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2017-06-01王秀清
王秀清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王秀清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对他汀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观察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148例患者用药前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脂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发生不同程度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比较呈上升趋势,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例患者有反复心绞痛症状,1例死亡。结论 他汀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是冠心病整体防治的理想治疗药物。
冠心病二级防治;他汀药物;作用
冠心病整体防治是指对冠心病各阶段所进行的防治,包括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已发生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的首要诱发因素即为血脂异常,在冠心病治疗中临床常选用具有降脂作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与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临床用药的准确导向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48例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脂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148例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包括男84例,女64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64.7±2.6)岁,参照WHO与第7版《内科学》中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无一例患者不符合该标准,本组所纳入的患者中不包括有意识障碍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制剂、抗凝剂、硝酸脂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每日睡前顿服20 mg他汀类药物治疗。加强高脂血症患者饮食管理,使用脂必妥与烟酸等非他汀类药物降脂。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脂水平并与治疗前血脂水平作以比较分析,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2 结 果
治疗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血清中TC、TG、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HDL-C呈升高表现,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7例患者发生反复心绞痛,1例患者死亡,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具体数据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发展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动脉粥样硬化者多见于年龄超过50岁者。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其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浆LDL-C<1.9 mmol/l(75 mg/dl)时即停止硬化。他汀类药物具有阻止斑块进展、消退的作用已被大量相关研究报道所证实,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降脂治疗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进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血浆中LDL-C水平降低到44%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停止[1]。心肌缺血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心肌缺血不但会引起大斑块所致的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而且还会造成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的显著功效,通过降脂治疗降低粥样物质在斑块中的比例,减少粥样物质中胆固醇酯,以此起到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继续形成,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使泡沫细胞形成减少,加速胶原组织成熟,稳固纤维帽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稳定斑块,同时还兼具降脂外的直接抗炎作用,在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效果良好,其次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血栓形成功效。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中建议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在显著降低急性期病死率的同时对患者心肌缺血症状起到良好改善作用,充分调动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积极性,促进临床上“治疗间隙”缩小,保证更多患者获得有效的降脂治疗[2]。他汀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肌肥厚与纤维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使Rho家族小GTP结合蛋白活性在内的与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内信号通路阻断。他汀类药物中的辛伐他汀具有诱导转基因模型心肌肥厚与纤维化消退,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另外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左室重建具有改善作用。患者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对缺氧诱导的新生心肌细胞坏死产生依赖性延迟,虽然使用他汀类药物未能将胆固醇降至正常范围但却维持了缺血预适应在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中限制梗死面积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影响着心肌重塑,对心肌功能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延缓心力衰竭发展,通过降低LDL-C和VLDL-C对心力衰竭时的炎症反应起到缓解作用,以此发挥心力衰竭延缓作用[3]。
延缓斑块进展,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降低氧自由基对心肌损伤,改善对心肌植物神经控制功能的效果可能是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本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7个月、12个月、24个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说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调脂、降脂作用,通过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延缓斑块形成进程,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颇高,可以作为冠心病整体防治的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预防冠心病的主要药物,同时也在冠心病各个防治阶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建议临床多推广应用,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冠心病整体防治效果。
[1] 梁可起.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27-128.
[2] 张庆国.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12(9):11.
[3] 范兴祥.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淮海医药,2013,31(2):125-127.
王秀清(1970—),女, 河南鹤壁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R972+.6
B
1004-7115(2017)04-418-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23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