疾病种类多样,且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及预见性差等,稍有疏忽易发生医疗和护理上的隐患,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1]。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所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新模式为当务之急。而人性化的全程护理服务则成为了这些年最为重要的探索之一,并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2]。为适应上述需要,该院自2016年8—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开始进行全程化护理模式的探讨和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前(201 6 年2 —4月)和应用后(2016年8—10 月) 各60例。实验组男31例,女29例, 年龄30~49岁,平均36.3 歲,病程2个月~10年,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1例,脑血管系统疾病1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创伤6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1~40岁,平均38.8岁,病程3个月~11年,其中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3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创伤7例,其他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程护理模式实施前的急诊危重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2.1 院前急救早预警 通过院前急救人员对急救患者的病情及潜在风险做出准确判断,如为危重患者立即向院内发出预警,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初步诊断以及预计到院时间等,通过120指挥系统实时跟踪车辆动态。提前准备好一切抢救准备,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3]。做到院前院内无缝隙连接。

1.2.2 科学快速分诊 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分诊工作,分诊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快速分诊:Ⅰ类为危急类患者,其生命体征不稳定,以休克、呼吸骤停及致命性创伤等为主要表现。Ⅱ类患者是重症患者,其病情变化非常迅速且具有潜在的危险,以外科急腹症、心肌梗死及严重骨折等为主要表现[4]。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如为胸痛患者进入“胸痛中心”绿色通道。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急救人员进行交接。

1.2.3 全程陪同安全转运 首诊护士接到患者需转运的医嘱后,依据风险等级要求做好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①相关科室准备: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交待病区需要的特殊准备如氧气设备等;若为辅助检查,提前预约,减少等候时间。②依据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分级标准,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做好人员准备。③医患沟通:把转运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④做好患者的预处理: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缓解支气管及喉头痉挛,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明确病因的躁动者,遵医嘱给予镇静等处理,上护栏,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意外;用留置针建立1条以上静脉通道,遵医嘱前瞻性用药,必要时给予深静脉置管,确保血管通道顺畅;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清空尿袋。⑤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检查好转运监护仪等转运仪器的蓄电池是否充足电,按需备好简易呼吸囊、吸引器、钢化氧气瓶、转运箱等,以便途中患者病情突变时及时抢救。⑥通知应急电梯在规定时间地点待命。急诊护士提前做好抢救过程中的检查准备,提前电话联系相关科室为患者抢救做好各项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抢救成功率 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即进行抢救之后,病患的生命体征平稳,并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

1.3.2 焦虑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该量表的20 个项目评分范围均在 1~4分,自评分值与评价者的焦虑程度呈正比。

1.3.3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急诊抢救室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患者满意度。该问卷的效度为0.902,信度为0.817。评分标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6分,不满意4 分,非常不满意2 分。由护理部人员每个月5日及15日随机选取不同病情分级级别的患者各10例发放问卷,供发放100份,均当场收回。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中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x±s)表示得到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1.6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对比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AS得分对比

实验组SAS评分(61.60±3.20)分,对照组SAS评分(59.15±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88.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发展快故在对其进行抢救时必须做到分秒必争与快速敏捷,因为稍有延误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效果,严重的则会甚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以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较强的及时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6]。具备了以上的这些条件,医护人员的护理就会更加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也促进了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1 全程护理模式在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急诊患者自院前急救到收住科室作为一个护理流程涉及多个区域,需要从各环节之间协调合作,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与质量。院前急救早预警,利于院内急救人员提前准备,缩短了应急急救反应时间;分诊护士通过对预检分诊系统的正确高效使用,提高了对急危重病人的正确识别率,为急危重病人快速便捷地获得进一步专业诊疗护理奠定了首要的保障;各部门之间严格交接,保证院内安全转运。全程护理模式在上述方面所具备的显著优势,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该研究结果显示,抢救成功率从全程护理应用前的78.33%上升至应用后的91.67%,并与庆萍萍[8]学者研究后的抢救成功率(96.43%)与护理满意度(97.14%)结果相似。可见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

3.2 全程护理模式在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由于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多变,急危重急诊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存在着因陌生、恐惧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其高度焦虑情绪,产生负性医护患关系。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分段式干预模式,常导致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交接不到位,或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盲目奔波,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不良情绪。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后,患者从始至终均有护理人员对其实时情况加以关注,并有指引和安全护送,院內各环节间无缝隙的专业化交接,避免盲目奔波,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全感增加,焦虑程度获得显著下降。

猜你喜欢

全程护理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的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全程护理对哮喘患者满意度、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的影响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