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

2017-06-03罗会密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罗会密

【摘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体现数学学科价值所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去教师的认真教学外,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所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为数学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广大数学教师研究、运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快乐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方法。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在学习价值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要求下,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前预习习惯作为构建学生新学习体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我国很多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预习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当然,其涉及的因素众多。鉴于此,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一)教师观念较片面

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其行为、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思想观念。在小学生心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其进行模仿。有些教师认为课前预习完全没有必要,课堂是由教师掌控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样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而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后,对所将讲解的知识点比较明了,有可能造成上课时不专心的现象。在教师这种片面观念的指引下,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被直接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受到较大影响。

(二)数学作业布置过多

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这样的套路:课堂讲解完,课下巩固练习。认为只有多做习题,学生才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较多,导致很多学生结束作业的时间通常已到夜深人静,而当天作业结束以后就只能抓紧时间休息,以免造成第二天学习精力不足。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學生的学习任务主要集中在听课和作业练习两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后负担较重,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再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效教学的目标实现程度有限。

(三)课前预习的引导性不明确

有些数学教师只是将预习任务简单地分配给学生。至于在预习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项,哪些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哪些是需要稍微了解即可的内容等,老师则没有做出有效的引导。这样课前预习引导性的不明确,导致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主次不分,囫囵吞枣,预习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数学怀有“畏惧”心理,主要是因为不能理解,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最终导致积攒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加之有些老师讲课速度快,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几乎没有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相对底子薄、反应慢的学生只能是望书兴叹,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为教师上课带来了难度。而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正是基于这种因素,预习能够让小学生提前明了所要听讲内容,自己课前预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留到课堂,以免占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多余的时间用来听讲,思考较难的知识点。这样合理分配时间,听讲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听讲效率大大提升,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并明白如何去学,学习兴趣也会被重新激发出来。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

如果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学生们参与教学的程度逐渐提升,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稳步提升。当然这种景象的出现,是以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为前提,否则,教师提问的知识学生不会解答,又会如何去积极踊跃地回答呢?

(三)有利于重新构建小学生知识体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万不能主次不分,没有知识系统和学习目标地混乱进行。需重新梳理小学生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主次,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条理分明,知识脉络清晰,并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有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知识衔接性较强的学科,学过的知识点会在以后新知识中反复出现,甚至有些新知识点的掌握需要旧知识点作为支撑,这样在预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对一些没有掌握的旧知识点要重点学习,绝不能在旧知识点没有掌握的情况下,预习新知识。即便是进行预习,预习效果也是收效甚微,预习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因此,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对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途径探讨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兴趣和方法缺一不可,没有兴趣,就无法产生动力。而有兴趣,却没有效途径,也只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笔者就从自己实践教学中得到的经验中谈谈培养的途径。

(一)转变师生思想,提高预习重视度

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就是转变教师轻视预习的片面思想。这种思想在年龄较大教师身上较为明显,因为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在没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基础上照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才会对预习这一方法不屑一顾。正是由于教师对预习的不重视,深受教师思想影响较深的学生同样对预习“不怀好意”,这样预习就被师生无情地“雪藏”,其所带来的有效教学也就成为空谈。鉴于此,转变师生观念,提升预习重视度,同时再结合教师自身多种教学方法,从而为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更为可靠有力的保证。这对教师来说,是如虎添翼,对学生来说,更是丰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

(二)激发预习的兴趣

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经过课前的预习,上课之际我就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学生说,我板书。我接着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学生回答后,再让其说说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每次我都将学生自己没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将新知识让学生写到黑板上讲述,让学优生给予评价补充或是纠正。我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来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出评价。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个性发挥得充分,再也不把预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三)对学生预习加以正确的引导

预习任务的布置,不仅仅是告诉学生预习第几页的内容,更不是让学生草草地阅读一遍内容而已。同时由于很多学生在没有形成预习习惯,预习经验不丰富的前提下,对预习的认知比较模糊,学生虽然知道是要学习里边的内容,但却面对众多知识,无从下手,分不清主次,因此教师前期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我认为数学课大致可分成概念课和计算课两种类型,概念课的预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熟记,还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度。而计算课又分为纯数字计算以及应用题计算,对于纯数字计算,如在预习小数乘以小数时,1.2×6=?1.2×0.6=?我经常设置以下疑问:第一,你认为有几种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得出结果。第二,你自己能够举出类似的例题吗?第三,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第四,针對应用题,如工程队要修建一条180公里的公路,每天修20公里,修了6天,问剩下的还要修多少天?我引导学生如下进行预习:第一,公路全长是多少。第二,每天修20公里,修了6天,一共修了多少公里。第三,修了6天后,还剩多少公里。第四,剩下的公路,每天修20公里,多少天可以修完?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大部分都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计算不准确,教师只需稍微加以指正即可。最后教师再多给出相似习题供学生练习,加以巩固,类似的错误学生再没有出现,因此根据不同题型设置不同的疑问,对学生预习加以正确指引,课堂教学的质量定会稳步提升。

(四)持之以恒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预习方法的掌握可以是轻而易举,而预习习惯的培养则需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五、结束语

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更需要学生的学,而如何去学呢?这就需要从掌握课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开始,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占尽学习的先机,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魏翠萍.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187.

[2]蔡雄辉.谈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及习惯的有效策略[J].教师,2012(04):73-74.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