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建仲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

2017-06-07王旭红通讯作者李建仲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
关键词:正脊通督颈型

王旭红 通讯作者:李建仲

李建仲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

王旭红1通讯作者:李建仲2

李建仲;颈型颈椎病;通督正脊术;经验

李建仲,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师承山西省推拿界老前辈王中衡先生的通督正脊术,同时博采百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整复手法。颈型颈椎病又称为局部型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临床上最为常见,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具有头、颈、肩、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工作,目前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

李建仲教授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肝肾由盛而衰,筋骨得不到精血的充分濡养,逐渐退化变性,在外伤、劳损、风寒湿等外因影响下,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发病,局部病变又可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遭受各种急慢性损伤,使椎间盘退变,椎体移位或小关节紊乱,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本病最常受累的组织主要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前斜角肌、副神经、交感神经等。

治疗方法

采用通督正脊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二步,待局部组织得到充分放松后,对颈、胸椎进行整复。自下而上查找偏歪的椎体棘突,即督脉之气血瘀滞不通之处,对其进行整复治疗。坐位推正法,以第七颈椎棘突左偏为例,患者正坐,双手自然扶在大腿上,颈肩部放松,医者站其后方,然后检查、定位需要整复的棘突位置。用左手拇指抵住患者第七颈椎棘突左侧方,右手的掌指面扶按在患者头部的颞侧,手指顺势紧贴患者的头部上方;然后右手缓缓地使患者头部进行向前、向后以及左右方向的被动旋转、晃动,待晃动至一定角度时,医者会感到左手拇指下的棘突有明显的阻力,即颈椎侧弯和旋转的角度及力点已传至需要整复的棘突部位,稍停片刻,随即两手协同向对侧方向用力,即左手拇指向右推动棘突、右手向左推动头颈。在整复过程中,听到“咔呲”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滑动感,为整复成功。操作中应以左手拇指推动棘突向对侧的作用力为主,这样才易达到整复棘突偏歪之效,而右手推动头颈的作用力较小,幅度变化亦明显,主要起到稳定头颈和控制颈椎整复部位的作用。在整复完成后,医者寻找颈肩部的痛点,一般此部位即为病理反应点,医者用拇指点住患者的病理反应点,力量由轻至重,患者感觉不甚痛苦为宜,时间不应过长,达到松解的目的即可,然后用拇指或四指的指腹对颈肩部放松。

第三步,进行调腹治疗,即调理任脉。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其侧方,双手叠加置于患者剑突下,自上而下止于耻骨联合处进行推揉以鼓动全身及任脉气血。然后施以调腹点穴法,医者一手劳宫穴对准患者神阙穴,另一手以中指指针法点按三阴交穴以鼓动脾胃气血;患者左侧卧位,医者坐其对面,以右手掌抚按于患者小腹部气海、关元穴,左手的拇指或中指点按左下肢阴谷、三阴交、太溪、照海穴等穴各0.5 min,以达活血、祛瘀、散寒、壮阳之效。亦可保持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其右侧,左手掌抚按其小腹部,以右手的中指指针法点压上述穴位,还可以配合适当的腹部震颤法,以鼓动丹田之气。具体病情具体辨证后施以具体手法,当医者感觉指下肠蠕动增进即可达到效果,手法完成。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第四步,通督导引法。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为巩固其治疗效果并预防复发,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科学的功能锻炼,即通督导引法。除了颈部肌肉训练外,李建仲教授认为肩背部为颈椎的基座,基座不稳难以保证颈部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增强肩背部肌肉、韧带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肩背部锻炼可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负重卧推、负重推举等训练。针对颈部锻炼,为了更好地使颈椎恢复正常功能,李建仲教授对已有的“米”字操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典型病例

患者,女,25岁。颈肩部酸痛不适、僵硬7 d,于2015年12月9日就诊。平素颈部困疼,长时间低头即可加重,有时伴有肩部的酸困,余无不适之症。查体:颈椎旁(右)压痛明显,肌肉紧张,臂丛牵拉试验(-),胸锁乳突肌压痛(+)。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尚存,余无明显变化。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李建仲教授诊断其为颈型颈椎病。治疗方法采用上述通督正脊术,隔日治疗1次,10次后症状消失。

体会

颈型颈椎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该病发病率呈普遍化、年轻化趋势。无论单独应用还是综合应用推拿治疗,对颈型颈椎病都有肯定疗效,且相对于西医学的物理疗法及止痛药,治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以中医正骨八法为基础的屈颈定位斜扳手法[1]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定位整复,临床疗效肯定。按揉类手法[2]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

李建仲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中作为颈椎病的一种分型目前说法不一,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颈型颈椎病多在其他型中所见,不能单独分型,李建仲教授则认为由于目前工作及生活条件的改变,现在颈型颈椎病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故应另分型,应及时介入治疗,并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工作姿势,配合颈部锻炼,可减少本病的发生。李建仲教授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以坐位推正法[3]为首选手法,为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椎病最为独特的手法,可以有效达到整复颈椎错动(即通督)的目的。坐位推正法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稳妥,该手法是直接作用于脊椎的,操作时要仔细体会手下的感觉,恰当、合理地用力,决不能急躁,更不能强拉、硬扳;其次要灵巧,每个颈椎关节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向,操作时要因势利导,轻巧用力,不可超出其生理范围,施以蛮力;最后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表现,当患者过度紧张而不能接受整脊手法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其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医者在没有把握时,可建议患者做理疗或局部热敷的方法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如果采用手法强刺激患处不但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反而加重病情。通督正脊手法轻巧,整体性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俞乐,赖淑华,黄彦斌.屈颈定位斜扳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5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6):55-56.

[2]纪清,赵国红,徐旭.按揉类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评价[J].吉林中医药,2009,29(4):310-311.

[3]李建仲,贺振中.通督正脊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双月刊)

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针灸》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特色疗法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研究进展及研究现状。

《中国针灸》微信公众平台

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每册25元,全年300元,邮发代号:2-53;《针刺研究》杂志每册25元,全年150元,邮发代号:82-171。在全国各地邮局均能订阅。如当地邮局订阅困难者,请直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发行部联系,或到我部淘宝网店购买,淘宝网店店铺名称:针灸广发。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电话:010-84046331,010-64089349。

E-mail:zhenjiuguangfa@aliyun.com

《中国针灸》网址:www.cjacupuncture.com E-mail:zhenjiubj@vip.sina.com

《针刺研究》网址:www.zhenciyanjiu.cn E-mail:zcyj2468@sina.com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I05B08)

2016-06-29)

猜你喜欢

正脊通督颈型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住在皇帝头顶上”的故宫镇物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