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
2017-06-05胡连生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转型:从机械化、自动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智能化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技术载体,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范式,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后物质价值成为主流价值理念。资本主义社会是二元分裂的社会,它既是以资本统治为核心的剥削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引领的社会转型,客观上推进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智能化社会;现代人类文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时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研究”(15BKS072)
中图分类号:D0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5-0047-06
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革命,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紧密结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以超文本传输协定(HTTP)、通用资源识别码(URL)和万维网(WWW)问世为标志的网络化革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革命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工业革命以能源为动力,改变的是世界的物质结构,信息革命则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重构出一个崭新的信息空间。工业革命利用机器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脚功能,强化了人的体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则扩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的功能,取代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它使人们可以用更多精力进行知识创新,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信息时代的来临,必然引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转变。正如美国学者斯图尔特·L·哈特所说:“资本主义确实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工业时代的旧的发展战略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当今时代正在酝酿一种全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商业模式,一种能够惠及整个人类大家庭而又不破坏自然美丽山河原貌的模式。”①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由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一、当代资本主义推动机械化、自动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建立在先进的生产力——机器大工业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也借助商品经济的活力和机器大工业的优越性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迎来了鼎盛的工业社会。其生产制造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及开发物质产品的能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社会的优势得以充分显现。
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迎来了新的科技革命。在新的科技革命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开始了社会转型,重构出一个崭新的信息空间和社会空间,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开始被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取代。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以不同的称谓,诸如“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新工业社会”、“丰裕社会”、“技术电子社会”、“网络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智能社会”、“信息社会”等等。这些称谓一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变革的推动下,实现了进一步的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出现了一些传统工业文明所不具备的新的文明特征: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于一身的智能化内容正在融入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开始进入到一个智能化的世界之中。
其一,智能化取代自动化和机械化成为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技术载体和手段。在推动生产力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社会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同时也为其社会转型预备了有利条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推动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实质,是知识、智能与互联网的高度集成和整合运用。高度智能化的电子计算机和高度信息化的互联网决定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社会劳动方式和社会生产力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由机械自动化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转变;社会劳动方式实现了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智能型仪表或传感器已大量嵌入到各类生产设备、工具、器具乃至零部件之中。它们与计算机连接,能系统性地解构、处理各种数据,迅捷作出精确反应,从而使分布在社会生产方方面面的各种设备具有较高的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黑灯车间、软式制造、定制生产、三D打印等智能化生产形式或智能化產品迅速普及。
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生产智能化的集中表现。目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机床数控率已经高达生产产值的70%以上,其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密度,2014年分别达到每万名工人拥有323台和282台。② 这些智能机器人装有各类传感器和高性能电脑,可以敏锐而准确地辨识不同声音、不同图像并迅捷作出有针对性的话语和动作反应。其中,日本FANUC公司的“真空袋装药剂整列”机器人系统,在袋装药剂时,视觉定位,准确抓取,高效完成包装、装配、搬运、拣选等整列工序,其生产柔性化、智能化是传统工业生产线所无法比拟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轿车可以同时在13个国家的流水线上制造,一台设在都灵的电子计算机通过人造卫星对整个物质生产流程进行集中管理,对小汽车的组装进行遥控。③ 众多美国企业由于有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武装实行了软式制造,其装配线可以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规格和功能,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客户供货。IBM公司设在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一家工厂,其装配线可同时生产12种不同的产品。宾夕法尼亚的一家铁路机车制造厂由于实行软式制造,定做和制造一辆机车的时间由两年缩短到6个月,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智能化生产在种植业领域同样得以实现。目前,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温室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运用温室控制软件,按照不同作物的特点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要求。美国大约有40%的农地运用电子通信和卫星导航智能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化农机系统等,对不同地块、不同作物进行精准的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④ 同时有82%的温室运用温室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电脑和遥感遥测等高新技术,根据温室作物的特点和要求,对温室内光照、温度、水、气、肥等诸多因子进行自动调控,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和成熟期进行智能化控制。荷兰建有1.2万公顷现代化自动控制温室,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智能调控监控。⑤ 工业化生产样式已经转向智能化生产样式。
需要强调的是,201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全面推行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的出现强化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其二,智能化取代自动化和机械化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技术载体和手段。伴随数字化革命和网络化革命,电脑、电子微处理器、电子传感器、智能手机等智能化电子产品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迅速普及,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计算机几乎占领了办公室、工厂、学校、医院、社区及人们的整个社会生活。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智能卫星导航仪、无人飞机等已经广泛应用,而智能衣帽、智能鞋、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正在推广。谷歌眼镜“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用户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传,甚至直接拍摄视频上传”⑥。据调查统计,美国12岁以上孩子使用平板电脑的比例达到70%,77%的孩子会在平板上玩游戏、下载APP。英国3至12岁孩子中有44%拥有平板电脑,11岁后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高达46%。⑦ 无线射频芯片等具有“电子神经”的感知设备已经遍布在人们的周围,不受时间限制地感测着人们的工作、购物、交往和生活的各项动态,进而作出智能化处理。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生活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正在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通讯方式、交通方式与新闻传播方式。在人们刷卡购物、刷卡乘车、刷卡充值、刷卡理财、刷卡查阅文献资料、刷卡就餐、刷卡开门等“一卡通”的背后,是智能化技术的支撑。而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支撑下,网上购物、网上授课、网上娱乐、网上理财、網上交友、网上订购机票和酒店、网上学术交流、网上政治参与已是人们基本的社会生活样式。同时,智能化技术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便捷手段,给人们吸收新知识,密切人际交往增添了便利。电子图书馆、网络翻译、网络搜索获取知识已经进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使更新、充实知识,传递、交换信息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由于智能传感器的广泛运用,智能社区、智慧城市等正在发达国家中涌现。在智慧城市的交通运输方面,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铁路运输智能管理系统、民用航空智能调控系统等都已全面实施。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实施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拥挤状况减轻了18%。该市在每一辆车上都安装了应答器标签,标签与城区18个路边控制站的收发器进行通信,收发器自动识别每天过往的车辆,并根据不同时段自动征收道路使用费,从而分流了市区的车辆。在智能社区方面,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家庭电器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智能家政服务管理系统、智能警务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社区生活与管理呈现全新的“智慧”状态。
上述新特征表明,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从机械化、自动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
二、当代资本主义推动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
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社会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资本主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惊人的物质财富。然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无节制地开发、消耗自然资源和毫无顾忌地破环、污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历史证明,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三种资源: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其中,几乎不计成本地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因。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支柱是钢铁、煤炭、石油、矿产等产业。而“上帝”似乎很眷顾人类,让人类生存在其中的地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铁矿石、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为工业经济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廉价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激发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致使西方各国资本沉浸于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攫取剩余价值的冲动之中。科技创新、投资融资、产业政策均围绕自然资源开发而展开。于是,钢铁、煤炭、石油、矿产等产业以及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和消费基础上的机械、汽车、火力发电等产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东和北美的石油、非洲的矿产、欧美大陆的煤炭、澳洲的铁矿均遭到史无前例的开采。
建立在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和消耗基础上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为人类创造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二是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严重破环的问题凸显,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幸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实现了社会转型。转型的内容之一就是从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各国也十分重视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经济发展依然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其主要推动力已经变为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通过全面推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可以在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开发和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较大发展。“在这个社会中,基本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劳动力。它现在是且将来也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是技术创新,将知识应用于工作。”⑧ 正如美国学者德鲁克所说,当代资本主义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充分运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一,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自美国1990年代出现“新经济”以来,当代资本主义运用知识创新和科技革命推动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并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使社会生产和生活由自动化、电讯化阶段迅速发展到智能化、信息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新知识、新科技迅速发展和传播。据统计,一个普通的美国上班族每年大约产生180万兆字节的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出现,又使人们以便捷的方式交换、共享知识和信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使用则大幅度提升了知识与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新知识、新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的知识与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使人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借助知识与科技无限放大,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知识产品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产品设计、工程支持、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支持、资讯服务、广告宣传、新闻传播等知识产业已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比重。
其二,通过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科学、合理地使用物质资源。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优化资源的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统一。例如用高新复合材料代替钢铁,用复合材料代替木材。还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生产环节,运用数控机床和智能机器人实现精度生产,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废品率和物质材料的损耗率,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和物质资源的消耗。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物质产品生产中的最优设计,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同时,运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经济,通过科技手段发展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地热发电,充分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非物质化经济,通过知识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知识创新,发展精准农业,研发无土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智能温室种植技术、现代生物培育技术等,在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种植业的发展。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产业链,减少环境负荷,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和供需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运输环节的物质损耗。
其三,通过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可以提高劳动者运用有限资源增强物质生产的能力。美国学者菲尔·西蒙(Phil Simon)曾指出:“IT消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以技术为核心的时代。我们都已经变成技术控和数据达人。”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及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既使科技、信息、大数据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也使人们(甚至门外汉)能比以往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数据和知识,并借助這些信息、数据和知识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所有这些,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发展阶段,即主要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段。这一文明发展阶段的来临,似乎使人类看到了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实现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出路。这就是放弃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而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如法国学者米歇尔·波德所说:“当前本质的现象是以重金投资物质设备和大量使用能源的工业资本主义相对衰退,而让位于一种‘后工业资本主义——持续动员科学和技术进步及潜能,以创造未来的需求和消费作为研究和发展的导向,简而言之,也就是‘科技资本主义。”⑩
三、当代资本主义推动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意味着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以及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和分配收入。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满意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11}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之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物质财富极大涌流。钢铁、电力、电子、汽车、飞机、轮船等物质产品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资本主义各国迎来了工业社会的鼎盛时期。由资本主义性质决定,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唯利是图的物质主义社会。人们尽情享受并热衷于追求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物质利益、物质占有和物质满足,物质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在价值理念上,人们奉行人类中心主义,坚持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自然界被视为“为我之物”,成为肆意掠夺和任意践踏的对象。在社会生产领域,各国都热衷于经济高增长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产值、产量成了各国追逐的基本经济指标,经济规模、市场占有和利润成了企业经营的唯一法则。在社会生活领域,人们追求赚更多的钱,过更奢侈的生活,沉湎于“炫耀性消费”和“后满足型消费”,为满足虚荣心的“无用处消费”或一时兴起的“过剩性消费”充斥着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社会。{12} 物质价值成为人们的基本价值追求,物欲无度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资本主义开始从物质主义社会向后物质主义社会转变。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由崇拜物质价值转变为崇拜精神文化价值,主流社会更加重视后物质价值和生态文明问题。{13} 西方社会民众从热衷于经济增长和聚敛物质财富等物质价值转向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人权与公民自由等后物质价值的关注。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修正以往基于资源浪费和挥霍的物质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采取更节约也更和谐,更人性化也更符合生态文明的新发展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从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的过程。
首先,人们开始放弃物质主义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对把人类视为自然界的主宰,反对肆无忌惮地开发自然、破坏生态的做法。人们开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理念。进入后物质主义社会,绝大多数社会民众接受了这样的主张: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的有机身体”,不存在独立于人类影响之外的所谓“自然”。因而,人们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通过共同的、根本的政治选择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正如美国生态主义学者达利等人所说:“所谓敬畏自然,就是让我们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大与傲慢,怀有一颗谦卑的心去倾听自然的需求,考量自然的福祉,把它们作为想象的对话伙伴,充满对自然的关心。”{14} 为此,人类应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推动经济发展。与物质主义发展理念相比,后物质主义发展理念最大的进步在于强调人类应当承担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责任,维护好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后物质主义发展理念强调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控制在自然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反对消费主义的暴殄天物和不计生态后果的高速经济增长。
其次,人们开始抛弃单纯对物质富裕、经济增长和产值的迷恋,转而追求环保、节能、洁净、效益等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后物质主义的价值理念对西欧各国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节能、环保已成为企业经营必须遵循的准则,通过科技进步将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各国正在实现的目标。在当今世界,西方各国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循环经济、节能经济、非物质经济快速发展。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中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节水灌溉系统、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电动汽车、环保住宅等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相统一的形式正在普及,利用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生活三者和谐统一在这里基本成为现实。
再次,人们开始反思沉溺于物欲的行为,从关注身外的财产转而关注生活的质量,选择更健康、更自然也更正常的生活方式。只求足够、不求更多的生活理念,物质享受合理化的生活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抵制奢侈性、炫耀性、铺张性的物质享受,转而接受质朴、简约、合理的物质生活。贪慕虚荣、奢侈的人越来越少,接受生态消费观、追求生活本真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社会民众认识到,工业社会的炫耀性物质消费是一种社会生活本质的异化。在工业社会异化的消费模式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突出你的符号”,“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15} 基于对这种异化消费模式的否定,人们开始追求本真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欧美民众开始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或参与“汽车共享”;选择简单的饮食和朴素的着装;选择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合理利用,如合租住房、写字楼等。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聚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鄙视过度贪恋物质财富,鄙视奢侈的物质享受,关注身心健康,关注生活质量,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已经成为大多数欧美民众的价值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生态文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自愿为建设更人性化的社会作贡献。
显而易见,从物质主义社会向后物质主义社会的转型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次跨越,也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从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意味着人类找到了摆脱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造成的生态危机的办法,找到了实现现代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奉行的发展模式是完全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自然界对人类废弃物的自然降解与净化。在工业化时期,人类面临两难课题: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消耗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生态环境,就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从物质主义社会向后物质主义社会的转型,为人类社会发展探索出解决上述难题的文明之路。这无疑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
四、结语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极度矛盾的社会,也是一个二元分裂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会看到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尖锐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的统治为核心,以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攫取剩余价值和社会财富为目的,以资本家集团的利益为至上利益。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造成以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深为特征的人道主义危机和以生态环境恶化为标志的生态危机,从而激起劳动民众的激烈反抗,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和激化。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另一个方面。它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和推进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机制之上,以现代大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其物质技术基础。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及惯性,借助推动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和现代市场机制的适应性依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继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此次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一次推动生产力进步的自我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意味着科学技术的飞跃性进步,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大幅度提升,意味着人类经济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智能化、信息化取代工业化和自动化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技术载體和手段,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是人类逐步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解放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工业化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工业经济社会转向知识经济社会、物质主义社会转向后物质主义社会是人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变革。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巨大作用,正在快速地、史无前例地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政治、民生等各个领域,使人类活动的时空限制得到突破。它大幅度提升了人类摆脱自然力束缚的能力,彻底改变了物质生产劳动的范式。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文明阶段进入到信息化文明阶段,显示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但它客观上推进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验证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二元分裂性质。
注释:
① [美]斯图尔特·L·哈特:《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36页。
② 任宇:《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比较研究》,《工业经济论坛》2015年第2期。
③ 张世鹏等:《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④ James Lowenberg-DeBoer, The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volution Making the Modern Farmer, Foreign Affairs, 2015, 94(3), pp.105-112.
⑤ 姚於康:《发达国家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现状、趋向和启示》,《世界农业》2010年第10期。
⑥⑦ 洪鼎芝:《信息时代:正在变革的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18、23页。
⑧ [美]彼得·F·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⑨ [美]Phil Simon:《大数据可视化:重构智慧社会》,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第49页。
⑩ [法]米歇尔·波德:《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338页。
{11}{14} [美]赫尔曼·E·达利等:《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5页。
{12} [德]海因兹·迪德里齐等:《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新的历史蓝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13} 谢永亮等:《生存危机:新地缘资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15}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8页。
作者简介:胡连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46。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