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7-06-05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降钙素感染性内置

韩 枫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476001)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韩 枫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476001)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若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1-3]。目前,医院针对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而抗菌药物应在什么阶段使用、用法用量如何控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C反应蛋白是临床评估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指标,但是特异性偏低,影响诊断的准确性[4]。近年来,降钙素原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治疗过程中通过测定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指导抗菌药物的对症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5]。但是,目前降钙素原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感染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各种骨科内置物术治疗且术后发热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26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为观察组,35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7.91±8.05)岁,其中10例手术方式为髋部骨折内固定术,6例为脊柱手术,4膝关节置换术,2例为髋关节置换术,4例为其他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均有明确的感染病灶,经胸片、病原学检测和尿常规等辅助检查得到证实;18例发热原因为肺部感染,4例为软组织感染,3例为泌尿系感染,1例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5.37±7.64)岁,其中9例手术方式为髋部骨折内固定术,9例为脊柱手术,9膝关节置换术,5例为髋关节置换术,3例为其他骨折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临床诊断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接受骨科内置物术治疗。术后住院天数超过5天,且术后持续体温超过37.5℃。同时排除免疫功能缺陷、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术前已经存在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病灶的患者;排除近期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在术后发现发热后即采集外周静脉血行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发热后第3天采集外周静脉血,再行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仪器选用西门子BN2特种蛋白仪,检测试剂购自北京美德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降钙素原检测,检测仪器选用罗氏Cobas E411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购自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本研究所有检测方法和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当天和发热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热当天和发热后第3天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发热当天、发热后第3天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当天的降钙素原为(0.37±0.08)ng/L,发热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为(0.33±0.0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发热当天和发热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价值比较

发热当天、发热后第3天降钙素原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同时期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其中发热后第3天降钙素原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77.27%,诊断符合率为77.05%,均显著高于同时期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均P<0.05),见表2。

表2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价值 %

注:和C反应蛋白对比,aP<0.05。

3 讨论

感染是骨科内置物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术口的恢复,增加术后患者的痛苦,导致内固定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骨科内置物术后患者出现发热,这可能是术后早期感染的症状,也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血肿吸收等非感染因素所致[6-8]。临床需要尽早明确发热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采用抗菌药物治疗非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不仅没有临床疗效,还可造成滥用抗菌药物,增加医疗支出。对于感染性发热患者,如果不能及早诊断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感染加重,引起严重的后果[9]。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蛋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组成部分,可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可激活补体系统,增强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炎症损伤以及坏死组织的能力[10]。临床研究显示,在机体发生感染、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均可迅速升高,且可持续长达数周[11]。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两组患者发热当天和发热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均出现持续的升高,且两组间的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说明C反应蛋白在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上缺乏特异性,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12]。

有研究表明,通过测定血清标记物能够检测患者的感染情况,尤其是通过判定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尤显准确[13]。血清降钙素是一种多肽激素,是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肿瘤血清标志物。在正常人的血清中,血清降钙素的含量极低,当人体出现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败血症、急性肺炎、活动性肝炎等炎症反应时,血清降钙素含量会显著增高。由于骨科患者感染后往往出现其他系统感染等情况,其治疗策略主要是抗菌药物对症治疗。但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内,比如患者经治疗后感染情况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定量的抗菌药物,可能导致因用药过量或者用药不当引起患者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针对缺乏抵抗力的患者而言。因此,通过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值来判定患者的感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重新制定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14]。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没有激素活性。临床研究证实,在感染发生后2 h即可检测出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升高,6-8 h后其浓度即达到峰值,同时,降钙素原浓度的高低可反映出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报道显示,在抗感染治疗24 h内,降钙素原水平降低50%以上,说明抗感染治疗有效,否则说明抗感染效果欠佳,需要调整抗感染方案[1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当天和发热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热后第3天降钙素原诊断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这说明降钙素原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区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有研究表明[16],老年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降钙素原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另有研究显示[17],降钙素原的检测可有效区分细菌性感染性发热和非细菌感染性发热,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节省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的检测对骨科内置物术后发热性质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利于感染性发热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王力航,尚显文.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2):1395.

[2]周凯华,陈铭吉,陈 农,等.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病因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57.

[3]Lee SC,Hua CC,Yu TJ,et al.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for nosoeomial pneumonia:importance of initial anti-microbial therapy[J].Int J Clin Prat,2013,59(1):39.

[4]K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r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cr Med,2015,176(6):532.

[5]Zakynthinos E,Daniil Z,Papanikolaou J,et al.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PD: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Curr Durg Targets,2011,12(4):501.

[6]Corrado E,Coppola G,et al.Prediction of cerebrova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 lerosis:the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J].J Investig Med,2015,56 (1):32.

[7]李国栋.骨科金属内固定物置入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5):3967.

[8]王 簕,杨 波,尹 飚,等.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中监测4种血清感染指标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国骨伤,2015,28(1):66.

[9]吉尚戎.C-反应蛋白研究进展及热点争议[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3):361.

[10]Peiris JS,Yu WC,Leung CW,et al.Reemergence of fatal human influenza A subtype H5N1 disease[J].Lancet,2014,363:617.

[11]Patel PJ,Leeper KVJr,Mc Gowan JE Jr,et al.Epidemiology and microbiology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Semin Respir Cirt Care Med,2012,23(05):415.

[12]Idicula TT,Brogger J,Naess H,et al.Adm ission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severity and morta lity:the Bergen stroke study [J].BMC Neurol,2015,28 (9):18.

[13]Subodh V,Chao-HW,Shu HL,et al.A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C-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J].Circulation,2015,106(10):913.

[14]Hashimoto H,Tagaya M,Niki H,et al.Computer-assisted analysis of heterogeneity on B-mode imaging predicts instability of asymptom atic carotid plaque[J].Cerebrovasc Dis,2014,28(4):357.

[15]徐志锋,余梅娟,李志全,等.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发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3,19(5):669.

[16]陈兆平,丁玉喜,沈 靖,等.4种血清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发热中的监测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893.

[17]Ruuskanen O,Lahti E,Jennings LC,et al.Viral pneumonia[J].The Lancet,2011,377(9773):1264.

1007-4287(2017)05-0869-03

2016-12-08)

猜你喜欢

降钙素感染性内置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7》
容器内置过滤器在页岩气生产平台的应用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降钙素合成分泌及生理作用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