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得》和弦结构特点研究

2017-06-06欧吉询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亚细亚查德拉威尔

欧吉询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得》和弦结构特点研究

欧吉询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Shéhérazade)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这部作品以“天方夜谭”的经典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声乐套曲《舍赫拉查德》共有三首歌曲组成,分别为《亚细亚》(Asie)、《魔笛》(La flǖte enchantée)、《陌生的人》(L’indifférent)。本文将从和声分析的角度,对作品在和弦结构方面的运用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作品在和弦结构运用上的相关特点。

拉威尔;舍赫拉查德;亚细亚;声乐作品;和弦结构

一、关于拉威尔与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是法国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拉威尔的创作生涯中,艺术歌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他以人声与钢琴、人声与乐队、人声与室内乐这三种形式进行艺术歌曲的写作。为了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歌曲,在这里将乐队与人声形式的艺术歌曲称之为乐队歌曲。以乐队歌曲形式出现的有:《普罗旺斯的早晨》(1903)、《舍赫拉查德》(1903)、《五首流行的希腊旋律》(1904-1906)、《希伯莱歌曲》(1923-1924)、《堂吉诃德致意中人》(1932-1933)。

拉威尔的声乐套曲《舍赫拉查德》(Shéhérazade)完成于1903年。1898年,拉威尔用《舍赫拉查德》为题材写一部舞剧,但是进展缓慢,最后只完成了舞剧的序曲部分并1899年上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是拉威尔根据他“阿帕西”小组的朋友特里斯坦·科林索(Tristan Klingsor)以同名主题写的3首诗歌而谱曲的,并于同年改编为人声与钢琴的形式。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是一部抒情作品,它是拉威尔早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作者在写作手法和美学思想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三度叠置和弦

首先,先简要介绍下三度叠置和弦复杂化的历史经过。自浪漫主义开始起,三度叠置和弦开始复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三度叠置为基础,在垂直方向继续叠加和弦音,形成所谓“高叠和弦”。这一类的和弦,在音乐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存在于浪漫主义早中期,是在属系列高叠和弦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形成下属、重属、副属系列的高叠和弦。这些高叠和弦所产生的效果使和弦的功能不再单一,但和弦仍然存在功能。第二个阶段存在于浪漫主义晚期,高叠形式的九、十一、十三或更高叠置的和弦开始独立使用,和弦的功能性不强或已不具备功能性。第二,非高叠和弦仍然出现,但是由于常规的非高叠和弦过于“协和”,与当时音乐整体上的“不协和”基调不相符,就需要寻求变化,以求得音乐整体音响表现上的一致性,并由此产生附加音和弦、R2和弦等等。

拉威尔的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因此这部作品中的三度叠置和弦和上述的两个方面特点都相吻合。

(一)常规的三度叠置和弦

作品中,和弦的构建仍然以三度叠置为主要形式,其中对高叠和弦的使用是作品在和弦结构运用上的最重要特征。三和弦与七和弦,在作品中虽不多见,但在表现意义与和声运动方面却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度叠置的高叠和弦是指以三度叠置的方式所构建的九、十一、十三和弦或更高形式的和弦。这是西方音乐在浪漫主义后期和弦结构复杂化的最常见方式,同时也是这部作品在和弦结构运用上最主要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1 《亚细亚》高叠和弦分布表

从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中,第一首《亚细亚》,从篇幅上看是最长的。高叠和弦的运用几乎覆盖了整个作品的各个角落。第二、三首《魔笛》与《陌生的人》同样如此,高叠和弦已经成为作品中最主要的和声材料。在吉尔伯特·切斯(Gilbert Chase)所撰写的《音乐家与音乐世纪百科全书》中对拉威尔的辞条里认为:拉威尔对和声运用的标志应该是对十一和弦的运用。但在作品中的高叠和弦,并不是以十一和弦为主,而是九和弦居多数。因此,从这一点上恰恰说明了,早期拉威尔的创作,虽已具备了比较完美的风格特点,但较中后期作品的最终风格而言,仍然是其风格形成的一个阶段。

(二)非常规的三度叠置和弦

非常规的三度叠置和弦是指区别于和弦结构复杂化中的三度叠置的高叠和弦,是另外一种复杂化形式。在作品中非常规的三度叠置和弦主要有以下的两种形式:第一,以三度叠置和弦为和弦的主体框架(多以三和弦或七和弦的形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某种形式给予变化,以求得新的色彩和新的和弦紧张度。通过变化以后,使这个古典时期和声运用的“主角”,由此成为一种新的和声材料出现在近现代和声言语中。在这部作品中,此类和弦主要以“R2”和弦的形式出现。第二,多重和弦。这类和弦是把两个或更多个和弦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更复杂的音响。多重和弦从表象上看与高叠和弦极为相似,因为任何一个高叠和弦都可以看作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三和弦或七和弦的复合。因此,判断是否为多重和弦要依据从听觉与意义上是否为不同性质和弦的结合体。

1.关于“R2”和弦

“R2”和弦这一概念是郑中于1997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及和声语言中的“R2”现象》中所提出的。它主要是指在拉威尔的和声语言中对和弦结构运用上的“同名”小二度现象。同时,在汉斯·施图肯什米特(Hans H Stuckenshmidt)1968年出版的传记《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中认为拉威尔式和弦的特征是与和弦音相邻的三个半音经常进入和弦成为其组成部分。因此,“R2”和弦是拉威尔和声语言中对和弦结构运用上的除高叠和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例1 《亚细亚》5--6小节

在上例中所标示的就是“R2”和弦,它们以一个三和弦为和弦结构的基本框架,再引入与根音关系为“同名”小二度,叠加在和弦的上方,产生新颖的和弦色彩,增加了和声的不稳定性。这个片段音乐就像一个气势磅礴的瀑布从高音区直冲下来,这些“R2”和弦犹如水花激荡、泡沫翻滚、闪闪发光,犹如大海和神奇海角的呼唤。

2.多重和弦

作品中的多重和弦与高叠和弦的区别在于,他多以一个三度高叠和弦为表象,但仍然能从音响或意境上看作是两个或更多和弦的叠加。如下例。

例2 《亚细亚》第5小节第一个和弦

上例中,和声所呈现的表象为一个以F为根音的省略十一音的十三和弦,十三音位于旋律声部。如例中所示,通过乐队多声部的优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和弦的一部分,形成从音响上的多个和弦叠加的多重和弦。

例3 《亚细亚》第33小节第一个和弦

上例中,和声所呈现的表象为一个以D为根音的省略三音的十三和弦,通过乐曲的意境以及铜管乐器所给出的和弦根音,所以得出此和弦为如例所示的三个不同和弦的叠加的结论。

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对三度叠置结构和弦的运用,以高叠和弦与“R2”和弦为最重要的特征。除上述的和弦结构以外,作品对其他的形式如附加音和弦等,也有运用,但不构成主要特点。

三、其他结构和弦

在近现代和声语言中,在对和弦结构复杂化的道路上,除了对三度叠置结构和弦的复杂化之外,对和弦音叠置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和弦结构复杂化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三度叠置和弦而言,非三度叠置和弦主要有四、五度叠置和弦与二度叠置和弦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省略音和弦,即空五度和弦。这些不同结构的和弦在拉威尔的这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一)五度叠置结构和弦

四、五度叠置结构和弦与之前所叙述的和弦相比,是具有全新结构的独立意义的和弦,并非是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派生。四、五度叠置结构和弦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以四、五度叠置为基础,其间不插入任何其他音程的音,无转位形式,只用原位。如下例。

例4 《亚细亚》18--19小节

如例中所示,第一小节和弦为一个四度叠置结构的五音和弦。这个四度叠置和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现与歌词意境有着一定的必然关系。

(二)空五度和弦

空五度和弦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和弦。在形成大量的附加音和弦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省略音和弦”,即没有三音的三和弦。空五度和弦的音响令人乏味,因此,这种和弦的出现必须与一定的意境相关联。如下例。

例5 《亚细亚》77--78小节

在上例中,音乐所衬托的意境是来自东方中国的神秘。整个音乐的和声,呈层结构,除木管组乐器以外,和声始终在C与bB的空五度和弦相互运动的背景之下。同时木管乐器演奏的织体性运动,其和声也是另外的一个空五度和弦,来共同塑造一种东方韵味的景象。此外,第一首歌曲《亚细亚》,开始的主和弦也是一个空五度和弦,这个和弦的出现不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主和弦的三音为整首歌曲两个重要矛盾的象征者“D大三和弦”与“bE小三和弦”的共同音级,因此,不能出现。

四、结论

作品在和弦的结构上所呈现的特点是通过高叠、加音、R2现象来增加三度叠置和弦的紧张度,尤其以高叠和弦为作品在和弦结构运用上的主要特点。从和弦高叠的程度以及增加和弦紧张度的方法和对一些新的和弦结构的探索使用方面来看,这部作品具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声思维开始复杂化的过程中,在和弦结构方面的共性特点。

[1]彭志敏.音乐分析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美]库斯特卡,宋瑾,译.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施詠康.管弦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喻宜萱.关于法国艺术歌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02).

[6][德]瓦尔特·基泽勒,杨立青,译.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J605

A

欧吉询(1981—),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硕士学历,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亚细亚查德拉威尔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A super business girl 超级商业女孩
“野太阳”的陨落
英国议员候选人因骂奥巴马被退选
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
跳舞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