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摇滚乐中的华阴老腔

2017-06-05袁靖茹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华阴老腔音乐

袁靖茹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摇滚乐中的华阴老腔

袁靖茹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总是可以令人眼前一亮,陕西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的结合,无疑让观

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新奇。老腔首次同摇滚乐结合是在选秀节目《中国之星》的舞台,其次又亮相于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但这种“混搭风”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笔者产生了些许反思。本文将对华阴老腔与摇滚乐这种“混搭风”形式的作品作出理论分析,通过分析现代观众的审美价值,反思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以华阴老腔为代表)如何在既不失核心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平衡发展。

陕西华阴老腔 摇滚乐 “混搭风”

引 言

华阴老腔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西汉时期,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号子便有了一种号召,一种合力。黄河边上的船工就这样拉了两千年,一人起头喊号子成了一人主唱,众人跟着一起喊成了众人帮腔满台吼,木块击板成了乐器,黄河岸边于是有了一种独特的戏种——老腔。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所以称老腔为华阴老腔。华阴老腔属于板腔体的传统戏剧,且在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原来“默默无闻”的老腔,一下子“高调”了起来。让华阴老腔突然火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在2006年的6月,由北京人艺演出的,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白鹿原》中融入了华阴老腔的表演,且一演就是三十场,场场演出精妙绝伦,其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北京的观众,被中外观众亲切地称为“东方摇滚”。①刘瑜:《试论华阴老腔的艺术特点》,载《戏剧艺术》2014年第4期。随后,老腔不仅在电影《桃花满天红》、《活着》、《白鹿原》中频繁再现,更是走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甚至是走出国门。加之各类新闻媒体、专家也纷纷给予老腔高度评价,使得老腔更为人们所熟知,引起更多人关注。

随着新型大众文化的兴起和都市文明向城镇乃至乡村的扩散,老腔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知,走上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道路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华阴老腔首次同现代摇滚乐结合是在选秀节目《中国之星》的舞台,时尚摇滚女歌手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是在老腔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作品。其次,她又以这种“混搭风”形式的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喊》亮相于2016年央视猴年春节晚会。当“华阴老腔一声喊”后,观众鼓足了劲的欢呼,因为戏曲与摇滚的杂糅,农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足以让观众感到震撼与新奇。笔者将就此问题,深刻地反思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潮流中,老腔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华阴老腔被选为摇滚乐的结合对象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可谓是占据“上风”,传统音乐总是混在流行音乐中才被人们所发现和熟知,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讽刺呢?答案不得而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却抵不过人们世俗的眼光。时尚摇滚女歌手谭维维在演出前被采访到,为什么会有将华阴老腔融入到自己的新作品《给你一点颜色》中的想法。她说,“在我看来,华阴老腔就是最早的摇滚,以老腔的音腔旋律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写出一首歌曲,真的特别不可思议。尤其是在和老腔艺术家们合作的时候,他们每一遍的演出都是满怀百分之百的激情,这样的民间艺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切身感受到。”

(一)华阴老腔所具备的“摇滚”特点

漕运和源远流长的老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历史造就了传唱千年的老腔。就在双泉村东北七八公里处,是渭、洛、黄河交汇的三河口,西汉年间,这里曾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千帆竞进,船工众多。因是逆水行舟,免不了要光膀赤脚的纤夫拉纤曳船,他们在拉船时一领众合,跟着用木头击打船板的节奏,奋力前进,声音响彻河道两岸。除此之外,像船工用篙敲击船板的声响也被吸收到老腔的表演中,被称为独特的“拉坡调”,这也是为什么老腔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原因。老腔在西汉时期的船工号子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民间艺术,音乐越显得古朴悲壮、粗犷豪迈,为古老之遗响。

华阴老腔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老辣、慷慨激昂。原生态的唱腔,相比较陕西其他的唱腔而言,如秦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等,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声腔紧紧依附和模拟着字声,经常把说、念、唱交织在同一个唱段,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老腔在每句唱腔旋律中都有一个三拍的乐节形式,结构于句末处,这在全国剧种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艺人们在老腔的演唱中尤为注重语言的强度性,腔由字生,声色圆熟。不仅唱腔豪放不羁,坚定有力,而且在演出时会出现众人“吼唱”的画面,更具有特点的是,艺人在紧要时刻,会用枣木敲击板凳伴奏,以此增强气氛。当地人们形象的说:“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②苏军:《现代文化背景下陕西老腔的传承与发展》,《当代戏剧》2010年第5期。正是因为华阴老腔具有这样独特的特点,也被观众亲切的称为“东方摇滚”。说起摇滚之称,笔者曾在散文书《茶花之歌》中看到一段文字,里面称华阴老腔为“中国摇滚”,其描述动人心魄,似乎像身临其境一般:

“拉起二胡如万马奔腾 弹响月琴如骤雨狂风 急摇铃铛 猛击皮鼓连板凳也变成打击乐器 纵情歌唱 大声朗诵 撕心裂肺的呐喊

这是风雨雷的交响

这是天地人的合奏

这是最自然、最真挚、最深沉

也最酣畅淋漓的生命的呼喊

它来自历史和大地的深处

来自人们的灵魂深处”③晓雪:《茶花之歌》,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老腔音乐现场聆听的感受就是这样,其音乐分为四个部分,武场、文场、吟诵和唱腔音乐,乐队和表演时分时合,武场音乐包括堂鼓、干鼓、手锣、云锣、大、小铙等,文场音乐有月琴、梆子、板胡、铃、惊木等。所以老腔在演出时带给人们的感受总是动人心弦、振奋人心的,那种古朴浑厚、苍凉悲壮的唱腔让观众纷纷报以了最热烈的掌声。

(二)震撼心灵的华阴老腔

当崔健上台致辞这部作品的时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真的能够感到,来自黄土与摇滚,农村与城市,在这个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共同给我们的震撼,谢谢。”表演结束后,所有观众被这场演出所震撼到,刘欢激动的站起来说,“能不让他们走吗?能让那几位大哥回来吗?我有没有这个荣幸上去跟他们站在一块?我能够跟他们站在一块就觉得特别接地气儿,这个音乐让我们觉得每一个音儿掉在地上都能冒出烟来,是特别好的音乐,震撼到心里的。”

为什么是震撼到心里?笔者认为,更多时候他们是一个沉默的群体,沉默地活着,又沉默地衰老。当然,他们也有开口吼唱的时候。此时他们会随心所欲地释放沉寂已久的内心世界。荡气回肠的沙哑声音充满了力量。那力量不是喊叫,也不是抗争,而是忍受。执着而又倔强地忍受。忍受现实给他们带来的艰辛与幸福。老腔之所以这么富有魅力,就有因为它足够原生态,我们现在听到的老腔也许就是生活在宋、元、明、清的关中汉子们在生活中的呐喊,尽管沧海沧田,世事变迁,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始终不曾改变。

华阴老腔不止一次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摇滚,是因为老腔和摇滚乐在表现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即语言性的强度,吼唱式的表演。老腔是个家族戏,只在一个村子里唱,并且与皮影戏结合,常体现出曲牌体和说唱体特征,且表现形式更为综合老腔有西北人的那种豪迈,并且不论从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摇滚些许相似。歌手谭维维的表演正是属于现代摇滚音乐中的重金属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失真吉他、架子鼓的节奏型,而重金属这样形式激烈的音乐风格和“吼唱”式的华阴老腔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搭配。

二、华阴老腔之“混搭风”

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的结合从视觉上来说,的确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受,且近几年流行歌曲中融入传统音乐的混搭作品也不乏少数。像陈升在《北京一夜》里融入京剧唱腔;《卖水》里加入了评弹;陶喆的《苏三说》则将《女起解》的片段放入R&B的节奏中……像这种旋律较为轻缓柔和的流行歌曲喜欢选择柔美的青衣唱段能够更好的衬托歌曲韵味,但是谭维维在《给你一点颜色》中融入华阴老腔,那种激烈、豪迈的唱风,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做作、矫情。尤其是那急促的二胡引子和老腔艺人粗犷豪迈的吼唱,以及其他民族乐器整齐划一的节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歌曲《给你一点颜色》的分析

陕西剧种的音乐有两个关键的特性音:“4”和“7”,又称“欢音”旋律和“苦音”旋律调式。④杨洪冰:《古老声腔艺术的表意性空间——陕西老腔艺术的个性特点》,《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在老腔音乐中,主奏乐器月琴、板胡和堂鼓的和弦随着这两个特性音“4”和“7”而奏出,使得老腔奔放豪迈的唱风更为突出。而谭维维在编曲上所注重的也是这两个特性音。

首先,歌曲的歌词很“低级”,因为《给你一点颜色》是在老腔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作品,所以歌手新编写的歌词与老腔作品的唱词是对应的,以老腔的唱词作为回答,歌手编写的歌词仅仅是简单的发问和质疑。歌曲融入的是两首经典老腔,由陈忠实作词的《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和路树军作词的《关中古歌》。整首歌曲所呈现出的老腔艺人们,不仅是智者的角色,也是朴素真理的陈述者,指路者;而当代歌手谭维维则是一个后生者,作为对现代生活情境的发问者和质疑者。抛开两首老腔的歌词不谈,谭维维自己创作的歌词更像是一段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碎碎念,让人苦笑不已,与老腔的歌词比较起来,略显低俗。但这也是整个华语乐坛歌手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歌手的词作创作力普遍萎靡,没有质量可言。

其次,老腔艺术家们在开场仅凭自己的肉嗓,便营造出了千军万马战不旋踵的效果。随之而来的是泄洪般的摇滚声音,以及谭维维直冲云霄的高亢嗓音。谭维维这次将华阴老腔和自己独特的唱腔完美混搭,呈现了传统民族音乐与摇滚的完美融合。整首歌曲中,老腔的A段是一段散板,先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一吼奠定了整个歌曲的基调。紧接着,相同低八度的旋律由低音二胡与板胡一齐奏出,在此基础上融入胡琴、竹板、响铃的乐器的演奏,但整个舞台最为亮眼的乐器则是月琴与长板凳,也是舞台表演的象征性角色。歌曲A段(谱例[1])也是除华阴老腔外最为精彩的部分,歌词和旋律都是陕西风味,唱腔融合了老腔的艺术风格,借鉴了戏曲的演唱方式,使歌曲表现力更加粗犷奔放。特别是第二句最后一个“山”字,唱的是标准的“sai”,给一种既正宗又地道的感觉;再者是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飞”音调突然拔高,如同烈酒下肚,给人一种劲儿猛一下冲上脑门的感受。

谱例[1]

华阴老腔就是这样的特点,与陕西方言说话的特点有关系,总是吐字尤为突出,像一个音突然被拔高了似的,使得老腔在演绎时起伏更明显,曲调的顿挫感增强,音程关系被拉大,由此对听者的冲击力更强。老腔B段(谱例[2])总共八小节,老腔在第一小节最后一拍进和声,随之,胡琴旋律响起。

谱例[2]

老腔C段(谱例[3])反复重复“啊”,但这部分是B商五声调式旋律,主要突出特性音“7”。老腔D段,是老腔艺人的回答,唱起“娃娃一片片”,胡琴和人声同一旋律开始,最后在一声高腔“嗨”滑音结束,首尾呼应。

谱例[3]

但歌曲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在老腔A段后连接的音乐使用架子鼓,显得较为浮夸,民乐也很忌讳这种鼓声。整首编曲的配乐五花八门,尤其是在老腔与歌手的唱腔连接之间。其次,吉他的Riff(连复段)也是一大欠缺,因为民谣金属(Folk Metal)这类音乐带给观众的震撼并不是小家碧玉式的,如果《给你一点颜色》里面电吉他能够通过编写Riff而不是制音和弦,这首歌曲会更丰满一些。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此首歌曲中,侧面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存在许多“歪风邪气”,许多歌手为了迎合观众,为了节目效果收视率,为了彰显所谓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置音乐本身存在的问题于事外。到头来,大家也只是看了一场笑话,音乐作品毫无质量可言。如果从混搭性歌曲的创新角度来看,是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的。传统和现代,老腔与摇滚的交响。歌曲融合了老腔、电子、摇滚的元素,既显示了老腔的地道醇厚,又符合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审美。

(二)对“混搭风”作品的思考

将传统音乐与摇滚音乐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流行乐坛已经不为罕见,如杭盖乐队⑤杭盖乐队:成立于2004年,由伊立奇、义拉拉塔、胡日查、蒙大、艾伦、钮鑫和巴图巴根7人组成,2015年“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冠军。始终将蒙古族乐器融入到自己的乐队中,最为常见的有马头琴、三弦。他们不仅懂得挑选蒙古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旋律,更懂得如何在旋律中融入个人情感,如何在舞台上赋予其独特的演绎方式。杭盖乐队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不仅能表现出当代流行气息的新意,更能体现出民族传统的风俗。尤其是马头琴与电吉他、三弦与架子鼓的别样搭配,就是这样不可思议而又无比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如谢天笑⑥谢天笑:(1972~)中国摇滚歌手、音乐人。将古筝与吉他结合,摇滚乐中混着古筝的琴声,如此多元化地扩展了大众的视听和情绪,将狂澜不羁的摇滚乐与温婉的传统音乐融合在一起,两者的结合像是跨过崇山峻岭与最真实的年代拥抱;再如日本作曲家久石让⑦久石让:(1950~)日本作曲家、钢琴家、当代音乐人。,毕业于日本国立音乐大学,用传统的作曲技法创作流行音乐,交响音乐会中透着可爱滑稽的流行曲风。对此,我们必须要反思的是,在谭维维这首《给你一点颜色》之前,有多少人知道华阴老腔?又有多少人听过华阴老腔?

“人是思想的、观念的、精神的动物,在吃饱喝足放下筷子之后会产生休闲、娱乐、玩耍、欣赏等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化艺术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益增长、提高、转变的,任何文化艺术都会在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和思想观念更新中慢慢变老。”⑧陈仓:《传统文艺品种因何衰落》,《同舟共进》2007年第2期。所以,华阴老腔也在所难免,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一些老腔艺人依然筚路蓝缕,但华阴老腔已难有往日的辉煌。当华阴老腔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的那一刻,这更是对老腔今后的发展起着重大意义。笔者曾在视频中看到老腔艺人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看完心里甚是自责,反思了很久。他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爱看这又土又老的旧玩意儿啊,他们不是去卡拉OK唱歌,聊QQ、打游戏,就是在家看电视,也就是我们从小看戏长大,也最爱唱戏,一日不唱,憋得晃,几日不看觉都睡不香,都几十年了,离不了咯。你问我这小孙子爱看华阴老腔戏不,他才多大呀?他看不了,也看不懂,顶多知道凑个热闹罢了。”那么,青年人对老腔的不热爱、不了解、不关心,正是老腔生存危机的征兆之一。

就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而言,华阴老腔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也瞬间俘获了青年观众的心。首先,摇滚音乐流行于当下,也是流行音乐中最为火爆的一种,不论是选秀节目、舞台设计还是歌手本身,都符合当下人们所追求的审美观念。表演老腔的艺人都是最为普通的农民出身,在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那亲切的乡土气息,在秋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要考虑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台演出。在舞台上,他们依然穿着自己的衣服,或者蹲在板凳上,又或者坐在地上,以一种完全朴素而放松的状态进行表演。只需五个人就可以撑起一台戏,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虽然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也就是一个主唱,众人应和帮唱,通过众吼的演唱方式将观众的激情点燃,且月琴、板胡、大锣、干鼓、梆子、响铃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这样多种乐器声音交织在一起,气氛更加雄壮、豪放。显然,这种演出方式搭配摇滚乐更是浑然天成,以强大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刺中观众的心。华阴老腔那种与生俱来的质朴,那种真挚涤荡胸怀的震撼让我们感动,但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和悲凉。所以,老腔的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演出,他们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本色”,将生活还原在舞台,将真实带到舞台,而不是刻意的修饰什么音乐艺术美。谭维维在接受采访时,真诚地说,“从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学到很多音乐以外的东西,五个老爷子每次不管几点钟排练都是神采奕奕的,每次演出都是满怀百分之百的激情,这样的精气神儿,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新一代音乐人都该深刻地感受一下。”像华阴老腔这样的民间艺术,它甚至已经超乎了音乐。而老腔艺人身上所带有的农民的朴实憨厚、艰辛豁达的精神,也在老腔表演中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这种精神让无数人感动,这种精神展现出了最真实的黄土高原的生生硬汉。

然而,国家对这一类的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得并不是很好,没有对从业者提供较好的平台以及福利支援。导致现在这类民族音乐文化受众面不广,关注程度低,从业人员如果执意要去从业,最后的结果也许是穷困潦倒。吃饭和音乐,或者说温饱与理想,自始至终就是个矛盾体。现在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逐渐失传……中国地大物博,需要保护的东西太多。诚然,艺术的东西,并非是说保护就保护的,也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保护、创新、实践、融合以及再发展。所以,当下的选秀节目的力量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不仅让大家了解到了这一艺术形式,也会在未来让社会关注华阴老腔,甚至是更多的民族艺术形式。

对于“混搭风”作品能否呈现原汁原味的老腔这一问题而言,显然,“混搭风”作品是不会呈现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的,因为其中夹杂了太多娱乐性的东西,完全随大流也不应是老腔的发展趋势。如果“混搭风”作品能使得老腔与摇滚乐两者相得益彰,既不让老腔失去古朴的本质,又不让摇滚跌入萎靡的谷底,还可以继承发展老腔,推陈出新。那么,以这种混搭形式传播传统民间艺术也不应完全否定。但是,华阴老腔艺术的真正魅力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于来自黄土地的古老文化……

三、原生态华阴老腔不再打动观众?

2006年6月,老腔于北京中山音乐堂“老腔·秦腔·《白鹿原》原生态作品音乐会”上演出,使得老腔一时火爆,声名鹊起。那么,原生态老腔与混搭性老腔谁会更胜一筹?现代观众的审美趋向发展如何?的确引人深思。

(一)原生态华阴老腔的舞台呈现

那晚在中山音乐堂的演出,真是别具一格。主持人濮存昕,主持诙谐风趣,优雅自如。当介绍起即将出场的老腔艺人时,却又郑重其辞。当演员们一一出场时,镜头不由地转向了观众,大家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样子。确实也难想到,这样高雅的音乐殿堂,走出的演员却头绑毛巾、穿着农村下地干活的衣服,有的老腔艺人抱着板凳,还有的手里吊着烟斗……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就像是在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当走到舞台中心的时候,各自选好位置,开始调试自己的乐器。观众开始是一阵哄笑,渐渐地又开始期待他们的表演,当殿堂鸦雀无声时,一阵锣鼓敲响,随即喇叭嘶鸣,月琴、板胡、二胡一齐合奏,那热闹劲,观众看得心里特兴奋,跟着节奏一起点头。当大家看得正起劲儿,舞台上最后一位身穿粗布对门襟的老汉猛一扛起长板凳,用右手的枣木砖连续敲击,将气氛带入高潮,观众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笔者也难以形容坐在电脑屏幕前那一瞬间的强烈震撼。紧接着便是大家齐吼,那架势像是古代金戈铁马的战场,那声腔像是刀枪剑戟的碰撞,那气氛像是烟火飞腾的人喊马嘶……

不得不承认,老腔在这种高雅的音乐殿堂越显雄壮豪迈、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也最震撼人心、最独一无二、最古朴老辣的音乐艺术。当演唱《将令一声震山川》的时候,由主唱王振中和张喜民带着其他老艺人一起,他们都是老腔最正宗的传唱继承人。当紧密的锣鼓声一过,突然吼起了一声豪迈中略带沙哑的一嗓,如将军身骑铁马,在烟尘弥漫中拔剑挥舞;紧接着飞板响起,演唱者情绪更为紧张激烈,粗犷豪迈的声音响彻殿堂,由敲击板凳的老艺人跟着节奏音敲击板凳,将气氛带入最高潮,那响声如雷轰鸣般震彻人心,全体艺人一齐嘶吼……这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都是极大的冲击。没有想到的是,主持人濮存昕竟然快步走到吼唱敲击板凳的老艺人张四季的面前,夺过他的枣木和板凳,跟随着音乐自己砸了起来,全场观众顿时沸腾起来,彻底被老腔感动,感染。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然而老腔这种音乐艺术形式却是用撕心裂肺的吼唱与之表达,用心灵来演绎,这如此具有征服力的艺术。

(二)现代观众的审美趋向

原生态华阴老腔与摇滚乐中的华阴老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华阴老腔不仅展现了原生态的华阴、关中的民俗民风,更是深情表达了特有的文化个性,将老腔艺人对生存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追求展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音乐节层出不穷,音乐选秀节目的风靡,老腔作为一种传统戏曲艺术,收到了许多音乐节的邀请,与其他风格各异的音乐人一起表演。除了本文所谈到的选秀节目《中国之星》,就国内其他城市举办的音乐节来说,华阴老腔参加过的有2013年西安草莓音乐节、2013年长江迷笛音乐节、2014太原自然醒音乐节等。对老腔与摇滚乐融合的看法,笔者了解到中青年对这一混搭形式比较看好,因为这种极具魅力的艺术样式足以让观众震撼与新奇,全新的视觉感受。然而,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问题,笔者的反思也随之而来。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的传统戏曲能在新的时代条件、文化背景下继续受到欢迎,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吗?现代观众看老腔的价值评判标准是怎样的?反之,流行歌手将老腔融合到自己的音乐中,这一举动对老腔而言是否是“善意的破坏”?

虽然华阴老腔在许多有名的电影中出现过,也在著名话剧《白鹿原》中上演过,甚至还荣登了2007年央视的戏曲春节晚会,但都未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如被中青少年一代所关注)。也许是因为乐器伴奏、演唱方式与表演形式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使得原生态老腔给人一种陌生感,甚至是破旧感。但通过以选秀节目的方式出场,加之时尚摇滚的包装,让大家都了解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化,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形式,无疑这对于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使得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关注。其次,生活在当下,只要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尤其是过着都市生活、承受巨大生存压力的现代人,更是需要一些途径来宣泄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老腔唱腔的高亢豪迈昭示这一种顶天立地、永不服输的阳刚之气。在抗争精神和情绪宣泄方面,华阴老腔与摇滚乐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也是流行摇滚歌手邀请老腔艺人加入的原因之一。近几年,华阴老腔在许多新闻报道中被称为“黄土地上的摇滚”,的确,当我们认真的看完它的整场演出,老腔不愧于这样的称呼,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老腔,他们会认为,“老腔力压了一切伪摇滚”,他们甚至认为“砸板凳”的行为是一种“重金属”,当然这在笔者看来都是些无厘头的说法。或许是老腔艺人那发自丹田的吼声嘶喊出了人们内心的压力,观众也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情感宣泄的心理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老腔总是富有一种可以使人返璞归真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单一的音乐艺术形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而来的多元化艺术形式被人们普遍接受,而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的融合恰恰符合了现代人的这种多元化审美需求和价值评判标准。老腔也正是凭借自身质朴的、原始的表演,与都市人产生共鸣,这种原生态、无雕饰的来自普通农民的激情演唱,常常会勾起观众深深的乡土情怀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从而对老腔产生一种更深切的喜爱。

结 语

综上所述,无论现代潮流的审美观念怎样变化,老腔依旧要保留那份最令人感动的精神。虽然传统艺术根深蒂固存在,但生生不息地传承并不是守旧文化,老腔能够流传两千多年,也正是通过其非主流传承方式得以原汁原味保留。当老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那种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更能说明老腔本身所带有的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保留到现在,应该是一种“活着的艺术”,每个时代都有它新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戏曲可以进行改良和发展。那么老腔作为传统的戏剧剧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扩充其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老腔与摇滚乐的结合,的确符合当代流行音乐审美价值,但这种混搭形式对于老腔而言,是否会迷失或者被“摇滚风”侵蚀掉最原有的精气神儿,也是最为忧虑的。老腔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把握好这种平衡,切不能失掉最为核心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5年版。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5年版。

[3]华阴市文史委员会:《华阴老腔》.华阴市文史委员会出版2009年版。

[4]杨洪冰:《古老声腔艺术的表意性空间——陕西老腔戏剧艺术的个性特点》,《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第191-195页。

[5]杨洪冰:《陕西老腔皮影艺术》,《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第159-161页。

[6]辛雪峰:《华阴老腔采风纪略》,《四川戏剧》2008年第1期,第114-116页。

[7]丁静;高娟:《陕西华阴老腔研究现状分析》,《当代戏剧》2010年第5期,第34-36页。

[8]苏军:《现代文化背景下陕西老腔的传承与发展》,《当代戏剧》2010年第6期,第38-40页。

[9]成思雨:《论老腔艺术欣赏之现代的审美心理——兼谈传统曲艺的革新问题》,《大众文艺》2015年第17期,第163 -164页。

2016-06-29

J605

A

1008-2530(2017)01-0077-09

袁靖茹(1995-),女,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3级学生(天津,300171)。

猜你喜欢

华阴老腔音乐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浅析华阴老腔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老腔唱新歌
华阴老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研究
华阴党建引领助脱贫
基于网络语言文本分析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策略研究
音乐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