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报道策划、深耕“海丝”文化,当好门户守望者
——泉州晚报社“海丝”主题报道的策划与实践

2017-06-05叶燕民

中国记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丝泉州文化

□ 文/叶燕民 杨 杰

重视报道策划、深耕“海丝”文化,当好门户守望者
——泉州晚报社“海丝”主题报道的策划与实践

□ 文/叶燕民 杨 杰

编者按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办之际,本刊再次聚焦相关报道。做大做好“一带一路”新闻宣传,是不是只是几家央媒的专利?包括地方媒体在内的各级各类媒体在做好“一带一路”报道上,又应该如何作为?有效作为? 本期“视点”约请媒体负责人和一线操作者,就此话题发表观点。欢迎来稿继续讨论。

福建是“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发端城市之一。泉州晚报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媒体报道和活动策划,推动将历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

泉州 一带一路 主题报道 策划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评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泉州港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四大对外贸易商港;宋元时期,成为对外通商重要港口,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于世,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海外交通繁荣,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促成了城市多元文化的形成。

泉州晚报社作为泉州市委机关报社,同时也是泉州最重要的主流媒体,积极投入到泉州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排头兵”“试验田”的报道中。

一、以“新闻+文化”办报理念,为“海丝”文化鼓与呼

作为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创刊伊始,就确立了“新闻+文化”的办报理念,植根本土文化的名栏目“清源”“刺桐红”读者群长盛不衰,“温陵志”“泉州发现”等,是读者可堪期待的地理发现。

2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的“和平方舟”在抵达泉州前,就与泉州结下缘分——1991年2月1日,“和平方舟”在从南海驶往中国广州的海上,救起了已在海上漂泊8天的8名泉州渔民。《泉州晚报》刊发消息《未到泉州先结善缘 “和平方舟”搭救8名泉州渔民》,真实记录了这段千年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中外友谊,令人动容。考察团乘坐“和平方舟”抵达后渚港,在泉州进行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泉州晚报》从当年2月8日起,连发多篇消息、侧记、评论以及图片等,对此次考察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作为一家1985年创办的市委机关报社,泉州晚报社对“海丝”文化的报道,贯穿了海丝名城文化的报道全过程,自觉担负起守望海丝门户城市的担子。

今年开春伊始,泉州“海丝”申遗传来好消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已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泉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和规划,致力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充分发挥文化、侨台、港口等优势,构建对外开放大格局。下一步,围绕如何更好地做好报道,让“海丝”文化绽放魅力,让“海丝”精神享誉四方,让“海丝”元素深入人心,泉州晚报社还将充分调动旗下各媒体方阵的力量,交出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新答卷。

二、通过举办节庆展会,集中对外展示泉州“海丝”文化

□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陈起拓/摄)

“海丝”文化是泉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品牌。泉州的“海丝文化”绚丽多彩:开元寺东西塔、洛阳桥、六胜塔等古建筑,以其宏伟外观和丰富内涵展示了灿烂的文明;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老君造像、草庵摩尼光佛等宗教胜迹,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诉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宋代古船、九日山摩崖石刻、德化窑屈斗宫遗址等古文物,见证了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传统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海丝文化”已成为泉州灿烂的城市名片,是世界了解泉州的重要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开始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城市文化特色。翻看往日报道,泉州晚报社记录了泉州“海丝文化”弘扬发展的每一步。1986年10月,泉州举办第一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此后,泉州围绕“海丝文化”,举办了海丝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赴海外举办“中国文化周——海丝泉州文化节”等重头活动。2010年起,泉州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作为这项活动的发起方,此后几年,闽南文化节在台湾、澳门、金门、马六甲等地轮流举行,2017年则移师到漳州举办,活动弘扬多元、开放、进取、和平的闽南人文精神,推动闽南文化的大发展。每一次活动,对报社媒体都是一次大检阅,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泉州晚报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先导作用。

2013年,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从10个初审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围绕“文都”诞生前后,报社策划了贯穿全年的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报道,以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等。

2015年,经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当年11月8日起,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一起拉开帷幕,这是中央为支持泉州打造“海丝”品牌批准的重要活动,今年12月还将举办第三届。作为东道主所在地主流媒体,泉州晚报社通过活动策划,调动各媒体全力配合,按照节前、节中、节后的各个关键时间节点,做好充分策划和报道,上线“网络亚艺节”官网,吸引海内外网民参与,让“海丝”主题不断深入人心。第二届海丝国际艺术节期间,泉州晚报社累计投入报纸版面200多个,刊发图文报道560多篇(幅),充分展示泉州海丝文化建设成果,为“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架起文明交融、增进友谊的桥梁。

报社还积极开展对外宣传,通过对外合作办报,及时向外传递泉州声

音,传播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的发展态势。1998年,泉州晚报社开全国地市报先河,与菲律宾《商报》合作创办《泉州晚报·海外版》,每天随《商报》在海外发行;2012年,报社与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香港商报社合作创办《香港泉州报》,依托当地主要媒介发行。2015年,报社与中新社海外中心签署海外合作办报协议。泉州晚报社与四大洲最大华文媒体《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大洋日报》《华侨新闻报》以及《台湾导报》合作办报,定期开设《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专版,把泉州的声音常态化、制度化、经常化扩大至四大洲和台湾地区。

三、以申遗为抓手,多措并举展示“海丝”魅力

从2001年泉州启动了高规格的海丝协作机制,设立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海丝办”),到2017年开春,“古泉州(刺桐)史迹”被正式列为我国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泉州的申遗之路已经走过了17年。报社成立专门报道团队,对申遗工作进行系统拆分,确保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主动策划和精彩报道,向外界传递中心内容:保护传承海丝精神,是泉州这个城市几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共同行动,不仅有官方主导,更有民间的力量在推动。

作为地方党报,《泉州晚报》联合国家级媒体,开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采风活动。报社参与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风活动,特派记者兵分两路,对印尼、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踏访,重温古海丝友谊,面向新世纪挖掘泉州与上述地区的合作机会,带回最新鲜的海丝报道。此行加深了华侨、华人社团对泉州的认知,不少华侨二代、三代在随后展开“寻根”之旅,回到泉州寻找先辈留下的足迹。

今年3月初,晚报社承办了2017年度中国地市报会长会议,报社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场地市报社长、总编“海丝”遗迹采风活动,借全国各地媒体当家人之口,点评泉州“海丝”文化,成为海丝主题报道的一大看点。

配合申遗重大关键性节点,报社各媒体适时开展编读互动,以读者讲述方式,分享与“海丝”申遗有关的亲身经历,营造全市上下促申遗的浓厚氛围,《泉州晚报》开通了《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专栏,以故事形式,对申遗点依次进行挖掘展示。报社旗下市民报《东南早报》,以梳理海丝文化为主线,做好“海丝申遗泉州领航”专栏报道,全方位展示泉州海丝文物的内涵价值和魅力风采。早报拟以重走刺桐古港的形式,沿着泉州海岸线寻访海丝遗迹,访谈相关人物,以再现刺桐港的辉煌过去,呈现刺桐港的今日状况,展望刺桐港的美好未来。向市民发出“海丝申遗有你有我”征集令,征集关于海丝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市民网友热议申遗、参与申遗的浓烈氛围。报社还连续7年在元旦零时,在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山顶组织读者举办“撞钟祈福助力申遗”活动,共同许下新年愿望,为古城文化荣光祈愿。

四、以融媒为手段,形成“海丝”主题立体宣传

报社利用自身强大的融媒体平台,对“海丝”新闻进行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实现主题宣传立体化传播。

报社旗下新媒体矩阵包括各媒体的两微(微博微信)一网(泉州网)一端(“泉州通”手机客户端),在“海丝”重大题材的报道上实现充分融通,及时刊发《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本地主流媒体“海丝”方面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本社围绕“海丝”方面的宣传报道达2300多篇次,其中不少报道作为原创内容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网站转发,为“海丝”宣传拓宽了传播面。

泉州网承建了“海上丝绸之路网”。海丝网立足于信息发布和资讯服务,于2016年6月初试上线,迄今发稿1200多篇,目前,有关海丝的重大信息和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申遗等各类信息都在海丝网上得到及时更新和发布,已开始发挥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的作用。海丝网还开设中文繁体版本和英文频道。海丝网官方微博和海丝申遗官微也同步开通,以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在社交平台上宣传海丝文化和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

报社其他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还通过海丝网平台,与市教育局合作,推出泉州“海丝文化”游学指南的板块;与市工商联合作,推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联合会的合作项目专栏;与商务局紧密联系,加强对跨境电商的报道。

利用新媒体平台,“海丝”主题的表现也多样化。比如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的新传播形式,对“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各类重大事件、热点新闻进行报道,题材涉及政务、教育、经贸、医疗、文化、体育、公安等多个领域,2016年至今已直播60多场,以现场报道的形式获得了百万次的点击量。

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海丝报道是报社的一项系统工程。重视报道策划、深耕“海丝”文化、当好“海丝”重要门户的守望者,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行动主线。(作者叶燕民是泉州晚报社社长、杨杰是泉州晚报社总编室主任)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海丝泉州文化
泉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年味里的“虎文化”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谁远谁近?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