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光凯乐:冷锻领跑者的“匠人心”与“物联情”
——访北京新光凯乐汽车冷成型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树明

2017-06-06邢怀宇

锻造与冲压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光企业

文/邢怀宇・FM记者

新光凯乐:冷锻领跑者的“匠人心”与“物联情”
——访北京新光凯乐汽车冷成型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树明

文/邢怀宇・FM记者

伴随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即将到来的通信5G大时代,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传统锻造行业,将面临着如何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传统制造与数字化网络如何结合,90后新员工群体与当前管理体系如何相融合,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怎样平衡,工匠精神与外界浮躁氛围如何相隔离等诸多难题。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国内冷锻行业的龙头企业——北京新光凯乐汽车冷成型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凯乐”),并与该公司副总经理袁树明先生就当前的冷锻行业现状、人才培养、经营理念、生产流程、5G时代、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初见袁树明便觉得他身上充满了儒雅之气,在后续的交谈中,更发现他知识面十分广,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十分融洽,记者也深受启发。下面将本次采访的内容呈现给大家,相信一定会给冷锻行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思维。

中德合资开拓汽车冷锻市场

新光凯乐副总经理袁树明

新光凯乐由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和德国A&E KELLER 公司合资组建,开发生产汽车冷成形件及其他精密黑色金属制品,成立于2004年。邢钢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线材生产商之一。A&E KELLER公司则拥有90多年的冷成形加工经验,在国际汽车工业冷成形件的设计、开发、制造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新光凯乐传承了邢钢的优质母材和A&E KELLER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秉承“信誉至上,管理为先,以人为本,永不满足”的经营理念和“做精、做专、做强”的企业精神,面向汽车工业提供高档次冷成形金属零部件、安全件、异形件,为汽车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新光凯乐公司

新光凯乐占地140余亩,目前拥有员工200多人,其中技术人才80余人,员工平均年龄为30.6岁。公司设备质量优良,拥有6条世界先进的德国舒勒6工位冷成形加工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投入达到3000万元,最新技术的一条线高达6000万元。预计2017年公司生产总值将达到2.2亿元,是一家人才与资本密集的高端汽车冷锻件企业。之前新光凯乐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奔驰、宝马、大众等欧美汽车品牌,近几年调整了战略部署,扩展到为日系及自主汽车品牌配套,以扩展市场,分散风险。新光凯乐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为欧洲和日本的冷锻件生产企业,国内竞争对手也主要是国外在华的投资企业。在经过12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新光凯乐开始了创新的步伐,把德国严谨扎实的匠人精神与中国工程师勤劳勇敢的民族特征良好地融合在一起,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注人才 赋予他们话语权

新光凯乐的国际化团队

体现一个公司的实力关键看企业拥有的人才资源,优秀的人才加上有效持续的培养模式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引擎。21世纪是人才为先的时代,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育人、用人的领导。新光凯乐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人才理论,讲究的是系统建设,整体有效,对员工岗位有着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培养员工成为岗位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如满天星,而不过分强调多面手或明星队员。就像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德国足球队,培养的是每个球员场地的“有效”运动和“岗位”执行力,而不是靠大牌球星领军或什么特殊战术。袁树明说,作为企业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把每一个重大的、综合的工作细化成可执行的、有明确标准的节点和动作,最后让最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来完成。也就是说分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领导就像导演,把一部戏裁成上万个镜头来拍摄,让每个角色在特定环境下“发挥表演”。尤其是带领一个相对年轻的团队。

据了解,新一代的90后、00后对工厂工作岗位并不是特别“感冒”,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袁树明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发布强硬的命令,用以往“面包加大棒”的模式已经无法管理与留住年轻人才,他们要的更多的是个性化与个人存在感。在新光凯乐,领导会充分承认每一位员工的话语表达权,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充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领导就像微信群里的一个群主,只是搭平台,建规则,群内成员身份平等,畅快沟通。沟通成本最低最直接,而且在员工刷“存在感”的同时,也在行使着主人翁的责任。

抑制雾霾 寻找工业与发展的平衡点

新光凯乐生产的冷锻件产品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雾霾近年来也来势凶猛,目前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已有部分迁出北京。袁树明说,其实冷锻的污染和能耗都比较小,目前我们没有收到任何要搬迁的信息,短期内这些政策对我们应该也没有太大影响,不过出于对成本等的长期考虑,今后我们在产能进一步扩张的时候,也会考虑北京作为研发中心,制造要向供应链和市场靠近。

改革开放初期,多地城市大力在沿河、靠海、良田周围圈地兴建开发区,形成了人口、资源过于集中的成片区域,并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循环发展理念。虽然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水土、空气污染埋下了隐患。有的城市居然建设电镀工业园、化工城等,如今的情况已经变成了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方集中污染的“双规”循环。袁树明认为:“种子种下,主干也已初成。刮骨疗毒、重新打破现有格局是不现实的,只有后续更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区域,不要再搞一刀切。这一点政府和企业都要长远考虑,因势利导。这方面我们可以引进欧洲的成功经验。欧洲的制造业是长期以来资源和市场选择的结果,大大小小的乡镇,都间或地分布着一些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一方面没有集中连片的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也使得人口自然分布,大部分人能够在家乡安居乐业两不耽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大国及制造业大国,如何取得三者的协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光凯乐品质管理系统

触供给侧 打造匠人企业

自2016年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到目前为止效果明显。大型国企兼并重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大量落后企业纷纷关停,一片衰相。作为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新光凯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面对新形势,公司上下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袁树明说,一方面新光凯乐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每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占到产值的6%以上,因为我们实际上卖的是技术,只有走在客户前面,才能引领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和上游钢铁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打破以往跨行业互通少的僵局。比如国外汽车厂和钢厂共同研发出一种新钢材,可以省去热处理环节,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减少了报废率。这可以说是一个升级换代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降成本。而目前在国内,行业间因为市场环境的不对称,这种合作很难开展。目前中国虽然拥有稳居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但是许多高级钢铁材料还需要进口,制造业强需要的是整条供应链都强,如果在原材料、辅料、模具、刀具等任何一个环节上存在明显短板,都是不长久的,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和谐的配套过程,绝不是对哪一个行业的打压或扶持那么简单,切不可顾此失彼。

去年一条“上市企业卖掉北京两套房扭亏为盈”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带来了一场关于实体与虚拟经济的论战。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影响千千万万的企业及家庭,针对目前制造业现实问题,袁树明也表示了担心:“如果年轻人都去做互联网、金融、服务等处于营销端的行业而忽视制造业供给侧端,这是很可怕的,会放慢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进程。当然,把目前形势的责任都算在年轻人头上是片面的。这背后是社会浮躁以及社会价值导向出现了偏差。较前些年,技术工人的地位明显下降了,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自豪感,工资增长远远追不上房价的疯涨,这些导致技术人员纷纷转行,从而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加大。日本、德国等这些制造业强国则不同,他们的工匠文化基因继承得就很好,一代一代传承有序,匠人对自身价值拥有很强的自豪感,技术工人在当地受到很好的尊重。我们的企业与政府应该鼓励与培养这种工匠精神的建立,不能仅限于口头,还是要从实质上做些努力。拿新光凯乐来说,我们给员工充分地探索创新空间,让他们敢于实践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待遇上的激励,并对其在公司大力表扬,建立其自豪感。成为匠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时间与技术上的积淀。”

5G时代,工业逐步走向物联网

锻压行业处在从原料到毛坯或到部件的供应链中段,在世界走向物联网的过程中,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哪个坐标点?

回顾我们锻压行业制造的历史,大概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工加手工的粗放式制造阶段。就是为了满足终端产品的需求,我们通过对金属压延的手段制作毛坯,个性化、小批量的产品特征,伴随着高耗材、高耗能和低效率。第二个阶段,伴随着需求端的增长,我们在围绕效率做文章,想尽办法让产品实现标准化,工艺实现标准化,模具也要标准化,靠整齐划一来提高效率,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成为了工业制造领域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第三个阶段是精益生产阶段,我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抓住制造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把“人、机、物、料、法、环、测”各个变量点可靠性提高,压延变形的数学模型日渐成熟,过程更加可控,产品质量实现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过程控制等延伸到供应链管理和系统优化的层次,开始逐步形成了供应链生态的概念。

走过了这三个阶段,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启动了工厂的信息化建设,制造过程不断地开展智能化改造。比如,大部分企业有了工厂管理ERP系统,使得企业的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同步流转。有的企业深入到生产制造环节,设备的数据,产品的数据,伴随着制造流程被采集,分析,使用。进而衍生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从原料到成品在物料流转的同时,大量的数据信息也同步交换,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生产时代。随着产品链的延伸,传递到终端产品甚至消费端。下图是日本德马吉公司在机床制造组装线上的物料及工艺流转卡,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把各个机械组件,包括锻压件、钣金件等,以及工艺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成为一台机床的出生履历。并在以后的售后服务,维护维修,升级改造,与客户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对接等方面发挥着长远的作用。这或许就是代表当今工业制造走向物联网过程的一个坐标点吧。

日本德马吉公司物料及工艺流转卡

在团队的管理方面,袁树明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各种数据汇聚到大物联网,而且通讯方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了开会和管理成本。以后的组织架构会变得扁平化,过去1个人管理6个人的最佳管理模式也会被打破。这些东西听起来无序,实则有序。而且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未来的10年、20年,公司的概念也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办公室可能被取消,组织间将没有界限;群体、信息、通讯等都会碎片化,以至于一个没有什么相关的点都可让你与它产生互联。那时我们的管理将变成“无序的有序”。同时,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彻底颠覆目前的工厂模式。那时会有大量机器人代替人工,所有的部件都有接口,实现信息化、物联化,整个生产流程将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支持下毫无误差地运行。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未来模具会在一套程序下自动“打印”成功;汽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人们戴着一个VR眼镜就可遨游世界……虽然大家还各有各的说法,我们都在探索的路上,但远处的物联网社会就像夜晚的星空,或明或暗的在各自闪光,其内在的联系,宇宙万物的联通法则等待我们去探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5G互联时代,袁树明也为冷锻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⑴加速内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改造。内部数据要标准化,国际化,可互联。

⑵做好对外的接口,让内部各个器官具备与环境互动的条件,向各条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局部的互连互通逐步得以实现。

⑶要有企业生态的概念,打破围墙办企业。

结束语

采访的最后,袁树明语重心长地说道,面对当前国内外冷锻行业,我们依旧是小学生,切不可夜郎自大。国内企业在材料、工艺、品质保证、过程控制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未来五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冷锻企业进入中国,由于他们金融成本低,自动化效率高等因素,综合成本反而可能更低。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

猜你喜欢

新光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场闹剧
ST新光股价因何一路重挫 重仓机构浮亏已超11亿
17岁摆地摊33岁选择创业 债务“堆出来”的浙江首富周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