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1)杨氏3A+疗法“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7-06-05祁文杨才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杨氏棘突针刀

祁文 杨才德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1)杨氏3A+疗法“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祁文1杨才德2*

(1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卫生院,临夏73008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

目的观察并探讨杨氏3A+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88例枢椎棘突综合征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治愈28例,显效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0.9%;2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枢椎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配合推拿按摩,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枢椎棘突综合征;“椎五针”;杨氏3A+疗法;埋线;针刀

(上接第9期)

枢椎棘突综合征是以枢椎棘突压痛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椎动脉、交感神经和枕颈部疼痛等症候群[1],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指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位移、颈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影响椎动脉颅外段,从而使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多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以枢椎棘突压痛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病率逐渐上升。笔者运用杨氏3A+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全部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将88例枢椎棘突压痛明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38~65岁,平均51.5岁;病程5个月至4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0~66岁,平均53岁;病程4个月至5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既往慢性劳损或颈部外伤病史,检查结果有明显颈椎退行性改变。(2)年龄>30岁,长期低头工作史或长期不良姿势。(3)伴有颈肩背部疼痛,或头晕头痛,或伴有颈部僵硬不适,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4)枢椎棘突压痛明显,单侧疼痛更为剧烈,触诊可触及条索或结节。(5)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检查阳性。(6)X线摄片显示正常或异常。

1.3 纳入病例标准①能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最近一段时间内没有服用他种药物或者没有使用其他治疗方法;③自愿接受治疗和检查;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枢椎棘突综合征诊断标准;②同时伴有严重原发性肝、肾损害,或伴有造血系统、心血管以及脑血管等疾病,精神异常的患者;③处于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

1.5 剔除标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完成随机分组,但因未实施本试验治疗方法的患者。

1.6 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试验治疗方法的患者,如未按照疗程就诊,诊疗记录不全面的患者者;②观察中自然脱落或随访中失访患者;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患者,以及不宜继续接受试验治疗者;③自行退出患者。

1.7 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

1.7.1.1 椎五针定点项A点: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5± 0.5)cm,旁开2.0 cm处,左右各一点(枕外隆凸于乳突的弧形连线即上项线,向下平移(2.5±0.5)cm后分三等份,中内1/3点即为项A点);枢中点:从枕外隆凸向下,沿后正中线向下触摸,依次触到枕下凹,枢椎棘突顶,触及棘突尖端分叉处,此凹陷中定为枢中点。枢外点:枢中点两侧旁开1 cm。

1.7.1.2 针刀和线体的选择针具采用杨才德教授的国家专利埋线针刀,选取较短的3.4 cm,较细的7#埋线针刀;埋线的线体采用4-0 PGLA,将线剪成2 cm长短,将线从埋线针刀前端穿入,针体内和体外各长1 cm,备用。

1.7.1.3 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且头稍前屈,充分暴露颈部肌肉及皮肤。施术者坐位或立位,位于患者前方。戴检查手套,定治疗点,即“椎五针”阳性点。施术区严格消毒,使消毒范围大于施术范围5 cm,施术者戴手术手套并铺无菌洞巾;再次确定定点,施术者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定点皮肤,右手单手持针法持穿好线的埋线针刀,右手中、示指指尖支撑于定点旁边,使埋线针刀刃口线于人体纵轴平行,即埋线针刀开孔斜面及线体朝向左手拇指,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约0.5~1 cm,缓慢寻找骨面,到达骨面后退针稍许,旋转针体360°埋线,退针2~3 cm,松解浅深筋膜及肌组织,纵向刺切2~4刀,纵向纵摆,纵向横摆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并用创可贴覆盖创口。

项A点操作时,埋线针刀刺入角度应向上倾斜,方便埋线,操作安全;枢中点处皮肤肌肉较薄,线体宜短。

埋线针刀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第2次治疗时不埋线,定点后直接松解。1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

1.7.2 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

1.7.2.1 针刺方法参照《针灸治疗学》中[2]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制定。主穴:大椎,天柱,肩井,后溪,病变颈椎压痛点或夹脊穴。配穴根据症状部位,证型加减:风寒痹阻型加风池、风门;气滞血瘀型加身柱、膈俞;肝肾不足型加肝俞、肾俞、绝骨;头晕头痛加百会、血海、膈俞;肢体痛麻者加曲池、合谷、外关、八邪;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

针刺方法:取俯卧位,取穴后常规消毒,刺入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1 d。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7.2.2 推拿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用滚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用指腹拿捏两侧斜方肌,拇指点按风池、天柱、颈夹脊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再用较轻手法放松颈肩部、上肢肌肉。每日1次,每次30 min。6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1 d。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8 统计学方法2组疗效用构成比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总体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假设检验水准设为0.05,并计算出检验统计量及相应的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无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但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稍有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等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如表1所示,2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2.7%,总有效率97.7%,而对照组分别为63.6%和90.9%。2组治愈率疗效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针刺配合推拿疗法。2组疗效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埋线针刀是杨才德教授国家专利,集针刀松解、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于一体的新兴针具,一次刺入能完成以上三大功能,故将其疗法总结为杨氏3A+。

枢椎棘突较长,前端分叉,枢椎棘突是许多肌群的起止点,此点为颈部屈伸活动的杠杆臂。头颈部在活动过程中,颈椎椎体枢椎活动度较小,位于动与静的交叉点处,从力学角度分析,此处容易受到外因及应力作用,这是周围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外因和应力导致的枢椎周围软组织形成损伤,渗出,从而粘连,形成瘢痕。附着于枢椎棘突的肌肉韧带等构成了枕下三角,这些软组织粘连形成瘢痕,造成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此,松解枢椎棘突周围的软组织,对于治疗各型颈椎病,尤其是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枢椎棘突由于特殊的体表标志,容易寻找,并且枢椎棘突周围软组织未分布大神经和血管,活动度小,肌肉位置相对恒定,所以特别适合埋线针刀松解操作。

杨氏3A+疗法根据枢椎棘突综合征及颈椎病的临床生理、病理及病机特点,科学制定“椎五针”疗法。其中,项A点下方为头半棘肌内丛、斜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及头枕部浅层和深层筋膜等组织,刺入后,能松解以上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及增生等组织,解除或缓解周围组织对枕大神经的卡压;枢中点下方有项韧带、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头夹肌等多块肌肉和韧带,松解后,能缓解颈椎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运用埋线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在刺入的初始,起到毫针的即可针刺效应;松解枢椎棘突周围软组织后,能接触周围软组织对神经根、血管的卡压,恢复颈项部生物力学的动态平衡;穴位埋线疗法能持续针刺的效应,达到长效针灸的作用,埋线针刀疗法的功能起到标本兼治,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

本临床试验表明,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枢椎综合征由于埋线针刀具有的三大功能,治疗简便、症状改善明显,标本兼治等特点,对枢椎棘突综合征疗效确切。

[1]杨才德,鱼灵会,赵惠,等.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102例[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02(1):19-20.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Series Primary Lecture about Acupoint Embedding Thread Therapy(51)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ang's 3A+Therapy at"Zhuiwuzhen" and Embedding Thread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xial Syndrome

QI Wen1,YANG Caide2
(1.Xinji Health Hospital of Linxia County,Gansu Province,Linxia 730080,China; 2.Integrated TCM&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Donggang 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2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Yang's 3A+characteristic therapy at"zhuiwuzhen"and embedding thread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xial syndrome.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xial syndrome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n=44)and control group(n=44).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Yang's 3A+therapy at"zhuiwuzhen".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7.7%and 90.9%,respectively,and the total effective of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Yang's 3A+therapy at"zhuiwuzhen"in the treatment of axial syndrome can obvious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pain in patients,it has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sit,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axis syndrome;"zhuiwuzhen";Yang's 3A+therapy;embedding thread;acupotomy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45

1672-2779(2017)-10-0103-03

:张文娟本文校对:何天有

2017-01-21)

(未完待续)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No. GZK-2015-58】

*通讯作者:13993162751@163.com

猜你喜欢

杨氏棘突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Fort Besieged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