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05崔秀珍陈秀苓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七氟醚苏醒全身

周 艳 崔秀珍 陈秀苓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周 艳 崔秀珍 陈秀苓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目的观察评价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组、氯胺酮各16例,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氯胺酮+阿托品肌内注射麻醉诱导,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18±4)s、麻醉苏醒时间(20±6)min低于对照组(347± 62)s、(68±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观察组HR、MAP、SpO2低于对照组,插管后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获成功,未见不良事件,未采用药物干预。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可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降低插管前以及术前心率、中心静脉压,稳定呼吸循环,保障手术安全,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影响效果持续时间有限。

小儿;全身麻醉;七氟醚;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维持麻醉中,但将其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研究较少。过去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常采用肌内注射氯胺酮麻醉诱导,简单、有效,但近年来随着麻醉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肌内注射诱导麻醉所致疼痛的影响,可带来交感神经兴奋一系列负面生物学作用,不仅影响麻醉效果,还给手术带来潜在的风险,现有资料证实肌内注射麻醉与围术期发绀等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还可延长麻醉苏醒时间,甚至可能影响脑代谢,影响患儿长远预后,同时因麻醉苏醒时间较长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1]。七氟醚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若作为麻醉诱导,可避免肌内注射诱导带来的相关负面效应[2]。本次研究试评价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并总结麻醉经验。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HR、MAP、SpO2水平对比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HR、MAP、SpO2水平对比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对照组(n=16)入室时 插管后 拔管后 入室时 插管后 拔管后HR(次/分) 124.5±25.1 112.8±31.4 110.4±19.6 155.7±19.9* 143.7±22.6* 110.6±12.4 MAP(mm Hg) 81.3±20.5 92.8±18.6 81.6±12.3 103.5±13.2* 108.6±21.9* 85.3±8.5 SpO2(%) 95.3±3.4 100.0±0.0 99.0±0.0 98.4±1.2* 100.0±0.0 99.0±0.0指标 观察组(n=1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2岁;②男女不限;③麻醉风险ASAⅠ级;④基础状况较好;⑤无药物禁忌证;⑥未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⑦未合并颅脑疾病;⑧无手术史,镇静药应用史;⑨择期手术;⑩全身麻醉;ā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与其他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③体质状况差,肥胖、消瘦、营养不良、贫血;④药物过敏。共纳入患儿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3~11岁。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组、氯胺酮各16例,两组患儿年龄、疾病类型、性别、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相同的路径处理。常术前准备、体征监测,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手背静脉通路,入室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检查ECG、NIBP、HR等指标,同时监测脑点双频谱指数(BIS)。开放静脉通道,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诱导:A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取七氟醚2~3 mL,滴入面罩纱布,罩住患儿口鼻,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诱导完成,B组采用氯胺酮(5 mg/kg)+阿托品(0.02 mg/kg)诱导麻醉,肌内注射。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诱导完成。静脉推注瑞芬太尼1~2 μg/kg,推注结束后继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1.0 μg/(kg•min),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0.3 mg/kg,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若MAP<60 mm Hg或HR<60次/分,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麻醉诱导时间,诱导开始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缝皮结束至气管拔除时间。入室时、插管后以及拔管后,HR、MAP、SpO2。术中不良事件发生例。

1.4 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 结 果

2.1 时间指标: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18±4)s、麻醉苏醒时间(20 ±6)min低于对照组(347±62)s、(68±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监测指标:入院时观察组HR、MAP、SpO2低于对照组,插管后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良事件:手术均获成功,未见寒战、术中呼吸与循环紊乱、麻醉不全等不良事件,未采用药物干预。

3 讨 论

全身麻醉按照麻醉效果可分为麻醉诱导期、维持期与苏醒期,关于药物对麻醉维持期镇静深度影响研究较多,但其中诱导期是最易发生不良事件的时期。特别是对小儿而言,因认知能力不足,极易因疼痛、术中冰冷感、气管插管等原因出现寒战等不良反应[3]。此外,小儿生理特点与成人也存在较大差异,小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神经反射功能不健全,肺部含血量高,血/气分配系数低,酶系统不完善,肌肉皮下灌注能力不足,直接影响麻醉诱导效果,进而影响整个麻醉效果。研究证实,肌内注射诱导麻醉所致疼痛、神经刺激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肌内注射药物与吸入药物药理学机制存在明显差异,药效强,对肌肉等组织、呼吸与循环影响较大,小儿对肌内注射药物代谢较缓慢,部分术后带气管插管或转至ICU后仍可能未完全清醒。

七氟醚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通过从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达到麻醉诱导效果,经口鼻呼吸系统作用,诱导时间低于肌内注射,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低于对照组。七氟醚麻醉诱导效果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且在小儿体内代谢速度快,术后残留少,有助于患儿苏醒[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大量研究证实,麻醉苏醒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拔管,早拔管对患儿的刺激越轻,有助于降低术后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术后监护护理需求。

七氟醚通过吸入麻醉,舒适度相对较好,而肌内注射可产生刺激痛,同时许多小儿对针具较敏感,麻醉诱导时出现紧张等心理反应,儿茶胺酚等物质释放增加,血压、心率等应激指标水平上升。研究中,入室时对照组MAP、HR高于观察组也证实了这一点。需注意的是,因为是吸入麻醉,可能影响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肺功能,进而影响SpO2水平,研究中观察组入院时低于SpO2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报道称,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患儿意识消失后可能出现不协调肢体运动,可能与七氟醚在颅内聚集诱发癫痫样脑电活动有关,相关研究并不多,这种作用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3]。对于伴有颅脑病变者,不宜选用七氟醚。

综上所述,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可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降低插管前以及术前心率、中心静脉压,稳定呼吸循环,保障手术安全,但需做好用药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剂量、筛选适应证。

[1] 刘开宏.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 2015(1):58.

[2] 黄凯,杜溢,王英伟.4%和8%七氟醚符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器官插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149-1150.

[3] 邹朝晖.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58-59.

[4] 蓝扬,黄桂贤.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6):7663-7663.

[5] 张菁,曹学敏.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手术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64-65.

R614

B

1671-8194(2017)11-0145-02

猜你喜欢

七氟醚苏醒全身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石榴全身都是宝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