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7-06-05王著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血凝微血管糖化

王著玲

(河南省安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王著玲

(河南省安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7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和78例无糖尿病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病程的长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凝结果异常有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应同时注重,加强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凝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达1.7亿,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患病总人数将达3.6亿[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全身小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是糖尿病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出现黄斑水肿或视网膜水肿,或玻璃体积血时视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临床中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病程的长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血脂及血凝等结果异常有很大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4年 6月在眼底病病区住院的78例患者,用复方托毗卡胺滴眼液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5~26年,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30~75岁。78例无糖尿病的体检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30~75岁。

1.2 仪器与试剂:血糖和脂类的检测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使用郑州优普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NEPHSTAR单通道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血凝的检测使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T-2204C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 方法:分析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凝等检测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回顾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9~48岁9例,病程少于5年,49~58岁12例,病程7年,59 ~68岁17例,病程10年,69 ~70岁18例,病程12年,71 ~75岁22例,病程12年以上。提示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概率越大,并且病程越长,其病变越重,治愈更难。

2.2 检测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空腹血糖 (12.1±5.05) mmol/L,餐后2 h血糖(14.2± 0.81)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6.9~15.9)%,平均11.4%,总胆固醇(6.5±0.9)mmol/L、三酰甘油(3.3±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0.4)mmol/L,纤维蛋白原(5.1±0.8)g/L,检测结果均异常。见表1。

表1 两组结果对比

3 讨 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生活模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等很多因素,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2%~3.6%,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严重并发症,其中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脏病变(DN)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血管病变所致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被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仍有可能继续发展,最终致盲。在亚洲地区几项流行病学调查均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首要致盲眼病之一,一型糖尿病患者致盲原因中的致盲率为86%,2型糖尿病患者为33%,已成为21世纪防盲治盲的重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2]。引起的微血管损害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由于视网膜微循环中微血管病变并微血栓的形成而引起,与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关。根据中华医学会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一到二期药物治疗,以降低致盲率有重要的意义。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是诱发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效的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成为关键。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糖尿病的年龄、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其中糖尿病病程是被肯定的重要相关因素。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且病程越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越高[3-5]。目前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习惯和体质状况存在众多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微血管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7]。以社区为中心,建立慢病管理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讲座,注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及血凝的检测和记录,低盐、低脂、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辛辣食物[8],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进行协同作用,有计划地对高危人群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锻炼和医疗服务等措施,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控制危险因素和开展针对性的检查,并且定期进行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预防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Kowluyu RA,Zhong Q.Beyond AREDS:is there a place for antioxidant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eye disease[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1,52(12):8665-8671.

[2] 胡明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7, 28(20):91.

[3] 罗向霞,段俊国,刘文舟,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研究,2007,25(8):599-601.

[4] 吴淑红,刘淼,刘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14,27(3):273-274.

[5] 罗晓寒,王玲.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8-179.

[6] 石俊明,杜倩,郝东义.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94.

[7] 钱荣立.严格控制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合并症[J].中华内科杂志, 2008,33(3):147.

[8] 王红雨.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 1(2):55.

R587.2

B

1671-8194(2017)11-0108-02

猜你喜欢

血凝微血管糖化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