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探索
2017-06-03解月娇
解月娇
一、备课介绍
结合高考考纲和近年高考命题导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难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二、教学展示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状态。
(2)关于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入“两个凡是”的思想分析)
2.内容探究。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大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史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探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史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深度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有何启示?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史料三……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基础知识整理、重点知识点拨:时间、中心环节、内容。
(3)意义。(史料印证)
史料四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1992年)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建立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史料五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義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成效。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课教学突出四方面:第一,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包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点内部的知识完整性。第二,注重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第三,注重对重要的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第四,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和知识升华。
教学中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配合度高,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材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有所提升,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该文章为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下高中文综有效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课例;课题编号JC2015_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