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互信让家校沟通更畅通
2017-06-07安海霞
安海霞
在多年的家校工作中,我处理过很多的家校矛盾。有的矛盾是由于家长的冲动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学校管理造成的。但不管何种原因,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学校都应本着理性、互信的原则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案例1:一天早上,学校门口,一位妈妈生气地问道:“为什么别人的家长可以进,我不能进?”原来,二年级某班的老师允许家长自愿参加本班学生的新年联欢会,这位家长看到别的学生家长有进去的,自己也要进校参加,但是却被保安拦下了。学校仔细询问后得知,该班的老师没有做好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导致部分家长没有得到这个消息。
案例2:家长向学校反映,正在读五年级的女儿受到了新接班班主任的不公平待遇——每天打扫教室,还经常无端被批评。我立即安排德育主任调查此事,经班主任、家长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才知所说均不属实。原来是这个孩子过于敏感了,而家长爱子心切,冲动之下才造成了这场误会。
要解决家校之间的问题,必须要让理性思维占主导。尤其是事情发生后,不要急于做判断、下结论,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全方位思考,再寻找解决的办法。案例一中的妈妈,是在送孩子到校门口的时候才得知可以陪同孩子参加班级的新年联欢会,其中可能有学生没有将信息传递到位的原因,但是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应该反思,今后怎样可以避免此类问题。比如,学校可以构建家长参加班级活动的报告沟通制度——班主任提前在家长群里发布通知,询问哪些家长有意愿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然后将有参加意愿的家长名单报告给学校,学校再传达给安保部门,并制做家长出入校门的凭证,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而在案例二中,学生升入小学高年级段,进入性格发展的敏感期,作為教师,虽然做法上并没有错误,但仍要注意跟学生的沟通方式和语言。作为父母,更应该注重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陷在“老师不喜欢我、老师存心和我过不去”的偏激情绪中。出现问题后,应该第一时间与老师进行沟通,搞清事情的经过,然后与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家校之间的矛盾才能在理性、平和的气氛中得到化解,孩子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问题,从而得到成长。
学校和家长、教师和家长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甚至发生矛盾。面对矛盾和问题,家长和学校都要首先保持理性的态度,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让家校沟通始终保持良性的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身心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