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2017-06-01张传凯

当代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胃胃腔管状

张传凯

(昌乐县中医院胸外科,山东 潍坊 262400)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张传凯

(昌乐县中医院胸外科,山东 潍坊 262400)

目的 分析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昌乐县中医院收治的1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切除后对游离胃腔是否行剪裁术处理分为两组,管胃组76例,全胃组66例,比较两组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术后3个月胸腔胃排空功能。结果两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均比全胃组高,且术后3个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均比全胃组高(P<0.05)。结论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具良好的影响,可提高胃排空功能,改善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值得推广。

管状胃;食管;食管癌;胃动力学

食管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常用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术中需切除迷走神经干,导致胃动力受支配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患者术后其食管胃功能出现障碍[1]。为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昌乐县中医院1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昌乐县中医院收治的1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均经胸部X线、CT及食管造影、病理检查确诊[2]。按食管癌切除后对游离胃腔是否行剪裁术处理分为两组,管胃组76例,男女比例42∶34,年龄40~75岁,平均(52.1±8.5)岁,病变长度4.3~9.1 cm,平均(5.0±3.4)cm;全胃组66例,男女比例32∶34,年龄42~76岁,平均(53.2±9.1)岁,病变长度4.4~9.2 cm,平均(5.2±3.6)c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Ivor-Lewis术,先于腹部作切口游离全胃,再于右胸行部分胸段食管、食管癌切除操作,经膈肌食管裂口将胃移至胸腔,行胃与食管吻合处理,吻合前设计胸腔胃形态,再行剪裁处理。全胃组:胃彻底游离后,经胃小弯从胃壁组织到胃右动脉处切除,胃大弯组织宽约5 cm,不予以胃管状剪裁,只切除小部分胃贲门,并缝缩,保持胃完整。管胃组:胃游离术操作同全胃组,对胃行管型剪裁处理。两组均行胸腔上段食管与胃底吻合处理,吻合口于胸膜顶端,胃取代食管于胸腔纵隔内的走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采用瑞典生产的食管胃功能仪监测两组食管胃腔内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每次检查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胸腔胃排空功能,患者于上消化道行X线造影以评估胸胃排空功能,分别检查各时间段造影液在胃腔内残留量,计算平均排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均比全胃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比较(±s)

注:与全胃组比较,aP<0.05;与术前比较,bP<0.05。

项目静息压(mmHg)收缩压(mmHg)频率(次/min)术后4.7±1.4b27.5±3.6b4.6±1.3b管胃组(n=76)术前6.9±2.5 43.1±7.9 9.1±2.8术后5.4±1.6ab36.4±3.9ab5.3±2.0ab全胃组(n=66)术前7.1±2.2 42.1±6.2 10.0±2.7

2.2 两组术后3个月各时间段胸腔胃排空功能比较 管胃组术后3个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71.1%、80.3%、96.1%均比全胃组48.5%、60.6%、77.3%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各时间段胸腔胃排空功能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常用术式为切除食管癌病变段,再予以胃取代食管,重建吻合消化道。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率已减小,但术后仍存在胸胃功能障碍等胃动力学影响,降低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3]。本院采取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术后对胃动力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均比全胃组高,且明显减轻胸腔胃对肺组织压迫,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表明食管癌患者行管状胃替代食管手术治疗对胃动力学影响较小,可提高食管胃腔压力及蠕动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全胃组胃腔体积大,降低其容受性舒张敏感度,需靠大量食物对胃壁层细胞产生刺激,而进食过多导致胸胃排空负荷增加,易引起胃麻痹,促使术后胃瘫发生率增加,进而与胃动力间难以协调。胸胃排空功能主要依靠其收缩压,静息压表明胃腔内的压力,其大小可控制患者吞食后胸胃的起始收缩压力,管胃组在较高静息压的基础上吞食,加之管胃组通过对胃剪裁,胃腔体积小,易促进胃腔容受性的舒张反射,促使蠕动收缩压升高,加快排空食物[4]。管状胃静息压及收缩压高是改善胸胃排空的前提,因此可减小胃动力学影响[5]。结果显示:管胃组术后3个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71.1%、80.3%、96.1%均比全胃组48.5%、60.6%、77.3%高,说明食管癌患者行管状胃替代食管手术治疗可促进胸胃排空功能。

综上所述,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较好,可改善术后食管胃功能,具推广使用价值。

[1]樊青霞.食管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257.

[2]江威霖,李文灿,陈崇伟,等.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延边医学,2015,28(13):87-88.

[3]马攀科.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6-18.

[4]周钢,邢宇彤,乔峰,等.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50-52.

[5]周波,何明学.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综述,2014,20(15):2825-28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29

猜你喜欢

全胃胃腔管状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及优越性研究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腹腔镜下全胃和近侧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牺牲模板法制备一维管状Pt-Mn3O4-C复合物及其优越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