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鱼海棠》文学剧本研究

2017-06-06孙文洁

卷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

摘 要: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题材来源和思想渊源进行解析,阐释该剧在结构和主题存在的“复调性”特征。揭示在浅层的爱情主题之外,《大鱼海棠》中“被遮蔽”的故事线索,及其所指向的主题意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语言惯性这一角度,对本剧在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间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揭示出《大鱼海棠》在剧本创作中的突破和雄心,以及与之并存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大鱼海棠;复调主题;语言惯性

1 引言

2016年,《大鱼海棠》承载着中国漫迷十二年的期待上映。

之后,针对《大鱼海棠》的影视评价却出现两级分化,批评声在初期占主流,诸多观众认为《大鱼海棠》是“一部描写三角恋情的爱情悲歌”, 也有少部分人指责其所描刻的人物和情感关系虽然凄美却难以共鸣,思想立场偏于暧昧和被动。

有批判自有回应,在之后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对这部影片脱胎换骨式的解读。这种观点认为,爱情并非《大鱼海棠》的主题,相反,故事所寄予的不是具体的感情关系,而是对于形而上的“自由、梦想”的物化,是对中国文化中“有限与无极”的哲思。那么,对于同一部作品、同一段故事,同一个人物的评价,何以出现如此差异明显、一波三折的戏剧变化呢?

从接收者角度,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作品多义性可以作为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是如果从创作者角度出发,《大鱼海棠》导演梁旋曾对批评者的质疑提出反驳:“这是一个关于守护和自由的故事,这些根本无关爱恋。”他肯定了该剧的创作目的绝非讲述爱情故事,而是另有深意。

在此情况下,基于影视创作理论,我们不难判断出该剧是一部具有多层次主题建构,各主题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复调作品。

2 突破——复调主题设计

若干个并列主题以及正主题存在同一作品之中,且各主题之间存在着集中统一的内在联系,称之为作品的复调主题。高行健在《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我的戏剧观》中提出了复调戏剧概念:“一个剧中有两个以上的主题,以并列重叠的方式来处理这几个主题,还要统一在一个整体的构思里。”[1]故事主题的不明确性,摈弃了传统戏剧作品的唯一主题,迫使观众在观赏作品的同时,调动起脑力劳动,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的主题探寻。

那么,《大鱼海棠》是如何建构起复调主题结构的呢?要理解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解读作品文身入手。

本文将从影视创作角度,对《大鱼海棠》的剧本主题的复调性进行剖析,挖掘剧作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多重主题线索,并从创作角度,对《大鱼海棠》的构思和成片、创作目的与观众审美之间的分歧问题,进行有限但诚恳的探讨。

2.1 《大鱼海棠》的复调主题分析

《大鱼海棠》的题材来源于《逍遥游》、《山海经》、《诗经》等古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椿、楸、鲲等字眼可从古籍中寻得踪迹。

故事中,女主人公椿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挽救人类“鲲”的灵魂,在楸的帮助下,与灵婆、鼠婆进行一场交易,最终虽然拯救了“鲲”的灵魂,却因为打开海天之门引发天界洪荒,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浅层线索。

为了更为直观的分析剧本的结构,并予以主题推断,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剧本关键节点进行拆分:

开场画面:女主人公椿化为鱼,到人间巡游七日。

催化:椿失手害死人类男孩鲲。

主题呈现:椿自责,誓言救鲲。

爭论:男孩楸反对救鲲。

求助:椿以灵魂为代价向灵婆寻求帮助,灵婆却别有用心。

威胁逼近:天界为维护安定,追捕鲲。

结果:

a、椿的行为引发天界洪荒泛滥。

b、鲲重回人界。

c、灵婆放出被囚禁的鼠婆,鼠婆趁天界大乱,化为人形逃入人界。

d、楸为保护椿,放弃天神身份,接替灵婆位置。

1、浅层主题

通过剧本分析,可以确定拯救“鲲”是贯彻故事始终的戏剧引擎,那么,主人公椿是如何完成拯救任务的呢?通过椿与灵婆的交易。这场交易在故事末尾则引发了天界灾乱。至此,作品的主线索似乎描写的是一位任性女孩为了心中的执念,对旁人劝告置若罔闻最终引发灾难的故事。这个观点也是多数评论者们给予该剧负面评价的由来。

那么,以上的故事就是创作者的主题意图么?显然不是。

2、过渡主题

剖析主题,可以从分析人物动机入手,这触及《大鱼海棠》剧本设计中最巧妙的部分:采用类似《诗经》”赋比兴”中的“兴”手法,言他物后借以联想,引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要理解剧本创作者对主人公动线的设计目的,必须要通过另一组人物关系:灵婆和鼠婆予以对照呈现。

在具体的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对灵婆和鼠婆的关系表述采取了暧昧态度,没有直接阐明二者关系,而是通过一些细稍末节的勾连,将二者关系藏匿于一句剧本台词中:“灵婆:‘你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你想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你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罪过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无法还清欠下的…只要错了,就是错了永远无法弥补”,灵婆口中的这个“遇见的人”就是故事中她竭力拯救的人——鼠婆——被囚禁于暗室中,与鼠相伴。鼠婆和灵婆,就在这句如草蛇灰线般的台词的映射下,实现潜在的戏剧关联——灵婆认识鼠婆,并曾对其犯下过错。

通过人物动机分析,灵婆无所不用其极,让鼠婆重获自由,是因为“过错”, 这与椿决心救鲲,缘于她夺走了鲲的生命的内在动机不谋而和。剧本创作者设计两组重复性的人物关系,其目的只可能是为了强化概念。

对这个概念进行归纳,可以得出故事的第二层主题:如果犯下了错误,就需要用行动来弥补,且坚持不懈。

双层主题的形成,实现了作品的复调主题结构,但创作者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

3、深层主题

如果说鲲对椿之意义,恰如鼠婆对灵婆之意义的话,鼠婆逃离天界重获自由的人物走向,就提供了对“鲲”形象的多样化理解可能:鲲未必是实体,而可能是一种精神追求的物化形象。“自由”,是对这一形象所承载思想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脚注。

如何表现这一层次的主题诉求?作品给出的方式是冷静节制的,或许更着力于淡化“爱情、情感”的叙事表象,相反表达对于“有限的今生和无限之天地自由”,影片呈现出一种言不尽意的风格,不通过对白语言传递概念,而是以影像寓意。剧终,鼠婆和鲲一起,于旋风水柱中幻化为人,冲入人界一幕,印证了庄子《齐谐》中鹏迁南海的景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鼠婆和鲲的变形,可以理解为突破物质世界中种种形相的范限,这也为二人的身份作出了遮蔽性的说明:并非特指的人或物,而是道家学说中,从经验世界中抽离出来的无待之逍遥,即完全的、无条件的主体自由。

在此基础上,椿对“鲲”的愧疚和不计后果的挽回,在影视文本的深层,与自由——约束这组超出物外的精神追求相互关照,该层次主题,与《大鱼海棠》导演梁旋所述相应和:“这是一个关于守护和自由的故事,我们没有想拍恋爱的故事,这些根本无关爱恋。”[2] 作品想要展示的不仅是“人对信念的坚守”, 也是对“过错的勇敢弥补”,甚至是对“自由的义无反顾”。 那么, 椿对鲲“近乎爱恋般的守护”构成了作品的浅层主题,而这一背景下,“责任、守护和无待之自由”则是另外两层主题,这是不难理解的。

2.2 诉求与理解——主题呈现的差异与冲突

鉴于影视文学的特殊性,一部作品的传播过程然和接收方式呈现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面对同一个影视作品,思索、理解时产生巨大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

《大鱼海棠》口碑多极化恰恰是其主题多义性的直接证明,观众需要根据自身的现有经验,对作品进行理解,所获得的是带有个人经验的主题方向,也因而实现了戏剧主题的多义性。

复调主题加大了作品的内涵张力,但也对创作者的戏剧编排能力及作品承载量提出考验。《大鱼海棠》以三角恋情为架構的浅层线索,或许最终指向的是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探索,借此表达某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题,然而这种指射困顿于文本深处而非表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故事贴上了某种冷冰冰的排他性。故事结尾,女主人公虽然完成了梦想,却引发了灾难和牺牲,第一层主题即浅层主题似乎在价值观上出现偏移,与原定的具有正向意义的主题设计脱轨,如果接受者不能够有效调动思维,剖解并探究到第二、三层主题意义时,这个故事可能会引发误解,成为一个为了私欲而不计后果的俗套故事,难以唤起共情。

究其原因,是因为复调主题操作不当所导致的主题含混,即创作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往往会使影片复杂化,让观众摸不到头脑。

“客观效果和主观意图的不一致,或者说文本语言和自觉意识的不一致,我们认为正是语言惯性造成的”[3],语言惯性可能成为言而不达意的一种解释,可以这样认为,创作者在《大鱼海棠》的前期创作构思中,对梁旋所说的 “守护和自由”主题有过冷静的思考,然而在剧本表层故事进程中,创作者可能被某些具体的故事人物、线索牵制而不得不听凭创作惯性的指导,椿与鳅、鲲的相守、相爱而不得的悲剧,个人的命运和身份的谜题,无待之自由的诉求……不断冲撞创作者的思维框架,渴望脱出“牢笼”肆无忌惮的表达欲望,考验着创作者是否能够维持最初的创作目标。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表层与内部的脱轨,是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不知不觉的脱轨,但主观动机无论如何都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总会以某些形式呈现在作品中,也因此,如果从细节中进行推敲,能够发现本剧的爱情故事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则指向含义更为复杂的东方哲思。

3 开拓

即使《大鱼海棠》在故事结构及相应的主题表现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但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已经被 “幼稚、低龄”钳制太久的中国动画电影观众来说,《大鱼海棠》通过多主题的混搭安排,实现多样文化话语的尝试,不仅打破了受众低龄化的国产动画怪圈,同时也实现了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动画电影创作的接轨,更为值得称赞的是,《大鱼海棠》是对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对《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过往传统文化动画的薪火相传。

《大鱼海棠》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野心和创造欲,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一个开端,或许多年之后,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能够在动画电影这一领域,跃居世界首位。

参考文献

1、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我的戏剧观》[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46页

2、《<大鱼海棠>导演回应争议》[D]专访,2016

3、赵奎英《文学语言的惯性新论》[j]文学批评,2003(4)

4、(美)斯奈德《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孙文洁(1986-),女,云南省省昆明市,中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新世纪“民族动画”复兴的迷思
“民族动画”的迷思:《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