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
2014-03-04高远
高远
莫里茨·拉威尔(1875—1937)的故居,在蒙马特高地一带,这里现在已是巴黎有名的红灯区。
拉威尔的父母从家乡上萨瓦省搬到巴黎的时候,蒙马特高地还是艺术家们的聚居地。拉威尔从三个月大到二十多岁,都住在离蒙马特不远的地方,其间搬迁过几次,但这位音乐家的童年、少年直到青年时期始终都与圣心教堂为邻。
虽然拉威尔一直生活在蒙马特高地,但他的生活并不像德彪西那样醉卧艳丛,带露折花。这位《波莱罗》的作者与德彪西的性格很不同,德彪西生活在幻想的感觉世界里,性格犹如似火的骄阳,而拉威尔在情感表达上羞涩又含蓄,像夜间幽静皎洁的月亮。
拉威尔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让人难以捉摸。他没有女朋友,也没有男朋友,关于拉威尔的爱情直到今日也鲜为人知。拉威尔又是一个“矛盾体的结合”,他的性格里有精细简朴、纯洁童真的一面,也有背离世俗、放浪不羁的一面。魏奈斯说:“在拉威尔身上混杂着中世纪天主教徒的虔诚,还有蔑视宗教的叛逆的人的不羁。”
拉威尔的交际准则也和常人不同,他不喜欢别人跨入他感情的门槛,与人交往总是在当别人要进入他内心的一刹那戛然而止,他的理智好像总是能成功地控制住感情。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便能感觉到他性格的这个特点。你听拉威尔的《圆舞曲》(华尔兹)中最大的渐强,一开始的构思如同幻想在盘旋,一层一层地向上旋进,将要到高潮时,音乐戛然而止,骤然换了另一种格调,回归于婉婉的倾诉当中。
拉威尔的性格主导了他音乐创作的方向。在音乐形式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创作的多变性。拉威尔不仅喜欢创作复杂的歌剧,而且绝不会被一种音乐体裁所缠绕。他创作了具有东方风格的作品《谢赫拉查德》,希腊情韵的《达夫尼斯和克洛埃》,十八世纪末法国风格的《库普兰之墓》,巴斯克风格的《三重奏》,维也纳的《圆舞曲》,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舞曲》、《帕凡舞曲》、《西班牙时刻》以及《波莱罗》舞曲等等,还不必说马达加斯加风格的《马达加斯加歌曲》。根据拉威尔后来的表述,对他影响最深的倒是俄罗斯音乐,他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的作品中吸取了很多艺术滋养。
拉威尔的音乐题材广泛而委婉,人们很难在他的音乐里找到他的人生观点。拉威尔自己认为“音乐其实是简单纯真,归于自然的”。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拉威尔从不革自然的命,不改变自然的规律。虽然他的音乐观念是传统的,但在音乐语言的表达方面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他的作品大都产生于他感情的积累,而且诞生于他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拉威尔对弗兰克、瓦格纳、加布里埃尔等每一位大师的音乐风格都了解得非常细致深入,他在给学生举例时,可以随口说出各时期作曲家的音乐特点,并且仔细讲解他们音乐风格的细节和全貌。拉威尔的音乐修养,到现在仍为人们所叹服和钦佩。
拉威尔不仅是位杰出的作曲家,还是善于解决音乐中困难的“苦行者”。在配器领域,他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管弦乐配器方法,以充分发挥每个乐器的表现性能,从而使其表达出异常精美和多彩的音乐效果。拉威尔的作品结构明确,织体清晰,尽管他的技术高超,但仍坚持尽善尽美的追求。他曾对传记作家马纽埃尔说:“我的目的是技术极端完美,因为我确知这一目标永远无法达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断向它靠近。”作为一代管弦乐配器大师,拉威尔在艺术上百尺竿头的追求精神,正与我国艺术大家们所提出的“根植传统、尽微致广,博采百家、推陈出新”的艺术美学观点神韵相通。
拉威尔参加过五次罗马大奖的比赛,只有一次获得第二名,其余几次都名落孙山。罗马大奖是法国政府为奖励在绘画、雕塑、版画、建筑以及音乐等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专设的奖项,自1803年设立以来,柏辽兹、古诺、比才、德彪西等音乐家都曾获得过这一大奖。拉威尔四次竞赛都榜上无名,后来全法进步的音乐家和专业报刊与知识界纷纷起来反对罗马大奖评委的不公。连享誉当时的艺术评论家罗曼·罗兰都撰文说:“我不是拉威尔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我对拉威尔难以捉摸的、过于精雕细琢的艺术并不太有好感。但是正义驱使我说,拉威尔不仅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他已经是我国学派不可多得的最杰出的青年音乐大师之一。拉威尔不是代表学生,而是作为一个身份已经被证实的作曲家来参加比赛的。”这一事件酿成了一场社会风波,致使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泰奥尔多·杜布瓦辞职,由福列接替他的职务。
对于拉威尔细腻典雅的音乐表达和无拘无束的创作观念,现代音乐学家们希望通过诠释作品,来为他的音乐语言作定义。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他是一位“精巧的瑞士钟表匠”,苏瓦海说他是“表演平衡技巧的杂技演员”,按我们中国话说,拉威尔则像一个“微织细做、精益求精的绣花人”。总之,拉威尔以他的创作实践,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追求完美诠释艺术的形象。
拉威尔在音乐方面贡献巨大,他的品德风范更为人们所敬重。无论是在巴斯克他母亲的家乡,还是在艺术之都巴黎,无论是在芭蕾舞剧豪华奢侈的装饰前,还是在普通的人群中,他的举止总是那样随和自然、谨慎而谦虚。生活中的拉威尔从来不给人以探险家的印象,虽然他在音乐的王国里恰恰是一位激流勇进的探险者。
晚年拉威尔委托朋友在巴黎远郊的蒙特法尔村购买了一栋住房。蒙特法尔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很多艺术家都曾在那里居住,拉威尔的代表作《波莱罗》便写就于此。拉威尔故居现在已改成了拉威尔博物馆。我在参观时,管理员告诉我:“拉威尔的房子里有很多装饰性的东西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我们想找到这些物品的来源都不可能。”
莫里茨·拉威尔在音乐上的创造和他的人生观点,以及他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和音乐理念,如同其屋内的装饰物一样,在音乐史的长河中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作者为旅法艺术家、音乐评论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