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环节扶持主流媒体的重庆实践
——就主流媒体扶持路径及效果专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

2017-06-05陈国权

中国记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日报党报重庆

□ 文/本刊记者 陈国权

多环节扶持主流媒体的重庆实践
——就主流媒体扶持路径及效果专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

□ 文/本刊记者 陈国权

近年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融合转型、影响力打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这是集团整体励精图治、发奋创新的结果,也离不开各级相关部门的扶持与资助;在党报发行、项目扶持、专项基金、税收返还、政策资源等方面,集团都获得了来自各方的优惠政策与扶持举措,扶持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各方对此都很关注,本刊就此话题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进行了专访。

扶持主流媒体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媒体融合

管 洪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

: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扶持主流媒体的必要性何在?哪些媒体应该获得扶持?其他媒体该怎样妥善安排?

管洪:调查显示,重大突发事件和国计民生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受访者最信任的仍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我们党的宣传舆论阵地,承担着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对主流媒体,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加大扶持力度。对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任务的时政类报、台、网、端等媒体,都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曾是“小号”的“重庆日报·理论头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率先支持其重新包装,以“理论头条V”的名称启动团队化运营。目前,理论头条已经成为重报集团重点打造的微信公众号,获得资金扶持的“理论头条”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它用脱口秀、动漫、H5等形式,把相对专业、艰涩的理论词汇进行通俗化解构,转换传统的话语方式,很快在重庆走红。同时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及时支持。近日又传来好消息,以“理论头条”内容为主的理论精微传播工程,被中央网信办纳入2017年重点工作。事例本身说明,中央、市委市政府对党的“喉舌”的扶持是一直在进行的。对一些生于市场、长于市场的非时政类媒体应该鼓励他们按照市场法则,加快转型,主动适应市场选择,要么在新形势下新格局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蝶变;要么在市场法则下,自动退出市场。

在传统主流媒体准备不足,传统生存模式和盈利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以及影响力急剧下滑的背景下,财政扶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解决好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技术升级、传播平台拓展和传播能力提升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短期内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支持。比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近3年来,投入近2亿元,主要用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纸媒的技术平台建设和华龙网技术改造以及华龙网高清全媒体互动演播室建设。比如,集团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华龙网、重庆手机报、上游新闻、上游财经、重庆客户端、理论头条、慢新闻等网站和移动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有了新的提升。这些资金都是由集团层面统一筹集解决的,如果没有集团层面的统筹协调,任何一个单一媒体都难以筹集到相应的发展资金,也都走不出“投入是找死、不投入是等死”的怪圈。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之所以总体保持了良好的态势,都市类媒体也在成功加速转型,这和他们技术平台投入、设施设备投入没有背上包袱有直接关系。

:扶持应秉持怎样的原则和理念?应避免出现哪些问题?

管洪:我认为,扶持不是“撒胡椒面”式的,不能助长媒体的“小、散、懒”现象,更不能成为“养懒人”的温床。从重报集团扶持实践看,我认为扶持应当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增加主流媒体的造血机能。从重报集团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整体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4+1”的集群发展格局,即党报集群、新媒体集群、都市媒体集群、行业专业类媒体集群和多元产业集群。同时,重报集团的经营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非传统主业收入已经达到60%以上。

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播技术落后;二是新媒体平台建设滞后;三是传播能力下降。近年来,围绕这三个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培育新媒体平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目前重报集团新媒体覆盖数达到8480万,是传统媒体的38倍;新媒体年发稿量达到150万条,是传统媒体的6.5倍,初步实现了移动互联网领域“弯道超车”。

三是国家政策支持要和自身改革相结合。在目前情况下,要解决党报集团存在的问题,仅靠国家政策支持是不行的,不少党报集团是自收自支的运行体制,保稳定、保运行的任务非常重,国家政策支持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帮助作用,但不能完全解决媒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收入需要靠媒体自身不断改革创新来实现。这方面重报集团进行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集团发行公司积极拓展电商物流经营,2016年非传统发行收入已经达到6100多万元,2017年收入预计将达到8000万元以上,超过传统发行收入。又如,集团积极发展多元产业,活动营销、文创产业、会展产业、体育产业、健康养生、旅游产业等多元收入2016年达到了7亿元以上。还如,我们创新资本资产经营,加速集团控股经营的华龙网集团上市步伐,可望2017年上半年向证监会正式申报;加快推进集团产业公司债券主体信用评级,集团10亿元超短融资券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7家之一、西部地区首家获批在全国债权市场公开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的新闻传媒企业;成立集团投资公司,与猪八戒网、重庆文投集团合作成立重庆文化创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牵头发起设立“重庆重报创睿文化基金”等;整合集团近60亿元资产,成立集团资产运营管理公司,积极创新资产经营,2016年集团投资收益和资产性收益达到了5000万元以上。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获得了哪些扶持举措,落实了没有?效果怎样?您认为,哪些扶持手段效果好?还需要哪些扶持方式?

管洪:从2014年以来,我们先后得到中央和市级扶持资金4亿多元。比如,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连续三年每年5000万元、税收主营业务返还资金2600万元、《重庆日报》增量发行专项资金每年1637万元、《重庆日报·农村版》专项资金每年1100万元。比如,在项目扶持方面,争取到重庆日报数字阅报屏项目1000万元、广告产业园项目2500万元、环保搬迁项目2100万元、发行公司电商物流板块累计获得2140万元、都市报历史报纸数字保护项目360万元、重报印务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书报刊印刷装订车间项目2200万元等。同时,我们还在原有十余家享受文改优惠政策企业的基础上,于2015年成功争取到重报印务公司、重报电商物流公司、渝晚传媒公司、晨报传媒公司、轨道传媒公司等10家新的经营单位享受“文改”优惠政策;集团新闻传媒中心土地、原印务公司南坪地块也争取到划拨变出让的政策,为集团争取资金返还并成功实现变现近5亿元。

目前,这些扶持政策基本落实到位。而且,这些扶持举措还有力地推动了重报集团的媒体融合发展,为党报集团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应该讲,这些扶持手段,都是非常有效的。比如,集团使用5000万元融合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上自筹资金,共投入1.5亿元建成了集团层面和集团所属《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报系层面的两级技术支撑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技术落后、传播手段单一、传播力逐渐弱化的问题。其中,通过建成各报系技术支撑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屏障问题,打通了各纸媒、PC端、移动客户端媒体集群的信息渠道,重构了互联网条件下采、编、发一体化流程,改变了原来单一以版面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形成了一次采集多手段生成多元化传播的全媒体新闻资讯24小时采编发播管机制。通过建成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平台,可以进行新闻监控、智能决策、传播效果分析和版权维护等。现在,平均每天整理、分析文字、图片数据超过100万条,日访问量200万,通过收集浏览、点击、转载和用户流量等数据,实现对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已经具备现代化新闻数据资源中心的雏形。

应该说,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党报集团的扶持政策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但我们希望能够适当延长政策扶持的时间,以便进一步巩固融合发展成果,支持党报集团实现彻底转型。比如,文改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2018年就到期,建议以后还能够继续延长;党报集团国有资产收益减免政策能够继续延续;市级层面专项资金支持和市级税收返还能够再延长一个周期;能否将主流媒体采编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等等。

:一些主流媒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用于特定地区的媒体内容免费投放。但在实践中也遇到由于发行有保证,创新动力不足,内容质量下滑、传播力下滑的情况。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重庆日报》是如何做的?

管洪: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好内容提质和举措创新。比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了《重庆日报》10万份发行量。《重庆日报》在这个问题上,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重庆日报》针对赠阅发行中大学生群体占了相当比例的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采编模式、创新产品形态,高度重视与读者的互动,紧扣大学生活、贴近大学生需求,推出了《大学周刊》,“周刊”的版式和内容都活泼靓丽,很有特色,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确保了阅读效果,增强了针对性。《大学周刊》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尝试,开全国党报之先河。

:媒体内部机制的改造,是否需要精简?会不会出现扶持政策和资金被集团内媒体稀释的情况?

管洪:正如前面讲的,扶持政策要在确保传媒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各媒体体制机制创新,重构采编流程,创新考核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媒体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重报集团按照“坐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理念,打破原有的媒体间、部门间界限,建立了一体化、扁平化、项目制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以《重庆晨报》为例,对传统采编部门进行整合,内部机构由原21个减少至12个,中层干部数量由38人调整为26人。《重庆晨报》从事新媒体内容生产和技术支持的人员已达150人,占整个采编人员的70%以上。比如,从2017年开始,首次启用以“重庆日报、华龙网”为主体、涵盖集团各主要都市媒体的重报集团全国两会报道“中央厨房”新的运行机制,全国两会期间,利用直播、视频、H5、VR、动新闻等新手段对基层代表委员的鲜活事例进行报道,受到中宣部“全国两会新闻协调组”肯定,《重庆日报》也多次进入全国两会省级党报传播力榜(两微传播力),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

只要集团顶层设计是对路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被集团内媒体稀释的情况不会发生。重报集团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上游新闻是《重庆晨报》打造的新媒体产品,已获得了6000万元的融资,但这6000万元的融资,不能用于改善母体《重庆晨报》的财务状况,只能用于上游新闻,一分钱也不能补贴给报纸。这样才能保证上游新闻在没有经营压力下,集中精力做好新闻,将报纸的影响力延续下去。集团党委不干那种竭泽而渔的事。

:版权保护方面,为什么迄今传统媒体的内容版权保护依然障碍重重?您认为哪些方面可以突破?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如何扶持?

管洪:重报集团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版权声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中央级媒体到集团参观考察,给予充分肯定。我认为,目前在版权保护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一些党报集团自身思想认识不够,版权保护意识较差,维权的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在这个方面,重报集团高度重视知识版权保护,尤其要在技术保障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比如,重报集团在新闻监管平台中建立了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这个系统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报集团、华龙网与邮电大学联合开发,目前中央网信办、重庆市网信办和重报集团都在使用,该系统能够解决原来从技术上无法取证、无法呈现相关方违法事实等技术瓶颈。重报集团通过这个技术,每年的版权维护费都有了较大增长,从原来的每年几十万元,到去年接近300多万元,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希望政府要加大对这个方面的扶持,支持各媒体建设版权保护技术支撑平台,重报集团也愿意为国内各媒体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服务。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日报党报重庆
重庆客APP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在这里看重庆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