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如何炼成?
——“无人机+数据新闻团队”创新两会报道

2017-06-05马轶群

中国记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华网航拍可视化

□ 文/马轶群

《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如何炼成?
——“无人机+数据新闻团队”创新两会报道

□ 文/马轶群

近几年,数据新闻、无人机航拍新闻的表现引人注目。将两者结合起来报道两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作者是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的主创人员,文章解析了新华网数据新闻团队“数据新闻+无人机”的两会报道创新做法。

数据新闻 团队建设 两会报道 无人机+数据新闻

今年两会期间,一条名为《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下简称《看报告》)的移动端短视频在许多人的手机上刷屏。新华网数据新闻部与新闻无人机队组成的跨界团队,创作了这件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媒体产品。

一、创意融合技术,催生新媒体产品

每逢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是媒体的重头戏,如何做出新意?

“养创意”是新华网数据新闻团队坚持的创意孵化方式之一,通过不断优化、丰富创意,选择恰当时机,融入创意,推出成熟作品。《看报告》的创意源于2016年底的一次创意视频头脑风暴。这个当时保留“养”起的模拟增强现实结合航拍的创意点子在两会前被重新提出。回顾以往的新闻报道,尚无类似产品以航拍叠加数据可视化特效贯穿全片。同时,用独特视角解读时政新闻的操作手法也不多见。我们经过多轮评估认为,方案虽有风险,但总体可行,做好了有可能成为“爆款”。

随后,创意进入具体实施。这时距两会召开还有两周,时间紧迫,执行团队必须高效融合。打破部门分割,促进团队有效融合是新华网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数据新闻部与无人机队同属融媒体产品创新中心,这为项目加速实施创造了条件。两个团队迅速抽调人员组成攻坚项目组,共同细化创意,确定视频内容、风格、拍摄手法、制作流程,研究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数据,最终把重点定为展现2017年政府工作目标,并做出多个方案,草拟脚本。

该作品有三个亮点。前两个亮点属于技术层面,分别为无人机航拍和模拟增强现实技术。第三个亮点在于把握报道内容创意,提炼数据与画面结合紧密,同时巧妙融入总理做报告的原声。现场声音、航拍实景、数据可视化从不同角度让受众对报告的重点过目难忘。

在视频画面上叠加数据,对航拍技术、画面比例等要求很高。因此,在视频制作脚本的基础上,项目组还拟定航拍镜头脚本,对航拍场景、拍摄风格等细节进行严格要求,并制定方案:一、精选无人机中队拍摄人员,同一个镜头指定两个无人机中队拍摄,优中选精;二、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交叉同步进行,航拍视频回传后,同步进行后期特效制作;三、专人负责梳理航拍视频数据库中的镜头,作为备选方案。

数据新闻部后期特效团队对长达20多小时的50余部航拍视频进行逐帧筛选,运用模拟增强现实特效技术将数据以可视化方式“植入”航拍视频,其核心环节是三维跟踪技术及相应的动画特效。由于做足准备工作,在报告公布当天,我们选取了报告中的11组数据,用14个特效镜头表现。最初计划的视频中没有配音,就在当天,项目组获得灵感,摘取总理做报告的音频,形成总理为短片“配音”的创意点。受众能直观看到可视化数据及实景画面,听总理进行“权威解读”。音频完美配合画面,这使短视频再次发生质的飞跃。

通过技术和流程优化,解决了视频特效制作的长周期与新闻时效性之间的矛盾,最终确保在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当天完成并播发了这条视频,同时还调集前端力量,迅速以视频为基础开发出横屏轻应用产品。由于创意新颖、内容权威、发布及时,《看报告》立即在朋友圈刷屏,在媒体圈也引发热烈反响。

二、顺应融媒发展趋势,不断迭代创新

《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视频截屏。(新华网供图)

新华网数据新闻的这次创新并非偶然。自2014年两会起,数据新闻部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在时政新闻领域探索新技术、新话语模式,每年都有亮点:2014年两会,《50句话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以信息图方式解读报告,获得超2000万阅读量;2015年两会,以个性化新闻理念推出交互产品《政府工作报告与我》,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就能自动生成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定制版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踏上短视频的风口,出品了创意短视频《报告两小时 动画两分钟》,以微缩景观拍摄与虚拟数据后期叠加的形式,提炼报告的核心数据,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今年则融合无人机、模拟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推出了前文所述的融合态创意作品。

近年来,新华网一直加大科技与传媒的融合,率先在数据新闻、无人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新媒体产品生产。在这种创新氛围中,数据新闻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大家都主动或被迫离开“舒适区”,探索新媒体实现路径。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运行4年多来,一直以“用数据传递独特新闻价值”为理念,以“创意加技术”引领,通过新媒体手段为受众挖掘新闻深层信息,推出了《打虎拍蝇记》《全景交互看阅兵》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数据化提纯、可视化呈现、故事化表达,改变以图片、文字为主的传统新闻面貌。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数据新闻》栏目获“中国新闻名专栏”,这也是数据新闻类栏目在国内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栏目中还有两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数据新闻团队经过几年实践,以新的理念逐渐成为新华网创意新闻报道的冲锋队。由数据新闻团队主导,类似《看报告》项目的多团队融合模式已常态化。

数据新闻为媒体融合报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以基于更大的样本,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多媒体融合展示新闻内容,更完整、更生动地体现新闻主题,让受众拥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和“发现”的乐趣。随着对数据分析技术、HTML5技术以及视频可视化技术等深入理解,目前利用图文式、交互式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可视分析解读的数据新闻逐渐成为常态,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数据新闻作品也崭露头角。当前,数据新闻正处在跨学科、多维度、广角度的结合点上,寻求叙事方式、展现形式、传播价值的创新性进化。

三、如何确保数据编辑团队更具竞争力?

新媒体战场的竞赛越来越激烈,准确、快速的常规报道是“标配武器”,难以形成差异化,而“新武器”很大程度上由团队的研发能力决定。创意策划水准、数据分析能力、视觉设计功底、动画三维后期特效,这些创意和技术的融合确保了良好的产品体验,组成了创新团队研发的核心竞争力。

新华网数据新闻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数据编辑、产品经理、可视化设计师、前端工程师、视频特效包装等近20人,人员配置在同类媒体中首屈一指。但最初,团队也仅有数据编辑和可视化设计师,只能提供信息图产品。

通过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团队规模、提升专业水准,引入前端工程师、视频特效包装等人员,以培训结合实战的方式鼓励团队成员持续学习,培养融合思维,掌握多种技能,探索新软件、新应用。倡导团队成员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数据编辑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和产品思维,团队中几名数据编辑成功转型产品经理;培养可视化设计师的视频加工能力,在视频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把创新、协作的氛围融入团队,让每位成员都具备创新实力,同时创新路上的碰撞又提供更多创新动力,每个人的自学意愿和探索精神都是团队的未来福利。团队不断加强新技术储备,探索新兴技术表现形式,积累丰富素材,确保在新闻发生时快速聚集资源,为产品创新服务。(作者是新华网融媒体产品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监)

编 辑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

猜你喜欢

新华网航拍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难忘的航拍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陕西画报航拍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