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巢湖区域“两汉三国文化园”建设与初步设计构想

2017-06-05杨松水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两汉巢湖三国

杨松水(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环巢湖区域“两汉三国文化园”建设与初步设计构想

杨松水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环巢湖区域在两汉三国文化上具有文化资源稀缺与独占性,文化价值品位高、影响深,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神秘与新奇性等特征,在环巢湖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初步构建了一座具有适应简便、生态环保与人文探秘体验特色的两汉三国主题文化园,让环巢湖更加靓丽。

建设依据;文化价值;存在问题;初步设想;实施建议

1 两汉三国文化园建设依据

1.1 两汉三国历史背景及意义

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创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高峰。其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诸如诗礼传家的儒家范式、郡县沿革的地理格局、汉家风范的衣食住行等,以至于涉及到中国历史的总体走向。建设两汉三国园区,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地开拓创新发展。

2015年,国务院批准在巢湖建设环巢湖休闲旅游示范区,怀抱巢湖的合肥市也紧锣密鼓地加快示范区建设,组织人力物力对环巢湖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提出“大湖观光胜地、历史人文探秘、温泉休闲度假”的总体定位,大力整合环巢湖旅游资源,打造成知名旅游度假胜地。我们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整合环巢湖两汉三国旅游人文资源利用开发为旅游休闲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环巢湖流域现存两汉三国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1.2.1 遗址遗存分布特点

第一,广泛性。巢湖流域现存两汉三国的遗址遗存分布地点很多,传说也十分广泛。巢湖市的亚父山、亚父井因亚父范增而驰名,楚歌岭因四面楚歌而流传,忠庙圣姥、水下城因“陷巢州、涨庐州”而传唱,放王岗的汉墓发掘成为人们研究汉代文化的活标本;和县的乌江霸王祠、亚父城因“霸王别姬”而保留至今;含山的东西关、濡须城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探究吴魏争霸的主战场;合肥的逍遥津是张辽大战孙权的主遗址;庐江的周瑜及其周瑜墓园成为人们怀古幽思的胜景。凡此等等足以说明,这个时期历史遗迹遗址与传说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第二,集聚性。上述这些人物和事件,就单个而言,都是因山水、遗址遗迹而相对集聚,或以人物为中心流传众多故事,或以山水为载体承载着历史掌故。这些历史掌故往往集聚着诸多故事,呈现故事群特征。就整体地点分布而言,都在巢湖流域,且相互距离都在百公里之内,广大老百姓耳熟能详。

第三,连贯性。巢湖的两汉三国遗址遗存看似一个个独立,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并且可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相互交融,立体展示,依据现有巢湖相关遗址遗存,我们完全可以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两汉三国时期巢湖的历史原貌。

1.2.2 文化价值

第一,文化资源的稀缺与独占性。两汉三国时代,巢湖许多家族人物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也影响了今天。他们在巢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诸如范增亚父既是楚汉相争的领军人物,又是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强烈推行者,他影响了汉代的开国与立制,成为与汉初三杰相提并论的人物;周瑜不仅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赏乐雅规的儒雅践行者,他羽扇纶巾形象深入中国人的精神骨髓;张辽大战逍遥津开启了合肥新城的建设;赤乌年间的地陷勾起了数千年来人们对巢湖缘起的猜想,也开辟了巢湖历史的新篇章;著名的庐江何氏、周氏是朝廷著名的公卿,往往达到“四世三公”的程度,“文翁化蜀”不仅对巴蜀文化做出开创性贡献,而且对汉代教育提供了范式;王蕃的天体观测,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这些人物故事是中国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文化资源。

第二,文化价值的品位高、影响深。在这里出生的名人与发生的故事很多都是王侯将相,不仅影响本地区人文发展,而且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其品味与影响力可以说影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影响中国千年以来生活常态,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人们谈到楚汉相争无法绕开范增,人们说到三国也无法回避周瑜、孙权、鲁肃等人。

第三,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神秘与新奇性。巢湖自然就是湖光山色、鬼斧神工、神奇人文,辉映成趣。因此,巢湖故事中两汉三国就有许多与山水交融的特色,本身就被历代文人与民间文学蒙上神秘的面纱。比如,陷巢州涨庐州与巢湖水下城遗址就给人留下很多神秘的想象空间;项羽乌江死与追寻范增足迹是否具有关联也给人更多的猜想;再比如,巢湖陷落与湖神祭祀也带给我们认知自然灾害与历代价值观念的变化;周瑜娶小乔到底是妻子还是小妾,有没有迎娶礼仪,大家贵族又是如何与小家碧玉联姻等。这些都引导我们不断地去寻根究底,揭开谜底。

2 目前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现状

目前,环巢湖区域对两汉三国文化园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一些进展,相对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有合肥市的三国文化园、逍遥津公园,庐江县的周瑜文化研究及其墓园、广场,和县的霸王祠,巢湖市的亚父庙、汉墓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景点。

2.2 存在问题

第一,零散分布与环巢湖休闲旅游示范区集中效用不匹配。两汉三国文化遗址遗存在环巢湖区域分布较多,但都相对零散单一,目前开发利用多只是集中于一个县市的相对狭小地区,通常不及一个小时就能将景点游览完毕。而环巢湖旅游休闲示范区要求旅游示范的集聚效应,至少能满足相对多的人群1—2日游览,因此,扩大规模,提升旅游产品效度就十分必要。

第二,传统的旅游单一产品与现代旅游生态不匹配。目前,环巢湖两汉三国文化旅游产品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游览故地,了解文化基本内涵,而且还缺少配套的解说(或解说水平不高)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即使是相对做得比较好的庐江县周瑜文化研究与旅游,仍然还缺少旅游纪念及认知的产品,更没有旅游的经济产品。而现代旅游生态更加注意旅游与人的共生,旅游的生态化、旅游的体验性、旅游的获得感等。

3 初步设想与设计

基于以上调研与思考,我们对两汉三国文化园进行了简要的地点选择与初步设计,以供政府决策者参考。

3.1 地点的选择

根据两汉三国文化特征以及现代旅游生态特点,我们觉得地点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有一定量的较大水域,能够展示古代战船、水战的基本特性;二是能够容纳足够体量的整个环巢湖区域两汉三国文化内涵的陆地,而且生态良好;三是利用比较靠近的现代旅游基本设施的地方,交通便捷,生活方便。

我们认为巢湖市南岸散兵镇的莲塘嘴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地点。 经过本人实地考察,该地真正体现山水画廊特色。巢湖市散兵镇莲塘嘴,是八百里巢湖七十二嘴之一(巢湖自古号称“三百六十汊,七十二嘴”)。这里也是巢湖南岸山水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天气晴好,登高远望,这里蓝天白云之下,背靠银屏山脉,湖心帆船点点,湖岸绿树掩映,山水树丛民居散落,活脱脱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山水条件都十分优裕,自然生态良好,更易于建设发展。

3.2 初步设计

3.2.1 设计理念:总体上讲好巢湖故事,唱响大湖名城。具体是“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或者:“一朝拥有,回味千年”;“追梦一天,梦圆千年”。通过两汉三国园区的1—2天的休闲旅游,领略两汉三国时期巢湖历史的发展,领会传统文化千年韵味。

3.2.2 设计原则:总体上与环巢湖生态旅游规划相统一。具体表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统一;生活进步与生态发展相统一。

3.2.3 设计目标: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将园区设计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旅游文化园区,培育环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示范点,为巢湖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添亮点,进一步提升大湖名城的知名度与享誉度。

3.2.4 设计内容框架

园区在内容设计上体现两个结合,即动态与静态结合,观赏与体验结合。真正实现精神文化观赏与旅游服务一体化,实现正能量的传播与真善美的追求。

根据园区背山滨湖的自然特征,我们将园区按照围墙道路自然分割成三个主题园区。三个园区内又以遗址遗存恢复为文化布局分园区,以人物故事展示体现各园区的功能价值。

一是秦末西汉园区。恢复的主要遗址遗存有:项羽、范增的主题雕塑,楚歌岭与亚父山的模拟复原,霸王祠与亚父井的缩微版复原,缩微版汉墓博物馆。展示人物故事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设计鸿门,围困荥阳、分封项伯、楚河汉界。新建秦末西汉文化墙、巢湖民俗馆、汉食文化馆、室外戏台。

二是汉末三国文化园。恢复的遗址遗存有:三国英雄群体雕塑,濡须河与濡须城,逍遥津与古城墙,东汉粮仓与周家大屋(周瑜的南大屋)。展示的故事有:曹操四越巢湖、望梅止渴、鲁肃借粮、张辽大战逍遥津、草船借箭、周瑜小乔相会等。新建汉末三国文化墙、两汉碑林、梅园、牡丹园、四季果园、古民居博物馆、汉代国学礼仪馆、室外戏台。

三是水上表演体验区。恢复东兴堤、古战船数艘。新建水师训练营水上体验区,观景廊亭,室外大型水上表演剧场。演艺剧目主要是大型水上练兵、草船借箭、周瑜小乔相会的情景剧。

4 实施建议

4.1 尽快建立省市共建机制

扩大环巢湖休闲旅游的文化效果,使得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示范集聚效应,让国内外了解两汉三国文化,认识环巢湖的两汉三国文化,吸引国内外喜欢文化旅游的游客。

4.2 进一步做好前期规划与招商工作

要将规划与环巢湖的生态旅游及其发展结合起来,做到生态带动旅游,旅游促进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要提供优良的招商发展环境,让环巢湖发展通江达海,让环巢湖不仅亮起来,还要绿起来。

4.3 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之路

政府要对环巢湖发展与旅游产业加以规划,强化宏观调控,使得产效一致,发展有序;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要加强对环巢湖发展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发掘与整合,做出一套切合环巢湖发展的系列方案,使之研究有意义,应用有效果。

5 附图(设计草图,供参考)

责任编辑:陈 凤

G127

A

1672-2868(2017)02-0001-04

2016-11-18

杨松水(1964-),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巢湖学院学报》主编,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两汉巢湖三国
巢湖,我的母亲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三国乱谈(1)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
巢湖地区典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探讨
两汉文化沾渐西南夷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