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疾病防治(下)

2017-06-01

长寿 2017年2期
关键词:汤药胃气疾病防治

论疾病防治(下)

编者按:《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一书共分六册,其内容科学精妙、通俗易懂,为当代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选自《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③》

(五)老人病不同治法

名著选录

常见年高疾患,将同少年混投汤药,妄行针灸,务欲速愈。殊不知,老年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至于视听不至聪明,手足举动不随其志,身体劳倦,头目昏眩,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皆老人之常也。勿紧用针药,急求痊愈,往往因此别致危殆。

且攻病之药,或汗或吐,或解或利。缘衰老之人不同年少,年少者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未致危殆。其老弱者,汗之则阳气泄,吐之则胃气逆,下之则元气脱,立致不可救,此养老之大忌也。

大率老人药饵,止用扶持,止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剂。不可用市肆购买,他人惠送,未识方味者,与之服饵,切须详审。若有宿疾时发,则随其疾状,用和平汤剂调顺,三朝五日,自然痊退。唯是调停饮食,随其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法也。(《寿世青编·卷下》)

帮您解读

经常看到有的医生治疗老年人疾病,总是与年轻人混同而无区别地使用汤药,胡乱地施行针刺艾灸,务求迅速治愈疾病。压根儿不知道,高龄老人,血气已经衰弱,精神减耗亏损;至于视力不明而听力不聪,手足活动行止不能随其意愿,身体劳累疲倦,头昏目眩,宿疾旧病不时发作,大便或秘结或泄泻,或者时冷时热,这些都是老年人的常态。不要紧迫地使用针灸或药物,不要急于要求迅速治愈,否则往往会因此而招致意外的危险。凡年老体弱之人,若发汗便阳气外泄,催吐则胃气上逆,通利大便就会元气虚脱,甚或立刻导致不可救治,这些就是奉养老人最大的禁忌。

大体上老年人所服药饵,只能采取扶持的办法,只宜用性温、平和、顺气、补虚的方剂进行治疗或调理。不可采用市场上所购买,或他人赠送而不知方味的药品服食,切记必须详细审慎地对待此一问题。若有旧病宿疾不时发作,则随即根据疾病症状,用平和的汤药调理顺畅。过了三五天之后,疾病自然会消除。只有多下功夫调理饮食,根据食物的性能功效变换其饮食结构来进行治疗,这才算得上是最为良好的调治方法。

专家点评

本篇明确指出,凡治老年病,一定要与治疗青壮年人的疾病有所区别,绝不可混为一谈。治疗老年病除了多采用平和、顺畅、补虚的药物之外,更要重视食疗食补,这才称得上是调治老人疾病的良好方法。

(六)妄庸议病

名著选录

世有病人亲朋故旧交游来问疾者,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自夸了了,谈说异端。或言是虚,或言是实;或云是风,或云是气。纷纷谬说,种种不同,使乱病人心意,不知孰是。迁延已久,时不待人,然致祸,各自走散。设有明医,识病浅深,探究方书,熟知本草;看病不尔,大误人事,何况妄议者乎?(《寿世青编·卷下》)

帮您解读

世上有些病人的亲戚朋友或结交多年的故旧前来慰问,他们从来没有治病经历,没有读过一本医书,却自我夸耀说什么都懂得,提出各种奇异的看法。有的说是虚证,有的说是实证,有的说是风病,有的说是气病。错误的言论纷纷说出,说法各不相同,使病人听了内心惑乱,不知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延误治疗已很长久,时机不等待人,忽然之间招致病情加剧的灾祸,他们便各自走散了。假若有高明的医生,能识别病的深浅,对医方书很有研究,又精通药物学,看病如果不按他的意见办,就会大大误事,何况旁边还有人在胡说八道呢?

专家点评

本篇指出,有的亲友在探望病人时,喜欢高谈阔论,信口雌黄,蛊惑人心,以行家里手自居,阻碍医生进行正常的治疗,只能发生消极影响甚至起破坏作用。一旦造成误治或招致医疗事故,便纷纷作鸟兽散,谁也不负责任。此类事例不仅古代有,今天亦不鲜见,值得引以为戒。

——选自《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③》

猜你喜欢

汤药胃气疾病防治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亲尝汤药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