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①

2017-06-05贾党培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腰背痛肌群腰痛

贾党培,李 莉,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①

贾党培,李 莉,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刺、灸法及肌效贴贴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核心肌群训练;肌效贴;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指病程小于6周的腰痛,常见发病部位由腰到臀部,其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该病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其发病率在人的一生中约为60%~80%,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在3个月内得到缓解,但复发率高达75%,进而转变为慢性腰痛,是目前导致成年人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1,2]。我院针对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贴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7~2016-06我院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3~74(56.3±4.8)岁;病程3~38(19.8±1.5)d。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1~72(57.8±5.6)岁;病程4~40(20.3±2.2)d。2组患者均符合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和脊柱骨折、畸形、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马尾综合征者。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针刺:针刺取太阳、阳明经、阿是穴、下合穴和督脉经穴,留针0.5h,5d/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d;(2)灸法:腰背部痛处,每次0.5h,5d/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d;(3)肌效贴贴扎(Y型):患者取坐位,身体呈前屈、弓背,以15%的自然拉力将一贴布以髂骨边缘为起点沿腰方肌延展至12胸椎,另一贴布延展至12肋骨,脊柱两侧对称贴扎,每3d换1次肌效贴,共8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第1期行腰腹部深层肌肉训练:患者平卧位,保持呼吸均匀,以双肩及骶尾部为支点,收缩腰腹肌,使腰椎缓缓抬离床面,以呼吸次数计量维持时间;第2期在第1期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如收缩腰腹肌时交替抬起或摆动下肢;第3期行核心肌群的协调性及半静止训练:患者取左侧卧位,保持呼吸均匀,以左臂屈曲支撑头部,使躯干呈一直线并垂直于床面,持续时间由2个呼吸逐渐递增,再行对侧训练;第4期行核心肌群的动态训练:找到患者腰椎平衡位点,保持呼吸均匀,将上肢及对侧下肢平行伸出,避免躯干部的动作。以上训练1次/d,每次0.5h,5d/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程度;(2)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1)腰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根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评分,共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2)腰椎活动度:患者取直立位,标记双侧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及其正上方15cm处的皮肤,再使患者呈最大屈曲位,对两点标记间的长度进行测量,最后将所测数值减去15cm,即为腰椎屈曲活动度的指标。腰椎活动度正常值>4cm。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程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程度比较±s,n=35,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s,cm)

3 讨论

核心肌群指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3]。研究显示,腰痛患者脊柱肌群生物力学存在显著变化,若腰痛使活动受限会引起肌肉静力性负荷不足,导致不同程度的肌群废用性萎缩,造成腰椎不稳,进一步加重腰痛[4]。因此,核心肌群的变化与腰痛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引发腰痛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核心肌群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肌群稳定性训练,使全身多处肌群在多个维度中整体性地进行运动,达到提高肌肉的协调、控制和力量的传递能力的作用[5]。研究发现,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进行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运动,可有效提高腰背肌群抗损伤功能,促进疼痛肌群的修复,加强疼痛侧腰背肌肌力[6]。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进行脊柱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可以增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7,8]。本文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刺、灸法及肌效贴贴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吕艳伟,田 伟,刘亚军,等.2010年北京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腰痛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60-64

[2]蔡平,耿泽,黄正泉,等.针刺镇痛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6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7):53-56

[3]袁仕国,秦小红,邹宇聪,等.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比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17(10):2056-2059

[4]刘奕,吴建贤.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9):1103-1105

[5]黄楠,张军,张亚军,等.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J].武警医学,2015,26(2):142-144

[6]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等.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院学院学报,2012,27(2):117-120,172

[7]董宪传,王莉,杨永菊,等.脊柱核心稳定肌训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489-491

[8]王新,陈洪达,顾伟.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运动在改善腰痛中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5,36(6):505-508

贾党培(1972~)男,河南南阳人,主治医师。

R681.5+

B

1008-0104(2017)02-0151-01

2016-10-05)

猜你喜欢

腰背痛肌群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职业腰痛早防治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分级治疗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