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快速路设计方案的设计
——以漳州市东环城路(G324线至南江滨路)为例

2017-06-05罗荣锋

福建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漳州市快速路匝道

罗荣锋

浅谈城市快速路设计方案的设计
——以漳州市东环城路(G324线至南江滨路)为例

罗荣锋

( 漳州市城乡规划局 福建漳州 363000 )

随着漳州市中心城区新一轮国省干线路网规划的实施,逐步将原先穿城而过的公路线位调整到城市外围,既有利于城市道路等级和功能的厘清,又优化了整体的路网布局结构。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漳州市中心城区东环城路(国道G324线——南江滨路)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项目建设背景,采用交通量预测的方法,论证了工程建设规模,重点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项目的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总体线路比选、节点立交方案设计、道路和桥梁标准横断面等。探讨了城市快速路设计方案论证的一般程序。

路网规划;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交通量预测;线路比选;立交方案;漳州市

1 概述

纵观城市演变历程,国省干线公路穿城而过在一定历史时期不同程度上都有利于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络,对城市规模的拓展,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漳州市区亦然。但随着漳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不断扩大,生态宜居环境理念的实施,过境交通给城区带来较大的噪声、尾气污染及交通干扰,环境问题和交通隐患日益严重,矛盾越发突出。

根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漳州市应建成“一环一井多通道”的快速路网系统,如图1所示。近年来,漳州市逐步实施道路交通规划,启动了公路外移改线工作,改线后的 G324、S208 均需经由东环城路。东环城路是城市规划快速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城市东部提供一条大容量、快速的南北向联络通道,优化整个漳州市区路网结构,实现规划意图并带动城市东部片区开发建设。所以东环城路的建设对国省干线实现改线、优化市区交通环境尤为关键,工程位置如图2所示。

图1 漳州市骨架路网方案

图2 东环城路路线走向区位图

2 总体设计

2.1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主线——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辅道——城市次干路、支路;红线宽度为60m[1]。

(2)设计速度:快速路主线选用80km/h(马洲大桥段限速60km/h),辅路次干路采用40km/h,支路采用30km/h,立交匝道采用30km/h[2]。

(3)荷载标准:桥梁设计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要求[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100kN双轮组单轴载[4]。

(4)设计洪水频率:1/300。九龙江西溪航道等级为内河航道V级,通航净空(高)8m[5]。

(5)抗震标准:地震基本设防烈度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2 交通量预测及车道数论证

2.2.1 交通量预测

采用“交通生成、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方法,考虑省道S208单独建设,以及省道S208与东环城路共线建设两种情况,分别预测近期2020年、中期2030年和远期2040年的交通量。

(1)省道S208与东环城路分建

G324复线与东环城路共线,S208位于东环城路东侧南北向穿越云洞岩单独建设,交通量预测结果如图3(从左至右分别表示2020年、2030年和2040年)所示。

图3 S208与东环城路分建时路段高峰小时流量图

(2)省道S208与东环城路共建

考虑G324复线、S208与东环城路三线共线,通过流量分配,得到东环城路各路段流量,交通量预测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S208与东环城路共建时路段高峰小时流量图

2.2.2 车道数确定

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不同设计车速的交通量与道路容量比率×道路条件修正系数。根据计算,东环城路双向4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6 475pcu/h,双向6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9 100pcu/h,双向8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11 200pcu/h。

经分析,近期2020年东环城路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快速路规模即可满足交通需求;中期2030年东环城路过九龙江通道需双向6车道快速路规模,其余路段需双向4车道规模;远期全线需采用双向8车道快速路规模。如果东环城路按主干路标准建设,近期可采用双向8车道规模,中期需改造成双向8车道快速路规模。

根据漳州市社会经济及东环城路沿线用地开发现状,推荐采用东环城路与S208、G324复线三线共线方案,近期东环城路主线可采用双向8车道主干路标准建设,至中期2030年改建成双向8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同时需改建S208与同城大道节点,即可满足远期东环、S208、G324共线交通需求。另外,考虑到交通需求预测及交通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预留单独建设S208的可行性。

通过计算,东环城路地面辅路双向2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 336pcu/h,双向4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2 480pcu/h。

东环城路地面辅路位于北环城路以北段采用双向2车道规模;北环城路与迎宾大道之间路段从北向南应采用2车道,从南向北考虑到沿线规划无用地开发,交通量较小,可不设机动车道;迎宾大道与北江滨路之间路段应采用至少双向2车道规模。

2.3 东环城路主线走向的研究

东环城路主线走向有以下两种方案:

(1)方案一:路线走向以最新交通专项规划为依据,起点位于G324复线北侧,跨越漳龙高速后,沿云洞岩风景区西麓走行,跨越九龙江,终点至象镇互通。即东环城路主线接远期规划北环路,线路总长约8.0km。

(2)方案二:线路起于现状北环城路,沿云洞岩风景区西麓走行,跨越九龙江,终点至象镇互通,主线线路总长约5.9km。漳龙高速以北S208接线段起于G324复线北侧,往南跨越漳龙高速后接顺主线,接线段全长约3.2km。

经比选,方案一符合最新的道路专项规划,与北环路形成城市快速环路,起到城市交通保护売作用,有利于分流过境交通。推荐选择方案一。

2.4 省道S208与东环城路共建、分建方案比选

省道S208走向有以下3种方案:

(1)S208与东环城路共建,两者共线;

(2)S208与东环城路分建,采用隧道型式穿越云洞岩风景区;

(3)S208与东环城路分建,采用路基型式沿云洞岩风景区东麓展线。

从交通疏解能力、工程施工难度、东环城路主线规模、工程投资、S208绕行距离、与风景区的协调性等方面对3个方案进行比选,同等功能下方案一可节约投资1.2亿元~4.6亿元,且实施难度小,对风景区环境影响小,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一。即东环城路与S208共建方案,一次性按双向8车道规模建设(同时需改建S208/同城大道处互通立交),可满足东环、S208、G324共线交通需求。另外从交通分析结果可知,近期2020年可先按主干路标准实施,中期可改造成快速路。

2.5 快速路型式

从道路的功能来看,快速路一般有“高架道路+地面辅道”“地面封闭快速路+两侧地方辅道”和“地下快速路+地面辅道”等型式。综合不同组合型式快速路对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的影响、占地和工程造价上的区别,东环城路采用“地面快速路+地面辅道”型式[2]。

2.6 主要节点方案

2.6.1 东环城路/G324复线立交

2.6.1.1 立交位置和功能定位

该节点位于朝阳开发区的东部边缘地区,为东环城路与G324复线的相交节点,同时需要考虑为S208远期分离预留条件,该节点是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由于G324、东环城路为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因此定位为枢纽立交[5]。

2.6.1.2 立交方案比选

(1)方案一,如图5所示。

图5 东环城路与国道G324复线立交方案一

方案特点:全部通过定向/半定向匝道连接,线形标准高。立交层次多,最高3层,总体布局美观。兼顾了近远期交通增长需求,分期建设可行性较好。

(2)方案二,如图6所示。

图6 东环城路与国道G324复线立交方案二

方案二从交通功能上与方案一相当,但自北向南及自北向东采用了线形标准较低的环形匝道。方案总体特点:部分匝道采用环形匝道连接,线形标准低;立交占地稍大,分期建设可行性高。

综上方案比选,推荐采用方案一。

2.6.1.3 节点建设分期安排

(1)鉴于G324线位方案和跨九龙江北溪桥梁方案尚不明确,故东环城路——G324节点需要分期建设,如图7所示。

①近期建设东环城路主线地面道路;

②远期随G324建设东环城路与G324连接的匝道系统;

③再根据S208建设需求建设东环城路、G324与S208连接的匝道,形成完整的该节点立交。

图7 G324与东环城路节点立交分期建设示意图

(2)远期省道S208南段不实施情况下的立交形态

若远期S208南段实施,可按上述安排进行分期实施;若远期S208南段不实施,则推荐方案的立交形态如图8所示。

图8 东环城路/G324复线立交方案图

2.6.2 东环城路/北环城路立交

(1)立交位置和功能定位

该节点位于龙文区的东部边缘地区,为东环城路与北环城路的相交节点,根据道路功能定位为一般立交[6]。

(2)方案拟定

①方案一:东环城路主线、辅路与北环城路均能沟通,方案布置如图9所示。

图9 东环城路/北环城路立交方案一图

方案特点:东环城路主线往北跨越漳龙高速后接规划的国道G324线和省道S208,适应城市远期发展方向;现状北环城路通过匝道与东环城路主线沟通;西向南、南向西一对方向通过进出地面辅路沟通,线形标准低;立交层次受高速限制,最高4层;可利用现状高速公路已建通道布置东环城路辅路;拆迁量较小。

②方案二:东环城路主线接现状北环城路,再通过匝道往北跨高速接S208连接线。方案布置如图10所示。

方案特点:东环城路主线接现状北环城路,与城市现状发展情况相对契合;转向交通全部通过定向匝道连接,线形标准高;立交层次高,最高4层;可利用现状高速公路已建通道布置东环城路辅路,拆迁量小。

亚菲怀孕42周时宝宝还没有动静,也不去医院,因为她和家人都觉得“瓜熟蒂落”最自然,宝宝在肚子里养得久,生出来就会越皮实、越好养。苏珊37周产检时发现羊水少、宝宝不太好,产科医生建议马上住院引产。但是,她和家人都觉得宝宝离40周预产期还有20多天,这么早生出来怕养不活,坚决要求把宝宝放在肚子里再养两周。后来她们分娩时都发现羊水严重胎粪污染,宝宝出现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被送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济负担重不说,宝宝还留下了肺炎后遗症。

图10 东环城路/北环城路立交方案二图

经比较分析,方案一更适应城市北拓发展以及构成城市环路的需要,推荐选用。

2.6.3 东环城路/迎宾大道立交

该节点位于龙文区东部边缘地区,为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迎宾大道为城市主干路,东环城路为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因此该节点定位为一般立交[6]。综合交通功能、周边用地等因素,选用一般分离式立交,即从马洲大桥延伸高架桥上跨迎宾路。

2.7 道路方案标准横断面设计

2.7.1 国道G324以北

由于该路段西侧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居住、工业用地为主),东侧为规划非建设用地。所以西侧辅道按(7m车行道+2m人行道)布置,东侧辅路按(5m车行道)布置,方便绿化设施维护和现状村道沟通。

横断面具体布置为:2.0 m(人行道)+7.0 m(辅道)+4.0 m(分隔带)+16.0 m(机动车道)+2.0 m(中央分隔带)+16.0 m(机动车道)+4.0 m(分隔带)+5.0 m(辅道)+4.0 m(人行道)=60.0m。其中,0.5 m(路缘带)+4×3.75 m(机动车道)+0.5 m(路缘带)=16m。

2.7.2 国道G324—北环城路

2.7.2.1 道路路基段

路段的西侧为规划狭长绿地,东侧为规划非建设用地。因此,两侧辅道均按5m车行道布置,以便缓解现状村道并方便绿化维护。

横断面具体布置为:2×[1.0 m(中央分隔带)+16 m(机动车道)+4.0 m(分隔带)+5.0 m(辅道)+4.0 m(人行道)]=60.0m;其中,0.5 m(路缘带)+4×3.75 m(机动车道)+0.5 m(路缘带)=16m。

2.7.2.2 跨漳龙高速桥梁段

本节点为东环主线上跨现有漳龙高速,全线路线走向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起点桩号K2+260.000,终点桩号K3+126.000,路线总长度 866.000 m,其中与漳龙高速的交点桩号为K2+933.260,主线与漳龙高速交角约36.24°。全线按双向8车道设计,桥梁总宽度34m~47.5m,工程范围内上跨现状漳龙高速。

2.7.3 北环城路-迎宾大道

西侧现状有漳华东路、迎宾大道等多条道路需要沟通。在迎宾大道以北东侧规划非建设用地,现状有零星村镇、企业厂房、云洞岩景区出入口等设施。因此,东侧按(7.0m车行道+4.5m人行道)布置辅道,西侧布置6.5m绿道供慢行交通出行,偶尔亦可兼顾少量机动车通行。

横断面具体布置如下:4.5m(人行道)+7m(辅道)+4m(侧分带)+16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6m(机动车道)+4m(侧分带)+6.5m(绿道)=60.0m;其中,0.5m(路缘带)+4×3.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16m。

2.7.4 迎宾大道-南江滨路

路段的两侧均为大量建设用地。横断面具体布置为:2×[(5.5 m(中央分隔带)+11.5 m(机动车道)+1.5 m(分隔带)+3.5 m(非机动车道)+8.0 m(人行道)]=60.0m,如图11所示。

图11 东环城路(迎宾大道至南江滨路)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

2.8 桥梁方案

2.8.1 马洲大桥总体设计

马洲大桥工程北接北侧接线工程,起点桩号K7+132.920,终点接南江滨路立交,终点桩号K7+732.920,马洲大桥总长600.0m,丝绸之路方案主桥长度330m,包括北侧水中桥梁长度135m,南侧水中引桥长度135m。全线按双向8车道设计,两侧布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桥梁采用双向8车道,设整幅桥梁,中央设0.5m分隔带,两侧防撞护栏外侧距离41.5m,主桥根据结构需要,在此基础上相应增加结构宽度。

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为:0.5m(人行护栏)+4.0m(人行道)+0.5m(防撞护栏)+4×3.7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0.5m(分隔带)+0.5m(防撞护栏)+4×3.7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4.0m(人行道)+0.5m(人行护栏)=41.5m,如图12~图13所示[7]。

图12 马洲大桥横断面(单位:mm)

图13 马洲大桥立面布置图

2.8.2 北江滨路立交桥梁工程总体设计

该立交桥梁工程包括A、B、C、D四条匝道。A匝道全长578m,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B匝道全长480m,上跨东环城路主线,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C匝道全长158m,上跨东环城路主线、北江滨路,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D匝道全长91m,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如图14所示。

图14 北江滨路立交桥梁工程桥梁平面布置图

2.8.3 南江滨路立交桥梁工程总体设计

该立交桥梁工程包括A、B两条匝道。A匝道全长154m,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B匝道全长372m,以20m左右跨径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主,采用单幅桥梁布置,桥面宽度9.0m,其余匝道为象镇互通已有匝道[7],如图15所示。

图15 南江滨路立交桥梁工程桥梁平面布置

3 总体布置方案

经对路线走向、沿线重要节点方案的研究与比选,形成以下总体布置方案。东环城路全线地面道路5.0km,主线高架桥梁3.0km(含马洲大桥主、引桥),远期设立交4座(近期实施1座,远期实施3座),平行匝道2对(近期实施),全线总体布置如图16所示[7]。

图16 东环城路全线平面布置图

4 结语

漳州市中心城区东环城快速路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快速路网“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加过境公路通道、辐射南北向交通,形成市区交通保护壳。目前,项目已进入勘察设计阶段。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的路网骨架,促进国省干线与城市主干路的无缝接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拓展城市发展格局,从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CJJ 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CJJ 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5] 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6] CJJ 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漳州市东环城路(G324复线—南江滨路)规划方案研究[R].漳州:漳州市城乡规划局,2015.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Urban Expressway─Take the East Ring Roads of Zhangzhou (G324 Line to South Waterfront Road) as an Example

LUORongfeng

(Zhangzhou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ureau, Zhangzhou 363000)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ncial trunk road network planning in the center of zhangzhou city, adjusting the highway through the city gradually to the city periphery, bot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urban road grade and function to clarify, and optimiz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road network layou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zhangzhou city center east ring roads (G324 national highway, south waterfront road) project overall design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In combination with project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raffic volume forecas,this paper was demonstrated the scal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xpounded the overall design, including function orientation, main technical standards, the overall line interchange scheme comparison, node interchange scheme design, road and bridge standard cross section,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procedure of the design of urban expressway projects.

Road network planning; Urban road; Design scheme; Traffic volume forecast; Rout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Interchange scheme; Zhangzhou City

罗荣锋(1979.10- ),男,工程师。

E-mail:353356317@qq.com

2017-02-24

U4

B

1004-6135(2017)04-0074-06

猜你喜欢

漳州市快速路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印 玺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印 玺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
立交匝道设计探讨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