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2017-06-06周晓燕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周晓燕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凸显,情景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掌控教学节奏,灵活进出情境,这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灵活掌控;課堂效率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广受认可,情境教学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从当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情境教学中的“进”与“出”。往往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容易,但是当情境教学开展后,很难及时从情境中出来。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情境教学中的“进”与“出”,也是在情境教学应用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的关键。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情境教学方案

情境教学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学习和掌握教学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应当集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情境教学方案。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握情境的“进”与“出”。进入情境是情境教学应有的基础,只有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才能从中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思考,并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出”则是教师对于教学节奏的掌控,不能一味沉浸其中,要走出情境,联系教学内容,开展知识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平均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两个篮球队比赛,分别为欢乐队和开心队,已知每个队伍各个成员的身高,分别计算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应用方案。分别在班级中选择10名学生,分成两组,扮演两个篮球队的队员。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将例题中的相关数据分配到相关学生的角色中,进行角色扮演和相关计算。在该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平均数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相加和除法运算。将所有队员的身高数据相加在一起,然后除以队员数量,便可求出每个篮球队的平均身高。为了提高情境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还应当对情境教学中的一些情节进行改良,融入更多的教学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参与

在情境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即进入情境。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应当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相关的视频,把这种方式作为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一段篮球比赛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教师开始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篮球比赛视频。请大家想一想,在篮球比赛中,是不是队员的身高越高,就越有优势呢?学生回答:是。教师:好的,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我们如何对比两个球队的身高呢?要知道,每个篮球队都有5名队员,不同队员的身高都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对比两个球队的身高。学生回答:对比两个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如何计算平均数。

通过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接下来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同样应当注重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气氛保持在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从而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也可以看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进入情境的环境基础,只有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够真正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三、掌控教学节奏

从当前情境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所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很多教师没有较好的掌控教学节奏,往往在情境教学中进得去,却出不来,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效率和质量。因而教师应掌控好教学节奏,灵活把握情境进出,要进得去,出得来。

当然,仅仅依靠这种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情境教学活动进入到相应的节奏时,教师应当立即跳出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知识。如在将所有的篮球队员身高数据相加求和后,教师就应当在这一节点跳出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个篮球队每个队伍5名篮球队员的身高数据之和,接下来进行平均数计算。可以把5名篮球队员身高之和除以队员数量,就能够求出该篮球队的队员身高的平均数。

教师在跳出情境后,要把情境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以知识讲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继续进入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进行运算。

四、细化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要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当情境教学进入到一定时期后,继而跳出情境,巩固知识内容,完成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在“平均数”章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三个细化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1.掌握平均数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开始前讲授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或者在情境教学活动过程中跳出情境来讲授,从实际效果来看,后者更加适用。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适宜的时间点跳出情境,特别是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的节点来进行教学知识讲授,最易于取得较好的效果。

2.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在平均数计算方法讲授完成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计算方法自己动手计算两个球队的平均身高。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一个同学负责加法、一个同学负责除法,其他同学负责验算。通过这种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

3.拓展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可以跳出情境进行习题扩展,也可以再次进入其他情境。具体的方法选择,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策略。如果教師在情境教学的应用中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就可以彻底跳出情境,开展相应的知识点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如果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还不能熟练运用相关计算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情境。

情境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也应当看到,在情境教学的应用中,如何灵活地进入情境和跳出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只能进入情境,而不能跳出,那么就会降低教学效率。因而教师应当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应用情境教学。掌控好教学节奏,灵活进出情境,这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