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绝招》的思考与建议
2017-06-05丁敏奎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210046
丁敏奎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210046)
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绝招》的思考与建议
丁敏奎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210046)
江苏丁敏奎
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5期史红亮老师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绝招》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史老师的勇于实践与探索、善于思考与总结的精神深表敬佩。但笔者22年的篮球教学经验提醒我,有些“绝招”的练习方法还值得商榷,为此依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与完善性的改进建议,期待与史老师及各位同仁商讨。
一、针对原文中的“绝招1”:技术动作的学习要注意教材的顺序性和技术的难易度
1.思考
原文提出,“利用技术动作学习的迁移,掌握‘跨步接球,上步投篮’的动作”。其意图是采取了行进间跨步接球后再上一步传球,行进间跨步接球再跨一步向前上方传球的练习方法,通过对已有行进间传接球知识的延伸和迁移,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动作。
从篮球运动技术的难易程度上讲,行进间单手肩上传接球的技术难度相对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难。从中小学篮球教材学习的先后顺序上讲,小学水平三就有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学习,而没有行进间单手肩上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就连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也要到初中才开始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原文的“绝招1”忽视了运动技术学练的难易度,颠倒了篮球技能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有悖于篮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2.建议
笔者认为“绝招1”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整,将学练方法转变为行进间跨步接球后再上一步将球向前上方投出,行进间跨步接球再跨一步向前上方将球投出。那么,有人会质疑了,只改了一个字,将“传”改成了“投”或者“抛”,是否是“抠字眼”,或者“无中生有”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这里的“投”并非一定要“投中篮”,只是为学习和掌握“跨步接球,上步投篮”动作服务的,因此,“传球”的技术含量相对于“投或抛”来说要高。同时,在篮球运动中,有传球,那么必须有接球,传接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不但让这一动作名称显得不够准确,而且加大了“传”的技术难度。
二、针对原文中的“绝招2”:脚步动作的学习要注意实战的需要性和学生的差异性
1.思考
原文提出的“一大、二小、三高跳”是一种通俗的、常见的概括,但是体育教学如果仅仅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表象上去进行,可能给人一种“教条主义”的感觉。针对这一脚步动作,步幅的大小需要根据实战的情况,步幅小未必是坏事,步幅大未必是好事。根据“跨步接球”时人体的位置与篮圈的距离和防守者的位置,在实战中需要灵活地调整步幅。第二,人们知道当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的身高差异较大、体能差别较大、技能掌握的情况又各不一样,其步幅的大小更不会一样。从原文的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标志线与报纸摆放的距离,以及橡皮筋的高度等等都是同样的。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步幅大的学生需要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中有意识地减小步幅,而步幅小的则需要增加步幅。这显然是不符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理念,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学习脚步动作。
2.建议
绝招2可以进行这样修改,将地面上等间距、同样大小与距离的标志线换成大小和距离逐渐加大的标志线;将地面上的报纸也逐渐增加大小和距离,以形成若干个适合于不同学生练习的场地。当学生练习几次后,发现标志线的大小和距离,不太适合自己练习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其他标志线。经过多次练习后,随着动作的熟练掌握,学生可以随时选择和挑战不同距离的标志线进行练习。这样能体现出学生对自我的动作有个正确的评价,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设计橡皮筋的高度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灵活调整,可增加高度、也可降低高度。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在练习中能不断地能调整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增加与减小步幅以提高位移的速度,最终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为实战中灵活调整步幅服务,能不断提高练习的难度,增加动作的美观度和实战效度。
三、针对原文中的“绝招3”:投篮动作的练习要注意手腕的柔和度和学生的内需性
1.思考
原文提出在篮筐后面小长方形的顶点处,用即时贴等标志物进行标定,利用这一标志物确定篮球碰篮板的位置。这个设置较为巧妙,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球能够碰到这个标志物,但是由于篮球的不规则旋转和力量的过大或过小等,学生的球依旧不能进篮圈。因此,有意识地将球投向这个标志物不是投中篮的根本,而需要拥有正确的出手高度、角度和力度。这样需要注意手腕的柔和度,其压腕和拨指的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可以通过碰撞篮板而进篮圈,也可以直接命中篮圈,同时,两个标志物在篮板上,学生的球会有意识地向哪一个标识物投去呢?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做一些改进。
2.建议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建议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地将学生分为喜欢投“空心篮”(不通过碰撞篮板而投中的)和喜欢投“擦板篮”(通过碰撞篮板而投中的)的两个组。针对投擦板篮这一组的学生,谁用左手上篮,谁右手上篮做一个区分,将该组学生分成2个组。在每组练习的每个篮板上只需要设置一个标志物(较原文少了一个点),即左手上篮的组选择标志物在左侧的篮球场地,右手上篮的组选择标志物在右侧的篮球场地。这样便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在练习时也不会混淆究竟要让球接触到哪个点,更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最后,要明确告诉学生拥有正确的出手高度、角度和力度是投中篮的关键,必须要提高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能力,培养球性球感和手上的基本功。
总之,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以不断提高位移的速度、起跳的高度等等。最后,还需要提高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