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出路探讨
2017-06-07易善翔廖建洲
易善翔+廖建洲
摘要:湖北省恩施市系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市。通过对该地实地调查研究,本文就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补齐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为破解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专题调研组深入12个乡(镇、办)、38个村、16个市直部门,采取面对面座谈、走访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恩施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研究。
一、现状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围绕农村土地或生产资料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形成的经济形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恩施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全国大多数乡村一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作化至人民公社化时期。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学习广东南海集体土地股权制改革的“南海模式”到现在为创新发展时期,在继续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近年来,恩施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一)收入稳步增长
2016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92.95万元,比2015年的2838.9万元增长26.56%,比2014年的1861.8万元增长92.98%。全市172个村中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150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7.21%,比2015年的122个增长22.95%,比2014年的97个增长54.64%。全市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97个,占全市村总数的56.4%,其中5至10万元的村50个,10至30万元的村24个,50万元以上的村10个。
(二)增收途径多样
全市现有村办集体企业的村32个,共有村办集体企业41个,其中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172个,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711个,其中村级直接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23个,联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6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主要有五种。一是资产经营增收。通过盘活集体现有的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塘堰、水库、门面、老旧校舍、生产加工场地、办公楼等各类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资源开发增收。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水面、矿产、旅游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等产业,通过对外承包租赁、自主经营、折价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集体收益。太阳河乡石林村将辖区石林、道路等作为10.4%的股份,每年村集体分红3万元。白杨坪麂子渡村引入旅游开发项目,利用集体土地、林地资源参股,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资本经营增收。利用闲置资金联合创办、投资参股经济实体,实现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如舞阳坝耿家坪村利用补偿资金修建商业综合楼出租,每年可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90万元。有的村直接将资金定期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四是兴办实体。创办或联办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恩施市龙凤坝镇龙凤村从1988年开始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现共有村级集体企业10家,其中租赁经营8家,自主经营2家,年村集体企业纯收入100万元,其中企业租赁经营收入40万元。白果乡龙潭坝村通过建设、管理村級水厂,每年可以获得18万元的收入。白果乡瓦场坝村与白果乡农友蚯蚓合作社联合组建白果乡瑞康药材专业合作社,村占股份50%,返租农民土地种植瓜蒌200亩,当年村集体纯收入可实现10万元。五是有偿服务增收。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物业管理等,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龙凤坝二坡村为辖区6家农业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年村集体收入7万元。
(三)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搭建平台。市以龙凤镇为试点,建立政府主导、民营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鼓励村集体和种养大户对山林、土地连片成块交易,规定山林交易量大于500亩、土地交易量大于300亩、流转年限大于5年的,按50元/亩给予奖励;鼓励村以农业生产要素量化折股入社分红,全面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将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扩大集体经济总量。二是资金支持。为破解“空壳村”村级经济发展难题,市拿出财政和扶贫项目资金2000万元支持集体经济空壳村兴办光伏电站。目前,全市17个乡(镇、办)完成了光伏发电项目试点申报、现场勘查和选址工作。三是部门帮扶。市委组织部负责统一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合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共帮扶村级经济项目20个,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
(四)管理趋于规范
一是完善经营体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保障。按照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维护农民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市172个村全部建立村(社区)经济联合社。二是加强“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行村账乡(镇、办)管,建立健全“三资”台账管理、租赁承包、集体资源开发招投标及村级重大事务“五议五公开”等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水平逐步提高。三是严格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六角亭街道办事处书院社区居委会组建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其5名成员均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二、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模糊不清
突出表现有三种模糊认识。一是无用论。认为村支两委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工作经费均有上级财政补助,加之各级管得严,有钱不能随便支,觉得没有必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畏难论。特别是边远村和三资贫乏村的干部认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不畅,集体的土地和山林承包后,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三是失败论,认为过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办企业办垮了,有的还留下了债务,现在搞会重蹈覆辙。
(二)发展差距明显
一是经营规模小。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全市仍有7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占村总数的43.6%,其中有14个村刚刚实现零的突破;还有村级经济“空壳村”22个,占村总数的12.79%。二是收入不稳定。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收入极不稳定,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该类村又退回“空壳村”序列。
(三)资金瓶颈突出
多数“空壳村”和经济薄弱村既无资源又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无米之炊”,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项目。
(四)政策支持乏力
许多城中村、城郊村有建设用地和待置换用地,就是受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限制不能建造标准厂房或市场,集体经济难以做大做强。
(五)队伍素质偏低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不少村支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观念落后,创新能力弱。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优秀青年學生通过大专院校被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很少,人才匮乏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策建议
(一)理念创新,增强发展紧迫感
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摆脱思想认识上的贫困,要进一步深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地位和作用,加快形成整体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路径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型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对耕地、山林、水面、山塘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创办资源性、开发性农业生产基地;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之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三资贫乏村,可走反租倒包、招商引资之路,同时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大力发展物业型经济。城中村和城镇近郊村可将发展物业用房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项突破口。在城镇、工商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段统筹建设标准工商业用房、农贸市场等二、三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产权(或股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四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服务等方式参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服务创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项目支持。结合各村资源和产业实际,谋划推进和建设一批发展项目,确保在2019年前所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有一个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项目,并逐年有所增长。二是资金支持。大力推进金融互助合作社建设,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难题;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建设项目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依法办理土地出让的,其出让金净收益部分,全额返还给村。三是用地支持。征收村集体土地必须按规定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对农村因搬迁、绝户等未确权到户的闲置土地,村集体应收回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储备。对有留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村,国土部门应以划拨方式提供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建设,用于商业、工业项目开发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四是配套服务支持。突出抓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做到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全覆盖,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山地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等农村资源商品化、财富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深化各级领导驻乡(镇、办)联村、市乡(镇、办)两级机关部门包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及“村企结对帮扶”等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管理创新,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强化“三资”管理。建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推进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村级集体“三资”安全。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突出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制度、集体资产出让出租(承包)招投标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引导具备条件的村(社区)经济合作社积极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并逐步创造条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二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机制。严格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切实做到量入为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扶贫济困事业,不断增强村集体自我保障和发展能力。三是扩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集体治理结构,实行民主理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自觉接受集体成员和社会监督,发挥集体资产最佳效益。
(五)机制创新,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责任落实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负全面领导责任,乡镇长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拿在手上亲自抓。突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领头雁”,把创新能力强的干部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将有创业技能和资本、有回乡创业或担任村干部意向的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择优作为村党组织后备干部人选,为农村“两委”班子储备优秀人才。二是工作协调机制。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申报、土地审批、规划设计、实地探勘、工程建设等提供指导和服务,确保项目尽早落地。三是政策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内容,特别是注重从制度上激发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Z].2016—12—26.
[2]侯长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N].人民日报,2011—10—29.
[3]何剑筠.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促进村域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