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2017-06-05叶泽明钟婉妹杨世登王葆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搭桥术胸骨氟烷

叶泽明 钟婉妹 欧 伟 杨世登 王葆青

(梧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 梧州 543000)

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叶泽明 钟婉妹 欧 伟 杨世登 王葆青

(梧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 梧州 543000)

目的 观察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医院20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收集患者血液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心率、CVP、MA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CI、MPA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O2、SVRI和PVRI水平在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均较插管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OPCAB患者循环的干扰较小,能为手术提供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条件。

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复合麻醉;舒芬太尼;七氟烷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也就是指在无人工体外循环系统支持的条件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搭桥手术[1]。近来年的研究显示,OPCAB具有并发症少、心脏移位程度低、无需输血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等优势,其已取代了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2]。但术中能否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的平稳非常重要。笔者特就此对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OPCAB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医院20例OPCAB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9~73岁,平均(46.5±6.1)岁;体质量平均(62.4±5.3)kg。所有患者及家属具知情治疗,自愿参与研究。

1.2 病例选取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入,排除年龄75岁以上者,排除严重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者,排除使用心脏起搏器者,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

1.3 麻醉方法:患者均于术前常规接受药物对症治疗,用药持续至术前2 h。常规术前准备完成后以咪达唑仑0.2~0.4 mg/kg、依托咪脂0.2~0.3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行麻醉诱导,术中以七氟烷0.1~1MAC、舒芬太尼0.01~0.05 μg/(kg•min)和丙泊酚2~4 mg(kg•h)麻醉维持。

表1 对20例患者心率、CVP、MAP的变化分析(n=20,)

表1 对20例患者心率、CVP、MAP的变化分析(n=20,)

临床指标术前劈胸骨搭回旋支穿钢丝F值P值心率(次/分)81.14±10.8779.49±8.5376.24±8.8181.62±8.551.390.2536 CVP(cm H2O)6.92±1.137.54±2.327.53±1.547.12±2.020.580.6298 MAP(mm Hg)73.58±9.5674.45±10.6771.02±7.1071.31±10.050.640.5924

表2 对患者术中不同操作时血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分析(n=20,)

表2 对患者术中不同操作时血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分析(n=20,)

注:与插管前比较,*P<0.01;与插管后比较,&P<0.05,#P<0.01;与劈胸骨时相比,θP<0.01;与搭回旋支时相比,◎P<0.01

临床指标插管前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穿钢丝F值P值SVO2(%)82.43±0.7680.60±1.06*81.87±1.08*#74.35±1.46*#θ81.38±1.25*#◎15610.600.0000 CI(L/(min•m2)2.15±0.512.27±0.642.38±0.442.41±0.572.28±0.270.840.5043 MPAP(mm Hg)17.63±4.4220.47±4.6220.22±4.7421.31±4.5018.53±5.372.020.0978 SVRI2414.11±82.252599.37±72.14*2415.63±35.85#2215.64±30.69*#θ2045.71±45.68*&#θ◎277.190.0000 PVRI224.10±12.37240.55±9.34*215.96±24.27#222.45±21.08#218.14±17.585.460.0006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时间、ICU病房时间、24 h内引流量,术前、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记录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水平,插管前、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记录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将已收集数据初步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将数据录入,结果使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组20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0.06±3.21)h,ICU病房时间平均(68.37± 12.37)h,术后24 h内的引流量平均(410.33±68.37)mL。

2.2 患者心率、CVP、MAP指标的变化:20例患者在术前、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心率、CVP、MA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术中不同操作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本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CI、MPA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O2、SVRI和PVRI水平在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均较插管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 论

和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产生的氧自由基,降低了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所致心肌损伤[3]。OPCAB在跳动心脏上即可进行手术,术中由于翻动、抬高心脏等操作扭曲心脏大血管,回心血量降低,进而出现血压下降等;而心脏固定器在固定心脏时可能对心脏肌部产生压迫,出现局部缺血、功能障碍等[4];在搭桥期间,局部心肌缺血,应激反应增强而易出现心律失常,上述均可能导致患者循环功能波动、氧供需失衡[5]。因此,通过麻醉方式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动力学指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6]。

笔者在本研究20例患者术中采用七氟烷、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舒芬太尼作为新型强效的里吗啡类镇痛药,具有见效快、不释放组胺、利于稳定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其镇痛效果更是芬太尼5倍以上[7],是临床中有效的诱导和维持麻醉的药物。七氟烷是新型麻醉药物,具有血气分配系数较低、诱导麻醉、抑郁控制麻醉深度和清醒速度等优势。七氟烷对患者肝肾的不良反应较小,更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不易导致心律失常[8]。丙泊酚虽无镇痛效果,但其见效快、作用时间短,几乎不导致恶心、呕吐。将上述药物联合用于OPCAB的麻醉中则能实现良好的协同、优势互补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心率、CVP、MAP指标水平比较,P>0.05;这说明该药物联合麻醉方式对患者心率、CVP、MAP几乎无影响,更利于术中心血管稳定,保障手术有效、安全完成。同时,插管前、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的CI、MPA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上列药物复合麻醉对患者心脏等指标的影响较小。但有研究认为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指标可反映肺部通换气、动脉血氧合现状,在两指标皆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还受到心排血量、组织摄氧率及耗氧量等诸多因子的影响,因此不能确定组织是否缺氧[9]。而SVO2不仅能综合反映出各项指标的作用结果,还能提示全身氧合情况。在本研究中SVO2、SVRI和PVRI水平在插管后、劈胸骨、搭回旋支以及穿钢丝时均较插管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心血管功能异常对心脏输出产生限制,血液氧容量不足有关[10]。

综上,七氟烷、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维持OPCAB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良好作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因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时的各种损害,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张铁峰,柴金花,李颖,等.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5):372-375.

[2] 陈安定,郭曲练.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2):152-155.

[3] 吴从友,刘松涛,王建华,等.舒芬太尼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31-33.

[4] 凤旭东,钟成跃,刘长卿,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5,25(1):7-8.

[5] 郭志睿.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3,17(14):1896-1897.

[6] 解翔彬,陈霞.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294-295.

[7] 梁勇升.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冠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11):115-116.

[8] 侯少科,郝丽娜,李建辉,等.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丙泊酚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508-5510.

[9] Alston RP.Anaesthesia fo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J].Anaesth Intens Care Med,2012,13(10):510-512.

[10] Shahbazy SH,Falahat M.Need of Inotrope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two Methods of Anesthesia [J].Razi J Med Sci,2012,12(46):125-126.

R614;R$541.4

B

1671-8194(2017)10-0180-02

猜你喜欢

搭桥术胸骨氟烷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