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2017-06-04史丹丹
史丹丹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言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初中阶段开始学习文言文,难度相对较大。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学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文言文,就会降低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以达到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使文言文所描述的情境貼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心体会文言文的思想和主旨,并与之产生共鸣,找到学习的动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如果单纯让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学生很难体会到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无法体会到作者登高眺望的豁达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登高活动,比如站在教学楼顶俯瞰、远眺,观察远处的每一处景物,然后写下当时的心情。参加完活动后再开展教学,学生就能很好地融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感受古人登高远眺的情怀,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现实中的世外桃源景色,让学生感受那种淳朴与静谧,放松心情去体会古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教师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立足生本,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言文,使学生体会文言文所描绘的意境、情感,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文言文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并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差别,逐渐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醉翁亭记》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要让学生学会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对字面意思进行讲解,还要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来综合阐述课文,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和深入的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还可搜集一些与《醉翁亭记》表达主题相似的文章,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理念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文言文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古文学习理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积极将其发扬光大。
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世外桃源生活的美好。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激起古文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文言文时,要从字词句入手,循序渐进,挖掘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提高初中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