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溯源”驱动解题教学
——以证明两线垂直为例
2017-06-01刘锦梅
◎刘锦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江苏 苏州 215100)
“知识溯源”驱动解题教学
——以证明两线垂直为例
◎刘锦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江苏 苏州 215100)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一项重要任务.多数情况下,对于要解答的一个数学问题,探寻真正解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起伏,但是探寻正确解法的思路却“有规可依”“有序可循”:那就是从分析题目的已知和所求入手,看看条件能想到什么?看看所求需要什么?通过“知识溯源”式的问题驱动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怎样做”转向“怎样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一道证明题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探究该题解法的心路历程.
一、题目呈现
如图1,△ABC,△ACD,△B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与BD相交于点F,连接EF交AD于点M,连接EC交BD于N点.求证:MN⊥BD.
图1
图2
二、证法展示
图3
图4
三、证法分析
教师在启发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怎样做”,还要分析“怎么想到这样做”.教师要一一呈现其思路的形成过程和必然性,仅仅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模式,并由此指望学生自悟并有效迁移,当然只能取决于学生的顿悟了.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从知识溯源角度切入,以培养学生怎样想为前提,通过下列驱动问题逐步展开教学.
问题1:解题目标是什么?(证明两线垂直.)
设计说明:许多学生做了半天的题不知道要干什么,缺少目标分析意识,只一味地从条件入手联想,只有坚持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入手,方能得心应手.
问题2:本题是求证MN⊥BD,那么初中阶段学过的证明两线垂直的知识源有哪些?
主要有:(1)垂直的定义——证明两线所成角为直角;(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勾股定理逆定理;(4)逆用中垂线的性质;(5)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等等.
设计说明:通过问题2驱动,意在培养学生灵活处理两线垂直问题的能力.
问题3:结合条件,本题应该选用哪个知识源来证明MN⊥BD?
本题直角比较多,易想到用垂直的定义证明,但直接证明这些直角与MNF相等却又不易;而由△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就不难想到构造辅助线,取BD的中点O,连接EO(如图2),并利用MN∥EO来证明垂直了.
设计说明:上述两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溯源(即从知识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证明两线垂直的思考方向和处理策略,即先回顾某类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再结合题设确定解决具体问题所适用的知识点,从而明确解题方向.
问题4:证明两线平行有哪些知识源?本题适合用哪一种方法证明MN∥EO?
主要有:(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含矩形、菱形与正方形);(4)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等等.本题从MN与EO的位置特征和要证角相等的目的来看,宜选择最后一个知识源证明.
设计说明:此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证明两线平行的几种方法.
问题5:如何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式(即比例的来源有哪些)?
主要有:(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3)计算.
设计说明:意在培养学生证明对应线段成比例的能力.
一点建议:鉴于原题难度之大,添加辅助线之多,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其教学价值必将大打折扣.
不妨做如下修改:
图5
如图5,在矩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上一点,且△CEH,△EFG和△FCG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E与GF相交于点K,连接HK交GE于点M.若CG=6.(1)求线段DH的长;(2)求KM∶MH的值;(3)设HF与CE交于点N,连接MN,求证:MN⊥CE.
四、两点感悟
从知识溯源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学会从“怎样做”转向“怎样想”.其优越性在于:
第二,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由于知识溯源是把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点一一呈现,不仅从中探求出解决本问题的策略,而且也为处理同类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从而达到了“以题会类”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见文献[1]).
总之,通过“知识溯源”驱动解题教学,不仅明确了解题方向,提升了迁移能力,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了“怎样想”,从而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灵活应用的境界.
[1]刘华为.从教“怎样做”到教“怎样想”[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6(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