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育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

2017-06-04刘军红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有效性

刘军红

【摘 要】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开发教材学习资源、化学实验资源、教师人力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对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 有效性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以缓解目前的资源短缺现象。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理论者的思想,是实践者的行动。要透彻认知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要有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从以下几个问题认识与解决。

一、化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应该在怎样的区域内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是国家级层面的,可以是省级层面的,也可以是县级层面的,还可以是学校层面的。不同层面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会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探讨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配置。

基本公共化学教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调研中,我们认真比对上级的要求分析资源配置上的差距;比对先进地区的做法研究工作上的差距;比对区域间的优势剖析发展上的差距;比对群众的愿望了解需求上的差距,认为当前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如果站在县级或者学校的层面,从大的角度来探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那我们阐述的思想,就好似来自远方的雷声,要准确把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必须先了解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所在的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是辨证明晰教育均衡理念,从三个方面来增加对均等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到均等化,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人人享有一样的教育。无论领导者、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界,都应该对均等化的理念有基本的、科学的认识。一是对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的认识。教育均等化服务不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的公共教育服务,而是在承认地区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所有公民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二是对教育均衡包含教育资源数量上的浅层次均衡和教育质量上的高层次均衡的认识。在教育资源数量上,可以遵循平等对待和补偿弱势的原则,通过“削峰填谷”使强弱双方在数量上趋于平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强弱双方的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高层次均衡。三是对教育均衡是有层次性的动态发展过程的认识。教育均衡是相对的,始终处在均衡与不均衡之间。当一个均衡目标基本实现后,需要鼓励和推动一些学校在竞争中逐步形成新的优势,在“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中推動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是谁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谁来实施?也就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是谁?要弄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必须先要知道谁主管教育资源?依常规,谁主管着教育资源,谁就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在当前的形势下,客观来说,政府能够给足教育经费就很不错了,经济的发展问题、社会的稳定问题,政府都关心不过来,自然就无法顾及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只能由县级教育局来完成。真正说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问题。但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往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必然有限,不可能由于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政府忽视其他投入只管教育投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基础上开展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教育资源丰富,还是贫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都得进行,其主体有责任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之产生最好的效益。推进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深化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系统化学校教育人才存量资源的盘活与优化工作。实行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实施动态、规范和科学的管理,盘活存量资源,确保教育行业最大程度的人才使用率。

三、有效开发和利用化学教育资源的基本途径要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其主体必须先要知道,自己手中有哪些教育资源?有多少教育资源可以用来进行优化配置

站在不同的层面,教育资源会有所不同,如国家层面上的教育资源肯定与一个学校层面上的教育资源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县级层面上的教育资源。不管是哪一个层面,教育资源总是丰富的,但是,可用于配置的教育资源却不一定很多。例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教育局就很难配置好区域内的教育经费了,同样,这样的形势涉及学校,学校也无法配置好学校的教育资源了。要优化配置好教育资源,明确教育资源有哪些还不够,更要明确的是,哪些教育资源是可以用来配置的。比如说师资队伍存在学段学科及城乡间的不均衡。一是化学教师培养和培训基地缺失。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二是学段、学科教师不平衡。三是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年龄结构老化。四是教师的招录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如何才能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一)教育资源的含义

教育资源是指为了教育、培训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而在教育领域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约束下所做出的决策,使其分配给不同区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适应所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组合。

(二)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大体有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和政府配置教育资源。一般来说,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不会是单一的,而是两种配置方式同时存在、相辅相成。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教育供给,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1.教育性和服务性原则

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如何分配,除了坚持资源应用效率性原则外,还应发挥能够支持和强化教育的功能,突出教育性。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即为学习者学习服务。

2.合理性原则

看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单位对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分配是否合理,我们要看其资源配置是否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之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模效益原则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仅仅是指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应考虑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合与共享,同时还能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在考虑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要根据本地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合理地制定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五、“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有哪些

说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方法,如果我们只是概括地、简单地说:要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城乡教育体制改革,拓宽城乡教育融资渠道等。一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制约。如果其主体认为大力改造办学条件,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或者加强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或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那么,其主体选择不同的发展思路,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二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必须对应着一定类型的教育资源,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对应着不同的优化配置方法。如教育经费的配置与师资的配置肯定是不同的。教育经费的配置简单些,其配置的是经费;配置教育经费时,关键是要考虑经费的安排如何有效,如何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师资的配置就要复杂些,其配置的是教师,配置教师时,不能只按配置主体的主观意愿行事,还必须考虑教师个体的思想与需要。师资配置,并不是平均分配教师,主要是要利用师资配置促进教师发展。更要加快特色学校和综合高中建设,拓宽农村教育人才输送渠道,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