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7-06-01陈忠萍冶建明

绿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

陈忠萍 冶建明

摘要:指出了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二道桥街区作为乌鲁木齐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具有独特的巴扎文化,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分析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使其能够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价值,体现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关键词:二道桥;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1703

1 引言

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结晶,是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非物质文化作为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二道桥街区地处乌鲁木齐市核心地段,北起新市路,南至胜利路一巷,由北到南贯通解放南路和胜利路,城市干道外环路从街区中东西方向穿过。原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同时还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处处洋溢着浓重的民俗文化气息。因此,积存着各族居民聪明智慧的二道桥非物质文化保护成为重中之重。

2 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的价值

2.1 历史价值

二道桥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承载着一定时期的历史传统,是鲜明的活态化的表述,反映了伊斯兰文化和传统的变迁,记录了传统向现代演变的信息,是原生态的文化元素。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可以了解到二道桥街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生产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习俗及思想禁忌。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本源地去认识历史及文化。从而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來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

2.2 社会价值

二道桥非物质文化是世居于此的各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理念。这些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一部分民族文化包含在伊斯兰教教义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和精神,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这些民俗文化确保了二道桥各个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促进了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同时具有教义性质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地规范、引导居民的生活行为,包含的民俗事项具有使信仰、观念呈现法规制度化的作用,以及实施社会压力和社会控制的功能。许多民俗事项本身并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意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积极的约束作用,引导了健康的价值是非观念,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谐价值。

2.3 文化价值

二道桥街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丰富壮丽的非物质文化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显得更加绚丽多彩。通过这些具有二道桥特色的生活艺术作品,结合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料,可以从中梳理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发展方式,把握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同时,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中广袤的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社会习俗、服饰饮食、婚丧礼仪等也蕴藏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包含有大量未挖掘的文化艺术创作素材和原型,为现代的文艺创作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

2.4 经济价值

二道桥街区地处边疆,异域风情浓郁,拥有大量独特的文化遗产,这是非常丰富的潜在旅游资源,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最大的满足。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丰富旅游环境、旅游体验和旅游活动内容。这样以多民族风情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就会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为二道桥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3 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面临的问题

3.1 文化内涵认识不够

二道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流于形式,使传统的民俗文化保护与现实社会的创新发展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未能创造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二道桥街区的发展。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内涵是要注重其活态的传承,最终让这些民俗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3.2 原生态环境的消失

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的商业气息愈发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二道桥街区内传统民俗活动开展的氛围,影响着当地年轻人对本民族特色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扬,甚至导致一些原本充满特色的民俗活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民俗活动进行和展示的必要场所也更多地被商业大厦,住宅小区等等所代替。

3.3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较晚,在此之前政府部门在思想上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保护的力度远远不够。相应的,人民群众也严重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正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该有的重视和关注,才导致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地被自然和人为地破坏,缺乏了原有的完整性。

4 二道桥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4.1 传统生活的保护

在保护二道桥民俗文化时,保持穆斯林的聚居是首要的, 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聚居使穆斯林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促进了社会交往,并对居住环境产生了归属感。生活习俗、经营活动都蕴含着浓郁的新疆特色与文化内涵,环寺而生的生活模式,直接反映街区的历史面貌。因此,必须尊重穆斯林的习俗和宗教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一起实现延续性发展。

4.2 民族商贸的延续

二道桥街区具有悠久的巴扎历史,曾是新疆各族人民互通有无,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在传统巴扎逐步向现代巴扎过渡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保持传统商业经营的原真性,展示独特的穆斯林聚居文化,严厉打击历史街区内的不法经营,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其成为民俗产品展示的平台,让民族商贸得到延续,重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街区民族商贸的延续,是指对该街区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其经济价值。并不是一味地出于商业目的,将有些传统民俗项目彻底地商品化、市场化,失去其原汁原味,与最初要保护的艺术本体和保护意义渐行渐远。

4.3 民俗活动的复兴

二道桥街区是文化性、商业性、居住性并存的综合性历史街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体现了穆斯林同胞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歌舞是新疆向世人展示民俗文化的最主要途径。对于这些,可以依托二道桥大剧院、宴会厅等场所,定期举办大型民族风情歌舞表演,提供展示、发展民俗活动的机会。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可起动宣扬和推广的目的,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打造二道桥街区的知名度。还应多举办穆斯林节日纪念活动。针对二道桥街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活动,阿肯弹唱、那达慕大会、高空走绳等民族活动。这些传统民俗活动都是根植于新疆,并且有助于创造二道桥街区的多样性,从而让民俗文化活动在人们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得到复兴,让其成为二道桥街区少数民族生活的文化内涵和标志。

4.4 文化场所的保护

二道桥街区的保护中,应该保留有价值的历史记忆,保留真实的历史遗存,并以有效的途径使其更好地生存下去。政府应高度重视清真寺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清真寺文物保护条例,真正实现对其的保护。可以把部分清真寺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排专人管理,有关政府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对清真寺进行维修,恢复原有面貌。对于部分清真寺,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适当性的进行开放。依托二道桥街区深厚民族资源文化优势,开发为旅游景点,与大巴扎一样成为旅游景点,既实现增收,也能够宣传伊斯兰的宗教文化。

二道桥街区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产生、发生、发展的场所就是经过多年来人们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的活动空间。它们与数千年来乌鲁木齐乃至二道桥区域里的民俗在特定真实场所中的再现,使民俗活动的场所得以“鲜活”的保存。

4.5 文化旅游的组织

二道桥街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不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也是乌鲁木齐的城市名片。因此,二道桥街区作为展示民族风情的窗口,合理地组织其文化旅游的线路,对于二道桥的旅游开发和知名度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街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街区整体风格的统一,营造特色的伊斯兰景观,建筑改造可采用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叠涩拱券、穹隆和彩色琉璃砖装饰,重点打造其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利用二道桥百年的商业品牌,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将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成为经营性的景区或纪念馆;安排游客参与商品制作、发展农家乐旅游等,促进旅客和店主互相交流,从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强旅游的娱乐性、趣味性,带来经济收益。使旅游与开发并进,促进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当今,国际社会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提升到了愈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社会在不断加大对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的同时,也正在加紧探索完善相应的保护措施。二道桥街区特有的多民族民俗文化是新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稍有缺失便会逐渐丧失自己的文化特色,进而丧失在中国文化多元化格局中的一席之地。二道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社会整体的义务与职责,全民参与到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中来,形成自觉保护的良好氛围和意识,对其进行充分的保护、科学合理的传承,将会极大地促进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穆顺瑛.西域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3]趙荣织.论伊斯兰教在新疆兴起的社会根源[J].西域研究,2001(3).

[4]吴国华.伊斯兰建筑美学谈[J].社会科学论坛,2004(5).

[5]阮仪三.顾晓伟.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6]郭明卓.如何理解地方特色[J].建筑学报,2004(1).

[7]范庭刚.新疆伊犁伊斯兰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8]姚佩佩.新疆伊斯兰地区城市空间景观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2.

[9]刘 伟.试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中国穆斯林,2009(1).

[10]郭丽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塑造:乌鲁木齐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规划[J].建筑创作,2005(7).

[11]戴林琳.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华中建筑,2009(5).

[12]黄燕妮.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13]刘正江.新疆城市民族商业社区变迁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南关民族社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14]冶建明.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5]孙 倩.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解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6]孙 倩,张 斌,李 果.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解析[J].华中建筑,2014(10):174~176.

[17]冶建明,李应宾,裘鸿菲.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14(8):111~11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