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照

2017-06-01郭美霞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腹腔镜

郭美霞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400)

腹腔镜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照

郭美霞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 探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69.8±16.3)min、(58.7±19.2)mL、(13.9±2.2)h及(6.5±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33%、盆腔粘连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保证患者子宫安全,不过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肌瘤的清除率高,值得应用。

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之一,子宫肌瘤对于女性同袍的身体健康及妊娠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剔除,以往常常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虽然可以清楚肌瘤,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且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多,患者术后恢复慢,因此,有些患者不予接收[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得到患者青睐,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30~50岁,平均(38.6±5.4)岁,单发20例,多发40例,瘤体大小4.4~12.2 cm,平均(8.7±2.3)cm;研究组:年龄31~50岁,平均(38.3±5.1)岁,单发21例,多发39例,瘤体大小4.3~12.4 cm,平均(8.2±2.1)cm;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均给予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心肺功能检查、B超检查确定肌瘤的位置及大小等。术前3天,应用碘伏进行阴道擦洗,术前12小时,嘱患者禁食,并给予灌肠。麻醉方式均为全麻。

1.2.1 对照组 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患者下腹正中位置,做一个纵形切口,或者在耻骨联合上方做一横形切口,经腹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0号线进行缝合,止血后进行冲洗腹腔,最后缝合切口。

1.2.2 研究组 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给予患者卧位取膀胱截石位,首先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3 mmHg,分别在患者的脐部上缘、右下腹、左下腹进行穿刺,其次,将腹腔镜及操作器械置入,在患者肌瘤和肌壁交界处进行术中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在患者肌瘤最为突出的地方,应用电凝钩将肌瘤表面的浆膜层纵行切开,并沿着假包膜,将肌瘤进行剥离,再把旋切器置入,将肌瘤进行粉碎,并通过套管粉碎的肌瘤取出,采取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最后冲洗腹腔,排空气腹,缝合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盆腔粘连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69.8±16.3)min、(58.7±19.2)mL、(13.9±2.2)h及(6.5±2.5)d,对照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52.8±15.2)min、(133.4±29.7)mL、(23.9±2.5)h及(10.5±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盆腔黏连情况比较 治疗组2例皮下气肿,其并发症发生率3.33%、8例盆腔粘连,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s)

组别手术耗时(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h)住院时间(d)P值0.0181 0.0112 0.0251 0.0244对照组(n=60)52.8±15.2 133.4±29.7 23.9±2.5 10.5±2.1治疗组(n=60)69.8±16.3 58.7±19.2 13.9±2.2 6.5±2.5t值10.585 15.793 8.482 6.803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盆腔黏连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各个年龄段女性均会发生的疾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患病率在5%~50%左右。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发生增生进而获得,多数女性患者一般症状不显著,多在体检中得知,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子宫发生出血、腹痛症状及白带增多等情况,该疾病对患者的生育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育龄女性应更加注意[2]。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两种,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且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

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取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对于体积比较大且为多发性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优势比较好;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小,且为单发性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开腹手术虽然治疗比较彻底,但是这样对于患者机体创伤比较大,术后恢复比较慢,且并发症比较多。而多数子宫肌瘤术后比较容易复发,主要因素是多发性肌瘤患者在首次手术时没有将体积小的肌瘤进行有效的清除,进而术后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3]。

笔者认为,在子宫肌瘤切除中,应严格按照B超结果进行选择,同时在必要时可多进行几次B超检查,以明确患者肌瘤个数,特别是对于多发性肌瘤患者,最好是保证能够一次性手术成功,尽可能的避免小肌瘤残留,在张月香、王海波的研究中认为[4-5],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适应证主要是:(1)单发性肌瘤;(2)年龄在50岁以下;(3)B超检测结果为浆膜下肌瘤;(4)肌瘤的直径在8 cm以内最好。如果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肌瘤在5个以上,且肌瘤直径也比较大,应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是因此开腹手术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野比较清晰,能够彻底清楚病灶组织,进而降低残留率。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多数患者比较容易接受[6-8]。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69.8±16.3)min、(58.7±19.2)mL、(13.9±2.2)h及(6.5±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腹腔镜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容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术后并发症中,治疗组2例皮下气肿,其并发症发生率3.33%、8例盆腔粘连,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采取腹腔手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盆腔粘连的情况少,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保证患者子宫安全,不过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肌瘤的清除率高,值得应用。

[1]陈敬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54.

[2]闫莉,苏红,荣风年.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8):704-706.

[3]陈曙晴.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J].当代医学,2014,20(34):68-69.

[4]张月香,唐世玉,刘彦,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疗效比较[J].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11(11): 1130-1132.

[5]王海波.263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6]陈可菊,尹红,杜顺珍,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6):90.

[7]陈平忍,石彬.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50-652.

[8]李兴媚,车立群,关郁,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1): 3720-37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68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