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住系统性创新这个“牛鼻子”
—— 2017新华社两会全媒报道有感

2017-06-05文/南

中国记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牛鼻子分社新华社

□ 文/南 辰

牵住系统性创新这个“牛鼻子”
—— 2017新华社两会全媒报道有感

□ 文/南 辰

作为新华社的“中央厨房”,全媒报道平台按照新华社党组精神,依托新华社国内分社和国内部、对外部、新华网等兄弟部门,牵住融合报道系统性创新这个牛鼻子,民主、民生主线多点开花,高端融合评论创新不断,对内对外融合互动更有章法,交上一份锐意创新的出色答卷。

新华社 中央厨房 两会 全媒报道

2017年全国两会,既是一次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两会,又是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后召开的两会。

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一年多过去,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积极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在融合创新方面大步迈进。如何在全国两会这场世界瞩目的新闻大战中,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创新要求,是新闻单位的必答题。

一、民主融合报道创新厚积薄发

今年两会,恰逢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开始运行。3月2日两会召开前夕,全媒报道平台徐壮志和国内部央采中心杨依军等同志,在社领导和总编室领导指挥下,精心制作,推出微纪录片《共商国是》,以融媒体形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4年来在两会上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故事。短片上线后,迅速在各新媒体平台形成刷屏之势,成为总浏览量超过1亿次的现象级产品。

为做好这部纪录片,国内部、摄影部、新华网相关人员与全媒平台通力合作奋战近一个月,片子几经推倒重来,付出了巨大努力。作为《国家相册》特别节目,《共商国是》成功运用各种特效、采访手段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动人细节。立意高远,主题厚重,与人民日报社《人民代表习近平》等微纪录片一道,在两会召开前起到先声夺人的压阵作用。

今年两会融合报道,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内对外融合报道良性互动。在全媒报道平台推出微纪录片《共商国是》后,为探索重大题材国际传播的规律,新华社海媒平台精心将此片改编成一个2分10秒的英文短片《茶树油的民主》,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仅一天内,海外社交媒体总到达量即达555万,媒体点击观看次数达110581次,互动量6万6千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华社首次安排外籍记者报道两会,同步开展对外报道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渠道拓展,受到海内外受众积极评价。例如,《新华社外籍记者首次亮相全国两会:中国两会原来如此重要》等五个短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推出后,浏览量均接近1000万人次,“反腐大棋”短片受到国家象棋队微信公号和国象界知名人士转推。在这方面,兄弟媒体也有精彩纷呈的微视频民主短片。例如,《中国日报》推出的《英国小哥再次穿越侃两会,这次好像掉进巨人国》,特效和策划创意精彩,打通对内对外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受到网民好评。

在短视频成为移动互联新风口的背景下,微纪录片成为融合创新兵家必争之地。几分钟的时间里,如何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要素,以及动画特效等技术手段,抓住感人细节,讲好精彩故事,吸引受众点击,《红色气质》《心中的牵挂》《小账本连着大情怀》《国家相册》等微纪录片都是起到标杆作用的经典案例,为《共商国是》这样的战役性报道中的“大片”锻炼了融合创新人才,积累了制作经验。下一步,“第一工作室”将继续大胆创新,不断摸索,擦亮新华社微纪录片这张名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总编室评论部与全媒报道平台继续合作,以“第一工作室”品牌,推出多篇“两会辛识平”融合评论,有的单篇在新华社客户端点击突破千万次。《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这篇聚焦民主的融合评论也是佳作之一,仅在新华社客户端点击就突破160万次。

两会期间,总编室评论部根据何平总编辑指示,精心撰写了署名“辛识平”的新媒体评论《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稿件以两会为切入点,从本质、特质、品质三个方面对中国式民主进行解构。文章语言平实、娓娓道来,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阐释中国式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彰显新媒体的传播特色。

全媒平台针对评论部专发新媒体的这篇高端评论进行了精编,压缩篇幅,将出镜评论员口播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并选取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下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天梯村”外景、各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新闻图片在视频中突出展示,还根据评论内容,选取《共商国是》中赣南油茶林的视频镜头突出展示,让融媒体评论图、文、视频互动,取得良好展示效果。

稿件在新华网“学习进行时”栏目、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后反响强烈:被新浪网、人民网、求是网、腾讯网等300多家网站转载,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突破160万人次,“共产党员”“共青团中央”等20多个微信公号转发。中央网信办和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对评论予以肯定,称这样的报道很好地解读了中国式民主,应该大力推广,让更多人看到。

每年全国两会,如何砸开民主这个硬核桃,通过民主的细节展示中国式民主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是各大媒体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今年两会,审议民法总则草案的议程是非常好的透视中国式民主的窗口。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与国内部央采中心和四川分社合作,于3月9日推出H5页面《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变迁的背后》,以生动活泼的动漫深入浅出地让网民读懂民法总则草案的核心要点。兄弟媒体的创新创意同样令人称赞:人民日报社推出的动画短片《当民法总则遇上哪吒》可谓脑洞大开,取得刷屏的传播效果。

记得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时,微博正火,很多代表委员利用微博收集民意。当时,我和同事写了一条两会稿件《让民意民智插上“微博”的翅膀》,文章引用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储建国的观点:民主事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也是一项精细的事业。它有体制层面的显著推进,也有技术和行动层面的增量发展。可以说,7年过去,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真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的锐意创新无疑也将为我国民主事业的推进带来更多技术和行动的增量。

二、民生融合报道创新主体和形式丰富多元

每年全国两会,民生报道的热词往往离不开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个高峰往往出现在政协报道开幕前后,第二次往往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之后。

今年两会,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在社领导指挥下,首次系统性组织融媒创新报道,“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融媒体报道精彩纷呈,创意无限。

早在今年两会召开前一个多月,全媒报道平台就根据社领导指示,与山西、上海、四川、福建、西藏、重庆、云南、广东、浙江、北京、河南等11个分社合作,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组织系统性融媒体创新报道,取得巨大成功。在新媒体各个端口总浏览量早已超过1个亿,受到网民和媒体同行的关注好评。

□ 图1为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记者在采访拍摄。(兰红光/摄)

□ 图2为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记者在采访拍摄。(金良快/摄)

□ 图3为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记者举手提问。(谢环驰/摄)

这些产品包括《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MV》,皮影戏《冬季之恋》,微视频《你好,我是“独联派”》《一本旧书的重生》《小猪9403闯关记》《牛粪去哪儿了》《二楼的猪猪》《爸妈老了,家里来了“提灯女神”》《西藏养老院“聚”起来的温暖》《大家一起唱起来,人人动手分起来》《“广漂”姑娘走出“握手楼”之后》《爱与陪伴》《辣条逆袭》,以及图片故事《我不敢老,我是你永远的依靠》等,涵盖MV、微纪录片、动漫、说唱、图文故事等多种创新形式。尤其可贵的是,从创意策划到执行,主体多是新华社国内分社业务平台,是全媒报道平台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成系列地推出民生创新融媒体产品。

全媒报道平台采用项目制,把十多个相关选题分包给牵头人,再分别与分社对接,建立微信策划群,把分社上报的清洁取暖、养老保障、规范房屋租赁、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畜禽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策划方案细化。

我牵头负责广东分社策划拍摄的三个微纪录片,在微信策划群中,广东分社领导与一线采访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记者经常与平台编辑沟通到深夜。尤其是微视频《二楼的猪猪》,表现主题是猪粪清洁利用,标题如何取,画面如何表现,海报如何设计,大家七嘴八舌,脑洞大开。

接下来,是催稿子和反复打磨修改。紧赶慢赶,在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前,系列融合产品基本备好。在确认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有所呼应后,系列创新产品开始播发,迅速以新颖的表现手法和接地气的民生视角,在新媒体舆论场引发巨大反响。媒体受众认为“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系列融媒体产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了硬新闻的软表达,传播效果良好,社领导专门批示鼓励。

盘点六件事系列融媒体产品创新,既有策划体制机制创新,也有人才挖掘和使用创新。例如,动漫皮影戏《冬季之约》是在社领导组织指挥下,由全媒报道平台和山西分社联合出品、全网重点推送的全媒体产品,讲述一块煤“黑蛋”与一位农村老汉的冬季之约,采用电影蒙太奇叙事手法,动漫皮影戏的视听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主题。在全媒报道平台领导和分社领导的支持下,山西分社大胆引入电影制作流程,制作过程中分社调动社会上动画、音乐、配音等领域的一流从业者通力合作,完全按电影制作流程推进,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浙江分社担纲的说唱《大家一起唱起来,人人动手分起来》则让主场和动画制作人、新华社记者孔令杭火了起来,“这样的新华社我喜欢”“新华社厉害了”……网民纷纷点赞,形成刷屏之势。

业内专家也高度评价该系列融媒体产品,认为报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新闻纸”变成“艺术片”,把融媒体报道推上了一个新境界,体现了新华社报道文风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权威新闻的通俗落地。尤其是《动漫MV|习近平关心的这六件事》,玩转新媒体元素,传播内容兼具审美性和时政新闻的特点,在朋友圈呈刷屏之效,还被华盛顿日报网采用。

三、 “辛识平”高端评论融合报道品牌初立

上接“天气”的高端评论,如何利用可视化手段更接地气,在移动互联时代占稳高端理论宣传阵地,必须大胆破题。

今年1月,按照新华社领导布置,总编室评论部与全媒报道平台合作,在央媒中率先推出专供新媒体的高端融合评论,社领导为这个高端评论栏目起了“辛识平”的笔名,首篇《看习近平如何打通“任督二脉”》1月19日配合视频、图片播发,引发各界关注。

评论思想的可视化难度很大。目前,全媒平台正在摸索利用漫画、图片、视频、大屏背景等手段进行创新,用更贴近网民的沟通技巧展示高端评论的思想内涵。今年两会,全媒报道平台根据社领导和总编室领导要求,配合总编室评论部,以“第一工作室”品牌推出高端融合评论视频栏目“两会辛识平”,包括《辛识平:习近平给出的“交往指南”》《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习近平如何推进政治生态“净化工程”》等。视频由国内部新华视点记者杰文津出镜,穿插大量总书记下团照片、一线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调研等照片以及犀利的新闻漫画,视频张力强,是中央新闻单位中唯一的专供新媒体的高端视频评论栏目。

据不完全统计,“两会辛识平”融合评论新华社客户端页面点击喜人,仅在新华社客户端一个平台,《习近平给出的“交往指南”》点击就达到1123万,《习近平如何推进政治生态“净化工程”》点击达420万,《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点击达164万。有的“两会辛识平”还被网信部门全网推送,并被新华社内多个新媒体平台广泛转载,取得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根据总编室领导要求,全媒报道平台还与国内部新华时评室合作,拍摄“两会微视评”《给力!新华时评民生改善“三连评”》,点击达684万,受到总编室领导充分肯定。

目前,辛识平已经累计发稿9篇,在各个平台端口点击超过6000万,成为融合高端评论报道的现象级产品。下一步,全媒报道平台将按照社领导和总编室领导精神,与兄弟部门密切合作,力争让“辛识平”这个品牌更具活力和影响力。

总结今年两会“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系统性融媒创新民生报道、高端评论融合创新报道和民主融合创新报道,充分反映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证明各个业务单元只要大胆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媒体融合就能更快、更成功、更深入地由相加走向相融。这种依靠高效、精准的组织策划,激发更多主体创新活力的系统性创新,也符合全媒报道平台中央厨房的定位,应当继续发扬光大。(作者单位: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牛鼻子分社新华社
奇怪的牛鼻子
再创新高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