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研究

2017-06-05李海燕张东强

福建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州市格局城镇化

李海燕 张东强

云南省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研究

李海燕1张东强2

(1.保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2.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深入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演进规律,对协调推进区域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修正象限图分析方法,构建通道模型,分析云南省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认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演进呈现“双缓慢”和“圈层”差异格局,在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时期,应结合地方实践采取“差异化”的推进策略。

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云南省

0 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多维度的社会变化现象,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历经了特色化快速发展时期。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比较系统、长期深入研究分析城镇化,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1]。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国外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展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国内学者也较早地提出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问题。不少理论和实践都探讨了我国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诸如城镇化与非农问题、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镇化道路[2]、作用机制[3]、时空格局[4]等。但是,对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判断却没有统一观点[5],主要存在城镇化滞后、城镇化基本协调和城镇化超前三种观点。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城镇化具有显著地域差异性特征,并展开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研究,对不同尺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策略探索有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识方法,在国际比较和省际比较上,一些学者利用象限分类识别法对某个省域或地区的研究,主要利用因子分析法、系数法和非参数方法来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协同演进问题[6]。总体来说,关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沿海城镇化较为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发展缓慢,城镇化还未进入或刚刚进入3.0阶段地区的研究较少涉及[7]。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其地理环境复杂、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州市经济发展差异化和同质化已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侧重从州市角度出发,辨明云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空间格局的特征,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研究基于象限图的分类识别方法[8],对其进行了修正,引入通道协同概念,更细微、系统地探讨州市尺度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的方法如下: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研究设h个年份,m个州市,n项测评指标,则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

X={xλijh×m×n(1≤λ≤h,1≤i≤m,1≤j≤n)

(1)

式中:xλij是第λ个年份第i个州市第j项指标的指标值。

(2)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研究通过Z-Score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均GDP,即RGDP)、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即ULI)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两个新的变量ZRGDP、ZULI。

标准化方法选用抽样标准差法,即:

(2)

(3)利用新变量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选取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设ZULI为X轴、ZRGDP为Y轴、Y=X为界、以原点为中心,则不同州市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系列年点集(ZULI,ZRGDP),构成散点图分析框架,即:

F(xy)=(ZULI(x),ZRGDP(y))

(3)

(4)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通道分析模型。研究基于保利加通道理论,通过年点集F(xy)的象限散点图,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演变关系判别模型,来展开其历年演变轨迹分析,即:

ΔF(xy)=ZULI(x)-ZRGDP(y)

(4)

判别准则Ⅰ:ΔF(xy)的符号。

若ΔF(xy)>0,表明该州市城镇化进展是超前型;若ΔF(xy)<0,表明该州市城镇化进展是缓慢型;若ΔF(xy)=0,F(xy)分布在经过坐标原点,且落在斜率为1的直线上,则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协调,属于最为理想的演进通道。

判别准则Ⅱ:ΔF(xy)的绝对值大小。

ΔF(xy)的绝对值大小实际表征的是F(xy)偏离各自样本中心程度的协同程度。若ΔF(xy)=0表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演进关系的理想通道,在某时间段(ΔT)范围内,ΔF(xy)演变轨迹越接近0,表明二者演进关系越理想,如图1所示。

判别准则Ⅲ:ΔF(xy)演变通道构建。

图1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演进关系类型划分

世界多国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进规律是趋于理想模式的渐进演进态势,研究以理想模式为基准,将ΔF(xy)值以“0.1、0.2、0.3、0.4”为通道演进“渐进式”划分区间,构建了2类5种分析模式,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构建ΔF(xy)演变通道(UR信道),描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动态协调演进期望值的活跃区间。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进类型划分以“城镇化类型+偏离程度”进行命名,其中城镇化类型分为超前和滞后2类,偏离程度分为基本协调、轻微、中度、过度、严重5类,分别对应UR通道Ⅰ、Ⅱ、Ⅲ、Ⅳ、Ⅴ演进关系判别通道,如图2所示。

表1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类型划分标准

图2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的UR通道模型

UR信道的主要判别特征:(1)从信道基本原理来看,以ΔF(xy)=0为理想轨迹,依据UR临界值构建其信道空间,临界值越大,其信道包含性越强,表征关系的偏离程度越大;(2)从时间轨迹来看,随着时间t的演进,某个区域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在不同时段可能在不同的UR信道内运行,进而可以根据某轨迹分析演变规律;(3)从空间格局来看,在某一时间段(Δt)内不同的区域,呈现不同演变轨迹,结合空间相对位置,可展开空间格局差异性分析。

1.2 研究数据来源

研究着力于云南各州市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和发展路径探讨等问题。在确定衡量指标上,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城镇化水平采用城镇化率(UL)来衡量。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的《云南省统计年鉴(2004年~2014年)》,选取2003年~2013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11年样本,并以2013年作为时间断面个案进行对比分析。

2 云南州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

2.1 城镇化水平的州市格局

近年来,云南省紧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高原特色经济战略和对边境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计划,州市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2013年州市城镇化平均水平已达37.17%。2003年~2013年各州市城镇化水平演进分为3个阶段,如图3所示。

第一阶段(2003年~2005年):探索改革期。这一时期,昆明、玉溪、西双版纳3个州市为前三甲,年均城镇化水平分别为62.69%、36.33%和31.63%,依次是红河、德宏和曲靖,城镇化平均水平低于30%,其余州市则低于25%。

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稳健储能期。城镇化平均水平前6的为昆明、玉溪、西双版纳、红河、曲靖和德宏,分别为60.63%、35.82%、35.06%、33.69%、32.40%和31.76%,相比第一阶段,昆明和玉溪基本维持稳定,其余州市城镇化增长率维持在0.6%~1.2%之间,显示稳健储能现象;城镇化平均水平后10位中,怒江和昭通仍未能突破20%。

第三阶段(2011年~2013年):快速推进期。进入十二五期间,云南着力推进城镇化战略,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推进期。昆明城镇化水平达68.05%,玉溪、曲靖和西双版纳超过40%。在此期间,大理、保山、文山、玉溪和曲靖5个州市城镇化推进迅速加快,年增长率超过2%。保山、迪庆、昭通和怒江4个州市城镇化水平列居后4位,相比第二阶段,城镇化率出现翻倍快速增长趋势,进一步说明第二阶段的储能。

总体来看,城镇化水平呈现差异性动态演进特征:(1)平均每年以1%速度逐年递增,有两个明显的时间拐点:2005年和2010年;(2)演进阶段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战略;(3)城镇化演进呈现“圈层差异、极点突出”的空间格局,如图4a所示:以“昆明—玉溪”为核心区,“楚雄—大理—红河—曲靖”为第一圈层,“丽江—保山—临沧—普洱—文山”为第二圈层,“昭通—迪庆—怒江—德宏—西双版纳”为第三圈层,城镇化水平呈放射状逐层递减;(4)至2013年,曲靖超越西双版纳成为一级核心区,省域城镇化一级核心区有向东拓展趋势,凸显昆明省会核心的带动效应,如图4b所示。

2.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州市格局

2004年以来,各州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3年底,人均GDP已经达到23 879.5元。图4c和图5显示近10年云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滇中地区高位居中,周边圈层递减,外围极点突出,与该时期城镇化水平演进阶段和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其中,昆明、玉溪领先于其它州市,形成滇中经济核心;楚雄、大理、红河和曲靖都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构成第一经济圈,人均GDP集中在全省平均水平;而滇西部地区的州市大多数低于云南平均水平,按照人均GDP水平高低排序的后8位中,西部占了6席。图4d显示,至2013年,除迪庆州经济极点突出外,其余州市的空间格局和城镇化演进规律基本一致,仍然呈现出“圈层差异、极点突出”的州市空间格局。

图3 云南州市城镇化发展动态变化

(c)近10年云南州市人均GDP空间格局 (d)2013年云南州市人均GDP空间格局图4 云南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图5 云南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

2.3 云南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空间格局

2.3.1 关系的州市类型划分

根据前述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根据通道分析模型,全省16个州市单元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呈现:

(1)各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双缓慢”特征,除昆明地区“一枝独秀”现象外,其余地区都处在城镇化初期阶段,截至2013年,城镇化水平35.11%,人均GDP为21 998元。

(2)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基本符合城镇化演进的“三个阶段”总体特征,呈现城镇化逐渐超前趋势。2003年~2005年,城镇化超前和滞后数量一致,均为8个;2006年~2010年,城镇化超前的数量略比滞后数量多,5年内基本维持在9∶7的格局;2011年~2013年,整体呈现城镇化超前现象,年内比例达10∶6的格局。

(3)关系划分为5种类型。

UR通道Ⅰ区(基本协调型),包括楚雄州和昭通市,两州市属于滇西的“双慢协调”发展地区。楚雄地区处于云南各州市的平均水平,在人口基数、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相对较为均衡。昭通则是低位发展的代表,城镇化率26.67%,人均GDP低至11 933元。UR通道Ⅱ区(轻微偏离型),包含滇东的曲靖、文山和滇西丽江、大理、保山地区。滇东地区一直是云南的内陆交通纽带,是昆明至贵州的交通要道,也是云南第二大工商业城市集中地带;文山分别连接广西和越南,城镇化的推进实现了“双轮驱动”。滇西地区以大理为核心,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是后续发展的潜力区。UR通道Ⅲ区(中度偏离型),主要包含滇南地区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和滇西北怒江地区。近年来滇南地区以红河、西双版纳为经济发展核心,借助河口、磨憨两个国家口岸形成跨国经济枢纽,带动滇南地区迅速发展,一直保持着城镇化超前发展态势。怒江州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少数民族自治州,随着旅游开发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倾斜,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城镇化水平,致使出现城镇化滞后的偏向关系。UR通道Ⅳ区(过度偏离型),昆明、德宏这2个州市,近年来,昆明地区人均GDP为28 921元,而城镇化率为62.94%,相比国外和国内沿海地区的同类城市,城镇化水平超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严重。而德宏依托面向缅甸的口岸优势和较小的人口基数,自“十五”时期开始,城镇化水平就一直超前经济发展水平。UR通道Ⅴ区(严重偏离型),迪庆、玉溪这2个州市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城镇化速度,分别达9.7倍、7.6倍,增长差距排第一、第二。玉溪主要依托红塔集团的经济效应和省会城市昆明的辐射效应,人均GDP达47 215元;迪庆地区因人口基数较小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达32 380元,远超省内平均水平。

表2 近10年云南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ΔF(xy))的计算结果

注:M:样本州市;H1-H11:样本年份(2003-2013);Ma:ΔF(xy)平均值;0.01:正值;(0.01):负值。

表3 近10年云南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的UR通道模型数量变化

注: H1-H11:研究年份(2003-2013);+:城镇化超前;-:城镇化滞后。

2.3.2 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

基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州市类型划分,借用ArcGIS软件分析对近10年和2013年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如图6所示。

(1)州市尺度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格局差异。不同区域上既有城镇化水平超前的州市,也有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区域,而且,不同州市超前或滞后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少部分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属于基本协调型。滇中昆明地区城镇化水平超前较为严重,滇西、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滞后,滇南地区、滇东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超前。

(a)近10年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空间格局 (b)2013年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空间格局图6 云南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空间格局

(2)全省16个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逐渐从城镇化滞后向超前转变,且区域间的关联性越来越明显,至“十二五”期间,过度、严重偏离型州市已减少至3个,相对“十一五”期间已减少1/2,虽处于初级水平,但其关系是基本和谐的,符合新型城镇化新时期可持续战略推进的要求。

(3)从2013年时间节点上看,玉溪、迪庆、怒江、昭通、保山和丽江处于城镇化滞后态势。主要原因:玉溪因红塔集团的带动,高人均GDP相比44.1%的城镇化,属于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的州市;迪庆和怒江属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城镇化推进较为缓慢,未达到30%,而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倾斜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经济得到快速提升;昭通属于人口大市,534.2万人口相比26.21%的城镇化率和11 933元的人均GDP,属于发展“双缓慢型”地区;保山和丽江两市,在“十二五”期间,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相比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得到快速提升。

3 结语

本研究就云南省16个州市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互协同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城镇化演进符合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战略,分为探索改革期、稳建储能期、快速推进期,未来10年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双缓慢”演进特征和显著的区域格局差异。在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应基于历史演变规律,结合地方实践采用“差异化”的推进政策。一方面,州市城镇化超前和区域经济差异化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从全局观念协调好城镇化推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区域差异,深入开展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精准扶贫等推进战略研究。另一方面,“圈层差异、极点突出”的现状既是发展瓶颈,又是突破口。未来州市发展要结合城镇群规划,利用“昆玉曲”三市打造滇中核心经济圈,拓展外围辐射;尝试打破州市界线,跨州市、分散州市,打造外围州市经济群的第二经济圈;通过口岸极点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区,结合铁路(高铁)和旅游带连接滇中地区,打造“杠铃状”的放射型经济廊道;还应积极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和差异性政策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云南州市经济的长效增长。

[1] 郑京平,刘爱华,郑泽香.“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展望[J].统计研究,2016,33(5):13-22.

[2] 刘群.我国城镇化道路:反思与破局[J].福建建筑,2016(6):1-6.

[3] 蔺雪芹,王岱,任旺兵,等.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3,32(4):691-700.

[4] 彭翀,常黎丽.湖南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3, 33(8):73-78.

[5] 张照侠,龚敏.空间不平等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10):1-10.

[6] 朱雁春,刘新有,曹洪华.云南省近20年经济发展区域平衡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2):22-26.

[7] 李海燕,张东强.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经营研究——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例[J].福建建筑,2014,194(8):5-7,14.

[8]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地理学报,2010,65(12):1443-1453.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ity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LIHaiyan1ZHANGDongqiang2

(1.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Baoshan uniwersity,Baoshan 678000;2.School of Arts Fine and Design, Baoshan uniwersity,Baoshan 678000)

Discussing deeply on the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has significant actual meaning for promoting the regional urban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16 c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applying improved methods of quadrant map approach and building channel models.Secondl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se cities, and finded that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ent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Dual slow” and “shell differential”.So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ities should adopt diversity strategy, in the period of promot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trategy.

Urban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patial structure; Yunnan province

保山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4BZ005)

李海燕(1978.11- ),女,讲师。

E-mail:haiyan1115@163.com

2017-01-25

TU984

A

1004-6135(2017)04-0004-07

猜你喜欢

州市格局城镇化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魔方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小人物的大格局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