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逾3亿人超重和肥胖,肥胖成为时代病

2017-06-06永言

祝您健康 2017年6期
关键词:欧美人肥胖者肥胖率

永言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约有3.41亿人超重和肥胖,7%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约为586万人。既往我们认为相比欧美人的肥胖程度,中國人的胖不值一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肥胖率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 中国人的肥胖特点

据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研究报告,从1980年至2013年,中国20岁以下女孩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增长了211%,20岁以下男孩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增长233%。20岁以上女士超重和肥胖人数增长了111%,20岁以上男士肥胖和超重人士增长195%。中国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2012年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从2002年到2012年上升了7.3%和4.8%;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从2002年到2012年上升了5.1%和4.3%。中国凭借人口优势,为世界贡献了将近9000万肥胖人口,在数量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此外,相较于欧美人的肥胖,中国人更多见中心性肥胖,即我们俗称的腹部胖,这种身材被称为苹果型身材,它相较于以下半身肥胖为特点的梨型身材,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肿瘤。

(注: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用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见右图:BMI指数标准表)

● 中国人的胖,危害更多

由于基因作用,在同等情况下,亚洲人对脂肪的代偿能力不如欧美人,也就是说在摄入同样热卡的前提下,我们相较欧美人更容易罹患各种慢性病。即使在同等体重的情况下,中国人也比欧美人更可能出现各种“肥胖病”。中国肥胖者的死亡风险,大约与美国人在BMI+5之后的死亡风险持平。即一个身高170厘米的中国肥胖者,由于肥胖造成的死亡风险,大概等于比他重30斤的美国肥胖者。

而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包括机械性危害,如腰背痛、压迫性尿失禁、皮肤擦伤等;代谢性危害,如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冠心病、女性月经失调、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以及机械性和代谢性危害,包括高血压、静脉曲张、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谓满足了口腹之欲,却后患无穷。

● 造成肥胖的原因

对于非病理原因造成的肥胖,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单纯性肥胖者来说,其原因包括了营养因素、运动因素、心理行为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

1.营养因素

(1)能量摄入过多。饥饿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长期吃不饱饭的苦难经历让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更容易在一日三餐上出现饮食过量的情况,而国人的饮食习惯又偏向于重盐重油重糖,进一步加重脏器负担。马主任指出,近年来火锅文化兴盛,但实际上,火锅往往容易使人较平时吃得更多,也更容易引起肥胖。

(2)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选择不当,膳食纤维摄入过少,都是肥胖的诱因。科学的饮食建议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一般为58%、30%、12%,同时应十分重视对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取。在三餐摄入量上,以4:3:3或3:3:3的比例为宜,晚餐不宜吃太多。

2.运动因素

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青壮年人群的运动锻炼量还远远不够。我们常见的注重锻炼的群体反而是老年人。

3.心理行为因素

一些人在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或身心疲惫时,会采用进食的方式来对抗,且在食物的选择上往往是巧克力、坚果等热量非常高的食物,这虽有助于缓解消极情绪,却也带来了体重和健康困扰。建议应对压力可以选择运动、听音乐等其他方式,如果非要进食,可以选择热量较低的水果替代。

4.其他因素

包括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环境因素等。例如中国父母习惯用“吃”来奖励孩子,买甜点、吃汉堡是惯用做法,却在无意中损伤孩子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与肥胖关联的“基因说”的提出,让一些人觉得胖瘦与否,基因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存在。对此,马主任表示,基因对胖瘦的影响,只是指在摄入同样的热量、做同等量的运动的前提下,拥有“瘦基因”的人,比拥有“胖基因”的人更不容易胖,但基因的代偿作用是有限的,一个有“瘦基因”的人,摄入过量食物,同样可以变胖;此外,体质具有可诱导性,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不易胖体质也可能变成易胖体质。

● 科学应对肥胖

临床上对于单纯性肥胖者,通过饮食、运动、心理三方面的科学调控,可以有效地帮助减重。也就是俗称的“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需要指出的是,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来说,3个月内,体重可以下降10%或以上,都是有效减重。如果达不到这个量,且饮食、运动、心理三方面都达标,才考虑结合药物治疗。减肥药均有副作用,切不可盲目用药减肥。对于用药后依然无效,或肥胖伴发多种疾病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但无论是用药或是手术,治疗后仍要注重饮食运动与心理健康,这才是保持健康身材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欧美人肥胖者肥胖率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减肥能改善睡眠
Meeting Guests
3天换一次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