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九龄大传》评介

2017-06-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张九龄韶关学术

亦 非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张九龄大传》评介

亦 非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韶文化研究丛书”著作评介

编者按:自2013-2015年,韶关市韶文化研究院、韶关学院韶文化研究院、广东地方特色(韶文化)研究基地已陆续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韶关学院教师的《张九龄大传》、《南禅宗海外传播史》、《粤北采茶戏新编》、《韶乐研究》、《惠能韶州弘法行迹考》、《韶关历代寺院碑记研究》、《云门宗源流述略》、《虚云和尚传》、《利玛窦:中西数学文化交流的使者》、《乌迳古道与珠玑文化》10部著作,为推介“韶文化研究丛书”成果,检视“韶文化研究丛书”著作得失,本刊组织评介,现选编部分刊发。

熊飞,本名熊贤汉,韶关学院文学院教授、韶文化研究院兼职副院长。

《张九龄大传》是熊飞先生研究广东文化名人张九龄的第三部专著,也是张九龄研究领域新出的一部力作。熊飞先生2000年前在湖北咸宁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以治唐代文史蜚声学界,复旦大学著名学者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补编》和中华书局徐俊先生的《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对熊飞先生的学术成果均予以著录。熊飞先生2000年来到广东韶关,便一直致力于韶关名人张九龄的研究及其《曲江集》的整理。从2000年至今,已发表了一系列有份量的研究论文。2005年出版了《张九龄年谱新编》,2008年出版了《张九龄集校注》。这两部专著,在张九龄及其《曲江集》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张九龄大传》是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精心创作而成,因此可以说,熊飞先生的这部《张九龄大传》,具有扎实深厚的文学基础和学术基础。

截至目前,关于张九龄的传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山大学李锦全先生的《岭海千年第一相——张九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一是韶关学者王镝非、黄志辉先生的《张九龄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8)、《张九龄》和《张九龄评传》(珠海出版社,2008)等。李锦全先生专治哲学,大有成绩,其大著对张九龄思想之论述多有精辟之处;然李先生终非治唐史之专门家,故于张九龄生平史事多沿旧说,对张九龄诗文更少涉及,加上仓促应出版之需,故大作作为张九龄的传记材料,并不能称之完美。王镝非、黄志辉二位先生,虽多年从事张九龄及其《曲江集》的研究,但因年事已高,且于史于文亦非专门,故其《张九龄评传》虽曰为评,但全书基本从《故事》改写,甚至未脱离故事框架。而所使用之材料多已陈旧,近年唐代文史研究新出材料和成果未见使用和著录。《张九龄评传》中,材料和史实之错讹亦很常见。且此三书规模很小,都只有几万字,其学术品位由此可见。

熊飞先生是唐代文史研究专家,对唐代文化名人尤有研究,于张九龄情有独钟,其《张九龄大传》一书,学术品位非此前之九龄传记材料可比。

《张九龄大传》既名为“大传”,顾名思义,首先当然是“大”。全书洋洋洒洒20万字,仅从字数而言,《张九龄大传》也是目前体制最大的张九龄传记著作。

第二是“全”。《张九龄大传》集传记、评传、诗传于一身,内容丰富。《大传》全书采用分章撰写的方式结撰,每章均撰有极为工整、且概括力极强的标目。这些章回标目,或自撰联语,或引经据典,均切合章节内容。如“第一章 茂木有本根,澄潭寻深源”,标目为自撰联语;“第二章 地积高而成岳,云久蓄而作霖”,则引用《曲江集》附录徐浩撰《张九龄碑》中成句;都同是概括本章内容,都精到而确切。第一章前加《引言》,交待写作背景,第十二章后置《结语》,总结张九龄一生丰功伟绩。《张九龄大传》既将张九龄生平各阶段的活动情况分章交待得清清楚楚,又将其重要作品的创作背景揭示得完完整整。同时,对张九龄在政治、经济、文学诸领域的功业也多有精到之评介。如第五章交待“时任左拾遗的张九龄与外界的联系渐渐多起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同宰相张说所保持的特殊关系。前面说过,张九龄说,宰相张说待他以‘族子’(同族子侄),并经常在同僚面前夸赞他这位才能优秀的年轻族人。张九龄对张说也很亲近。由于与宰相张说的这种特殊关系,围绕在张说周围的一班文士,也就乐于与张九龄来往唱和了。一个小小的拾遗,却能够同皇帝及宰相以下百官一起唱和。这在朝臣中,很多人都难以做到。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就决定了它不是一般职事官的地位可以比拟的。由于此时张九龄常与皇帝及朝中宰辅们在一起饮宴唱和,虽然官阶仍然不高,但此时的张九龄,已经进入了皇帝和宰相们的视线,凭借自己的杰出才能和特殊的人事关系,其发达已经为期不远。”

第三是“新”。《张九龄大传》集前人积累和自我研究新成果之大成,或材料为新发现,或观点为新创获,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如第一章关于张氏籍贯之论述,就是根据自己研究张九龄的最新成果结撰。《张九龄大传》根据《张九龄年谱新编》把张九龄籍贯定为曲江县,把始兴县定为他的祖籍,而范阳,只不过是他的郡望而已。这个结论,是熊飞先生运用文化学、民俗学及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多重综合研究法所得出的成果,彻底解决了自明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九龄籍贯问题,结论令人信服。在材料使用方面,一是注意在少有人涉及的领域发现有用材料,如在古代少见类书《锦绣万花谷》中,发现了今已失传的《九龄家传》关于张九龄诞生九鹤飞集其家庭院的一则故事,见《前集》卷十八引《九龄家传》。在佛教典籍《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传法正宗记》一书中发现了大鉴和尚夸赞张九龄的一则故事。这两则故事都是以前的九龄传记撰写者们没有见到的。二是在引用习见史料中纠错去讹。熊飞先生曾专门撰文论述史书所载张九龄相关史实的错误[1],在他的《张九龄年谱新编》以及《张九龄集校注》中,亦对今人研究所造成的新错误作了大量辨证。这些成果,均在《张九龄大传》中有所反映。三是观点新颖。在《张九龄大传》中,很多章节都有新颖精彩的评述。如对张九龄十三岁当路拦截广州刺史王方庆驿车上书一事的动机目的及内容的分析,对张九龄在中进士的结果被否定后为何五年不参加复试原因的分析,对张九龄仕途进退与族人张说迁贬关系的研究,都是探赜索奥,发前人所未发。

第四是“高”。《张九龄大传》把自己的学术品位定位在很高的位置,如书中对张九龄人物关系的交待,张九龄故事背景的描述,都有相应的学术深度,绝非泛泛而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著作,与其他普通学术专著也是有差异的。其差异与它的读者群紧密相连。历史人物传记的读者群是非常庞大的,所以,他除了要照顾学者群体之外,还必须照顾其他读者群体的需要。所以,在不降低《张九龄大传》学术品位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张九龄大传》的通俗性。《张九龄大传》全书之描写,或通俗流畅,或典雅丽则,或轻松明快,或迂回曲折,学术品位不降,雅俗均可共赏。

第五是客观立体性强。《张九龄大传》将张九龄这个历史人物放在其特定的生成环境之中,对其成长、其思想、其功业、其升降迁贬的人物关系、现实背景都有精到而独特的视角。这也应该是《张九龄大传》的又一特点。

如果说《张九龄大传》还有什么缺憾和不足的话,这里至少可以讲两三点。一是由于排版印刷周期极短,从商定出版到排版印刷到发行,时间仅有半月,没有三校过程,甚至没有打校,因此留下了一些转版造成的错误。二是原书所录插图多是临时应责任编辑之嘱从网上搜来,没有经过精心筛选,难免有滥竽充数之嫌。三是所附插图都是彩图,但却是黑白印刷,大大影响了书的外观效果;且插图大多所占地方都较小,显然有与“文”不相称的地方,这一点,也降低了插图的艺术效果。但瑕不掩瑜,《张九龄大传》的学术地位不言而喻。

[1]熊飞,张九龄研究相关史料甄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7-12,101.

猜你喜欢

张九龄韶关学术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张九龄借棋劝谏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张九龄与禅宗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