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头皮血肿骨化后吸收1例报告
2017-06-05余其维陈智勇宾学晖李青峰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什邡618400
余其维,罗 晟,陈智勇,宾学晖,李青峰,张 辉(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什邡 618400)
婴儿头皮血肿骨化后吸收1例报告
余其维,罗 晟,陈智勇,宾学晖,李青峰,张 辉
(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什邡 618400)
患儿,男,45天,因“发现头部包块45天”于2013年4月1日来院。患儿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左顶部头皮包块,质软,波动感,直径约5 cm,予以观察。期间包块略有缩小,但质地逐渐变硬。查体:发育、神志、精神正常,前囟张力不高,头颅畸形,左顶部可扪及一约4 cm×5 cm大小包块,质地硬,边界清楚;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病理体征。CT扫描见左侧顶部颅骨见一弧形骨性密度影与颅外板相延续,两层骨质间见新月形混杂密度影,基底部骨质连续(图1)。诊断:头皮血肿骨化。建议患儿选择手术切除畸形骨质,但家长拒行手术,遂予以观察。随访3年后,患儿头颅包块逐渐变小,直至消失。2016年7月复查CT颅骨已未见异常(图2)。
图1 2013年4月头颅CT 示左侧顶部颅骨局限新月状膨隆病灶,边缘见骨性密度影包绕。
图2 2016年7月头颅CT 平扫未见异常。
讨论 新生儿头皮血肿均为骨膜下血肿,常因及时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和自行吸收而较快愈合,迁延3~4周以上的新生儿头皮血肿可能发生骨化,这是因为被血肿顶起的骨膜发动骨膜下成骨作用,从血肿的边缘开始逐渐出现弧条状新生骨组织。新生骨组织早期系蛋壳样改变,后逐渐变硬并突出于正常颅骨表面。骨化后的血肿可对原有颅骨产生固定、限制以及压迫作用[1],最终因为失去骨膜营养逐渐被吸收,造成颅骨畸形。
CT在该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头皮血肿骨化程度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治疗方案不尽相同[2]。国外部分学者提出骨化血肿可随颅骨生长而吸收并重新塑形,故提倡保守治疗[3]。国内何永生等[4]提出可根据骨化血肿的临床分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①骨化早期(1个月左右):主要特点为血肿尚未完全骨化,骨膜下形成软蛋壳样的薄层骨片,血肿腔内为暗红色不凝血,故可行血肿穿刺后加压包扎。如效果欠佳,可选择手术治疗。②骨化中期(1~4个月):血肿进一步骨化,形成质硬的骨板,多需手术治疗。本例患儿即属此期。③骨化晚期(4个月以上):血肿已基本完全骨化,形成骨板,而血肿内侧原颅骨已基本吸收消失,故不宜选择手术治疗。
本例婴儿头皮血肿骨化发生于出生后1月余,属骨化中期,按目前观点应积极手术治疗[5],故建议行手术切除畸形骨质,但其家长拒绝。随访3年后,患儿头颅包块逐渐变小、消失,并经CT复查证实。由于此种经保守治疗后骨化血肿自行吸收的案例较罕见,文献仅见零星报告[6]。所以保守观察对于婴儿头皮血肿骨化病例是否具有普适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虑到新生儿成骨干细胞分化的活跃性,针对此类头皮血肿骨化中期的患儿,仍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
[1] 杨波,鲍南.儿童头皮血肿骨化的外科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30(11):748-750.
[2] Guclu B,Yalcinkaya U,Kazanci B,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sified cephalhematoma[J].J Craniofac Surg,2012,23(5):505-507.
[3] Yoon SD,Cho BM.Spontaneous resorption of calcified cephalhematoma in a 9-month-old child:case report[J].Childs Nerv Syst,2013,29(3):517-519.
[4] 何永生,黄光富,章翔.新编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39-340.
[5] 曹红宾,王贤书,杨志国,等.小婴儿头皮血肿钙化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3):182-185.
[6] 熊云彪,刘窗溪,韩国强,等.婴儿头皮血肿骨化后吸收1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9):688.
R651.1+5;R722.14+3
D
1672-6170(2017)02-封三-01
2016-08-20;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