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做更好的自己

2017-06-03范春蕾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留守儿童学习

范春蕾

【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应只是解决他们吃穿住等生存问题,而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帮助留守儿童做更好的自己是目标与责任。具体应该从这三方面努力: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鼓励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沟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学习;身心发展

2015年6月,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了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的悲剧;2016年,有关校园欺凌的报道再次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达6100多万,其中独居的儿童超过200万。几年来,发生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的问题日益增多。关注留守儿童不再只是简单解决他们吃穿住等生存问题,而应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将来能否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与我们的教育对策有很大关系。

一、留守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而选择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但因入学政策、户籍制度以及生活成本等原因,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就近上学或生活,因而在广大农村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因无法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行为容易出现偏差;由于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为学习兴趣不强,成绩较差,意外伤害问题更为凸显。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留守,让孩子失去更多的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父母教育的缺位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会带来诸多的影响。留守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事实已无法改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帮助留守儿童做更好的自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与责任。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留守儿童从困境中走出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二、帮助留守儿童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及对策

(一)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用爱融化那颗柔弱而坚硬的心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现状、父母的教育程度、监护人的管理能力等,这样才能理解留守儿童的一些看似不正常的表现,比如不合群,不完成作业,衣着不整洁等。看到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急于批评,而应放下姿态,蹲下来,跟他们友好交谈,仔细了解背后的原因,不要因我们的不了解而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对抗情绪。我们应主动走近留守儿童,用爱去融化那颗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坚硬的心,从而让留守儿童信任我们。我们应多鼓励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沟通,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拉紧这条亲情线,让他们能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父母从未停止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

我记得刚接手现在这个班时,班上的许多男生都不爱穿鞋子,一下课总是光着脚从楼上一下子冲到楼下。我一再强调不许这样,有时还一个个点名批评教育。两周后,大部分爱赤脚的孩子都穿上了鞋子,唯独一个叫秋德的孩子还是如故,头发很长了也不剪,上课铃响后喜欢探头探脑或跑出教室去看老师来没来。我看到他这个样子,说了他好多次,他都没改。你说他时,他就静静地看着你,老是不吭声,让你气恼而又无计可施。一天,我跟他说:“你老是这样,你爸爸妈妈不管你吗?”他说:“我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又问:“他们去哪工作?”他说:“不知道。”我想跟他“套近乎”,于是又追問:“你妈妈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他还是面无表情地说:“不知道。”我惊讶地说:“你读六年级了,竟连妈妈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确实,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但我从他的眼神和平静的语气里读出了他的内心:他渴望父母的关爱。我感到我这样说话太过分了,马上放低了音量,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发,说:“你的头发该理了。”并轻轻地对他说:“等你爸爸妈妈打电话回来时,你问一下他们的工作怎样,看看他们是否很开心。”这是他第一次和我说了那么多,之前他对我的问话都是“装聋作哑”。过了几天,我发现他见到我时,脸上竟带着腼腆的笑容。我知道他和父母通过电话了,并且大家都感到很高兴。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地给他找些事干,比如取粉笔啊,拿作业啊,打扫走廊啊。他慢慢地信任我了,头痛脑热时就来找我而不是去找班主任。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渐渐了解了他的家庭与生活。我常常开导他要理解父母,多与父母交流,鼓励他好好努力,让爸爸妈妈放心。看着他一天天在努力,进步,我感到很欣慰,他的父母也很开心。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留守儿童大多因无人监管而变得懒散。有的孩子在家有父母的监管,学习成绩还不错,而有的孩子独自留守在家,缺乏父母的监管,就像脱缰的野马任意妄为。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监管,经常贪玩,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厮混,不按时归家,不听大人的教育,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干脆放弃学习,成了学困生和问题生。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找回自己,重拾信心。

对于这些缺少关爱的孩子,教师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几年前,我班上有个叫朱林的孩子,是个留守儿童。父母生下他不到一年,就全到外地打工了,常常几年才回来一次。从小他就跟年迈的外婆住在一起。他小时候也像很多孩子一样调皮捣蛋,成绩很差。读五年级时,他的表哥考上了大学,看着高兴的表哥,他也想去读大学。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表哥考上大学了,我也想读大学,你说,我现在开始努力,以后能考上大学吗?”我笑着说:“可以啊,但你一定要下苦功才行!”从那以后,每到下课,他就跟在老师的身后,问他不懂的问题,问了语文问数学,很多时候问的问题都非常简单,但对他来说却是难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读六年级时,他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做早饭,洗衣服,背诵课文和公式,晚上做完家务,就做练习,遇到不懂的就打电话向老师请教。他的刻苦好学不仅带动了班里的同学,而且感动了我们高年级组的所有老师。校长在大会小会上都表扬他。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在毕业检测中数学考取了99分,后被我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录取,成为我校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进步的典型。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那些常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孩子要多很多,他们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留守儿童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教会留守儿童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学习,如何锻炼,如何调整心态等,都是教师应多加费心的问题。我常引用《真心英雄》里面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来教育留守儿童,希望他们能多理解父母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暂时离开他们,但父母永远都是最爱自己的人;也希望他们不怕困难和挫折,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努力的目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舞台。自从第一次教毕业班后,我就非常关注每一届毕业生在高一级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我会把他们成功与否这些鲜活的例子讲给后来的学生听,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我常常提醒学生:现在学习的是最基础的东西,接下来的学习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千万不能满足于现状。我告诉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努力和坚持,还教他们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适应新环境等,让他们在前行的路上少走弯路。

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要关爱学生,从小事做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在颁奖典礼上,时时都会出现教师的身影……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学校里始终是最出色的,看到老师一直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真心付出着,那么他们就会敬慕老师,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前,教师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但无論怎样变,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付出更多的爱永远都不能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的朋友”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宝。

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用实际行动帮助留守儿童,就能让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留守儿童学习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